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农村宗族问题研究管窥      ★★★ 【字体: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农村宗族问题研究管窥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5:08:38   点击数:[]    

达国家,还是在台湾、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都可以得到证明[25]。
周殿昆、赖扬恩、嵇平平等学者从其它角度对宗族与社会经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周殿昆从信用角度对家族与企业的关系作了考量,进而把家族信用定义为家族成员间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家族文化和伦理道德为保障条件建立的信用关系,认为家族信用与现代社会信用相比,既有交易成本低、诚信度高的优点,也有封闭落后、信用范围狭小、获取生产要素选择面窄等缺陷,因而它是乡村企业初创时期的温床和摇篮,扩张时期的桎梏和陷阱。乡村企业进入扩张期后,企业创业者及其核心家庭成员必须充分认识家族信用对企业发展的负面作用,摒弃家族对企业绝对控制权的迷恋,把企业转变成为家族相对控股的现代公司制企业,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6]。赖扬恩认为,中国农村工业化作为国家整体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与西方国家迥异的发展道路,这与传统小农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宗族社会结构密切相关[27]。 嵇平平从人口学角度进行研究后认为,村落家族文化对人口素质产生的负面影响,是造成农村人口素质较低的原因之一[28]。 
综观上述研究,对家族制企业的评价,是宗族研究中又一个分歧较大的学术问题。笔者以为,理清这一问题的关键是理清和区分家族企业制度与一般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共性与个性(即差异性)。在我们看来,两者的差异性在于用人制度等具体的管理形式上的差异,比如家族制企业的用人制度更注重人情化色彩,而现代企业制度贯彻的是韦伯意义上的非人格化的科层制组织的特征,这被看作为企业制度理性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两者最大的共性却在企业产权的清晰、明确,体现在产权的私有化、股份化(很多家族企业实行股份制)。它说明家族制企业在产权制度上与现代的企业制度有着本质一致共性。正是这种高度清晰的产权制度使家族企业保持着较高的效率和成本效益,才是家族企业得以发展与兴旺的根本原因;同时,这一点也意味着家族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并没有本质的差别,有的只是具体管理形式的差异。所以,它们即便有如象用人制度等具体的管理形式等方面的差异,但因为有高度清晰度的产权制度而能导致主动灵敏的反馈机制,管理形式的调整就是十分便捷之事。同时,就家族制企业的人情化色彩而言,也不能片面简单地就视之为一种缺点,根本的问题,一方面是它适合于众多规模较小的企业,另一方面是它在市场发育不很完善的情况下更有其自身的优势,能够克服信用环境的不足。另外,重视人情或人际关系也是一种投资,或者说是一种社会资本,这种社会资本的投资在市场机制和公共物品提供机制越不完善时越能取得更大的回报,即具有更大的成本效益。我们认为,这对上述两种企业也应是一样的。
  五、宏观性的命题——宗族与现代化问题的思考
学术界对宗族问题研究热的持续不减,实际上是出自于对农村宗族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价值评判和关怀,即宗族是否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或者说宗族能否与日益现代化的中国社会相融合?也是关注宗族在中国乡村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应该或能够扮演何种角色,关注宗族在现代社会中的命运如何等等。这些问题正如王沪宁先生所说:是事关“中国社会发展”的问题[1](p7),不仅具有高度的学术价值,而且还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政策意义。对宗族(包括传统的宗族)与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关系的研究,实际上是出于对传统文化历史命运关怀的具体论证和表达。
关于宗族与现代化问题的直接宏观的论述,存在着两种主要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宗族总的来说不利于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而是中国社会经济与政治发展的障碍。这些学者对宗族主要持否定态度,但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也承认宗族包含有某些积极性的因素,甚至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王沪宁的观点就基本属于这一类型。他认为,村落家族文化的观念系统往往不利于社会整合、不利于社会体制的运转,不利于社会法律规范的贯彻,不利于公民文化的形成,最终不利于中国的现代化[1](p288)。但如前所述,他也承认,村落家族文化不论其历史和现实的表现形态如何,总包含着一定的正面因素[1](p288)。何清涟则更认为,宗法组织在中国农村中的复兴,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都是一次文化的退潮,必将导致剧烈的社会冲突。它的发展和壮大,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还有一段曲折的漫漫长路[29]。谢维扬的观点在持否定态度方面很有代表性。他认为,中国的宗族在根本上不适应现代化的要求。作者提出,中国宗族制度最本质的特征在于被当作宗族首领的一些人凭借血缘理由对所谓的“族人”的控制、管理和支配及包括对人身在内的处置;现代社会之所以逐步取消传统宗族的合法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为实体的宗族团体在社区管理的概念上与所有公民共同参与的原则是矛盾的。他进一步认为,最终摆脱宗族私法性的控制是农民在现代社会中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虽然不必否认当前宗族活动中体现的某些正面的文化的社区生活运作上的意义,但这不是本质的,因为农村生活中同样的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二十世纪华南农村社会史研究

  • 下一篇文章: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调查与研究评述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农村宗族问题研究管窥”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农村宗族问题研究管窥”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新形势下村委会成员竞选应注意的几...
  •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及其影...
  •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
  •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
  • ››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 ››抓好农村信访是构建和谐乡村的关键...
  • ››完善民族乡村治理的路径:基层行政...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 ››从文化的视角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 ››20世纪20年代中国三本《美学概论》...
  • ››20世纪中国西北开发思想比较论纲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汉工商业研究述...
  • ››20世纪西方政治学:形成、演变及...
  • ››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简要...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兴市场国家的外...
  •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贵开端——...
  • ››20世纪西方宪政的发展及其变革
  • ››20世纪拉美文学的二重选择
  •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西藏问题”...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