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调查与研究评述      ★★★ 【字体: 】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调查与研究评述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5:08:42   点击数:[]    

笙被推为理事会主席,并一直担任到1951年该会解散。中国农研会及其《中国农村》杂志以合法公开的活动方式,有力地支持了中共的土地革命,嗣后还引导大批知识青年奔赴延安。

  陈翰笙领导的农村调查,在学术上也有不可磨灭的价值。陈翰笙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同时又接受过西方的科学训练(注:陈翰笙1921年获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24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他们以农民家庭为考察的主要对象,调查资料以客观、详密、系统、准确见长,留下的农村调查资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30年代关于中国农村性质的争论中,陈翰笙、薛暮桥、钱俊瑞和王寅生等经常引用这批农村调查资料,现多载于陈翰笙、薛暮桥和冯和法主编的《解放前的中国农村》一书中。该书共分三部分,1985年后由中国展望出版社陆续出版。遗憾的是陈翰笙等人写的专题调查报告失传。1930年,清苑农村经济调查结束后不久,陈翰笙、王寅生、钱俊瑞等将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在整理过程中继续补充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写成研究报告。但由于这个研究报告触及了国民党政府,被当时的中央研究院扣押,不让发表,以后一直没有找到这个报告的原稿(注:见陈翰笙文章,载《中国农业合作史资料》,1988年第2期增刊。)。不过,保定、无锡调查的原始资料基本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解放后,先由中共南京军管会接管,后来转移到北京,分别保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内。还值得一提的是,保定、无锡农村调查有了新发展。1958年春,在薛暮桥、孙冶方主持下成立了保定、无锡经济调查小组,由江苏、河北省统计局分别组织力量,在两地区当年调查过的村庄用同样的办法进行追踪调查,补充了40年代至1957年以前的资料。其后两省统计局分别写成:《江苏无锡县近卅年来农村经济调查报告(1929—1957年)》和《廿八年来保定农村调查报告(1930—1957年)》,从而使30年代的农村调查得到了可贵的延续。
     三 国民政府和其他农村调查与成果

  1933年,国民党实业部所属中央农业实验所开始主办全国性农业调查,并纳入国家的统计工作。他们在全国各地设有农情报告员,1934年时农情报告员已达6000多人。他们按照规定的项目和指标,对所在地区的农业情况进行调查,然后按照一定的程序汇报上来,每月报告一次。该所调查的重点是生产技术、生态环境、自然条件、土地利用等内容;同时也涉及到各种农作物的总产量和亩产量,农产品的价格,租佃关系,田赋数量和借款方式等方面。此外,还有关于旱涝灾害、人口增减以及耕地的变化的有关情况。在资料汇编的基础上,每月出版一次《农情报告》,每年还出一本汇编。

  1933年,农村复兴委员会成立,它附属于国民政府行政院,任务是为行政院制定农村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如果说《农情报告》侧重于经济和技术方面,那么农村复兴委员会则侧重于农村的社会问题,如土地所有制和土地占有关系的现状与变化等。参加此项调查工作的有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所的王寅生、张锡昌等人,孙晓村主持,陈翰笙曾参与了总体设计。复兴委员会先后对浙江、江苏、陕西、河南、广西、云南等地进行专题调查,其资料均有一定参考价值。农村复兴委员会的调查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所有调查报告后面,均附有调查日记,以作为调查报告的注解和补充。有时这种调查日记比调查报告更为生动具体,留下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比如,调查陕西潼关时的日记写道,城内有500 多家商店,其中就有100多家是鸦片商店,这是正文调查报告中所没有的。 又如在陕西石家磨村调查时,记载了农民在青黄不接时吃野草和树皮,即使在收获以后也是把粮食掺进野菜煮成糊汤充饥。每人每餐只吃不到二两粮食,有的每天只能吃到一顿这样的饭。陕西小唐村在1928年还出现过吃死人的现象,饿死、逃走以至被卖走的现象颇为普遍。这些都丰富了农村复兴委员会调查资料的内容。上述两部分资料,包括原始资料、调查报告、汇编,以及与此相关的论文与专著,都较完整地存档、保护下来。70—80年代台湾与美国学术界合作曾把这批资料全部影印成《中国土政研究丛书》,卷帙浩繁达上千册之巨,成为当前国际学界研究中国土地问题的重要称引资料,据说援引率仅次于下面还要提及的“满铁资料”。

  日本“满铁”的全称是“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07年在大连成立,自此即开始收集我国的政治经济情报。比较正规的农村调查,从30年代初期开始,其后,断断续续,一直进行到1944年。调查的范围主要是东北、华北和华东一些地区。日本战败后,调查人员将所搜集的原始资料带回日本,并于1952—1958年在东京以《中国农村惯行调查》为题,先后分6大卷出版。对于满铁资料,国内已有较多的介绍, 并已被一些作者使用(注:见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1—45页;曹幸穗,《旧中国苏南农家经济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绪论部分。),此不赘述。

  在高等院校中,最早进入较大规模农村调查的是南京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由当时的系主任美国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农村宗族问题研究管窥

  • 下一篇文章:近20年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模式研究综述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调查与研究评述”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调查与研究评述”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新形势下村委会成员竞选应注意的几...
  •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及其影...
  •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
  •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
  • ››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 ››抓好农村信访是构建和谐乡村的关键...
  • ››完善民族乡村治理的路径:基层行政...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 ››从文化的视角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 ››二十世纪管理会计的产生与演进
  • ››二十世纪中国法律史学论纲
  • ››二十世纪新诗理论的几个焦点问题
  • ››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
  • ››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西化”、“反...
  • ››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2)
  • ››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1)
  •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华北平原农村...
  •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华北平原农村...
  •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华北平原农村...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