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中国的“三农”问题:回顾与反思      ★★★ 【字体: 】  
中国的“三农”问题:回顾与反思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5:08:28   点击数:[]    

加快农业人口非农化转移,走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因此,我赞同以城乡一体化作为新一轮改革与发展的主题。

最近几年来,为了化解二元结构政策引致的矛盾,避免农民演化为游民,而使农民真正成为股民→市民,缩小城乡差别,一些地方努力探寻和实践亲农之道。例如,苏州叫做发展三种合作,实行三项保障,免除一项国税;昆山更具化为10项机制(吴镕,2003)。

1、确立农民利益主体,发展三种合作。一是发展土地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入股,每年参与分红。例如,深圳农民每年土地分红多者达万元。二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即农民自己办社,自主经营,减少中间环节,把流通利润归于农民。这比“公司+农户”进了一步。三是发展工厂企业合作,农民入股分红。农民不仅有生产收入,而且有投资收入。除办工厂(乡镇企业)外,昆山等地农民在集镇盖公寓等,为前来打工者提供住房等项服务,获得收入。有的还经营仓储业等,拓展收入来源。

2、实行三项保障。一是养老险。农民男60岁、女55岁以上,均可按月领保险金,发达地区每人每月150-200元。二是社会最低保障,每人每月160-200元。三是医疗保障。个人每年交纳10-15元,大病补贴,小病按比例交费。地方财政补贴按最大可能定补。
3、豁免农业税。江苏全年农业税总额为30亿元。2003年已免除农业特产税。苏州等地已宣布免除农业税,国税部分由地方财政代交,地税部分自我消化。

4、地方政府代交农业税同时实行三次保证:一是义务教育和教师工资、教育费;二是乡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行;三是支持农村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障。广东、浙江前年起开始实行,江苏苏州等地也已实行。

据悉,苏州2000年财政收入为290.8亿元,上述开支增长部分约占2%左右,可以负担得起。

5、昆山市实施“十项扶农机制”,从多方面反哺农业、回报农民:(1)对征地实行“369”补偿机制(大田年亩300无, 年亩600元,口粮田年亩900元)。(2)农民养老保险机制。(3)集体经济组织收益机制,即征地等单位给集体经济以耕地补偿至少年亩300元,非耕地年亩100元,每3-5年根据物价指数上调一次。(4)农村剩余劳动力安排机制,优先吸纳、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5)留用地补偿机制。规划区内留一定数量的土地由集体经济发展二、三产业。(6)农民住宅动迁安置补偿机制,实行拆一补一和现金补偿办法。(7)医疗保障机制。小病人年可报100元,大病一万元报50%,2万元报60%,3万元以上报70%。(8)最低生活保障机制。每人每月收入少于160元者,由县、镇两级财政各出50%预以补足。(9)教育保障机制。普及高中义务教育,贫困户由政府教育基金支付学费,考上大学的贫困生一次性补助5000元,并由部门结对扶持完成学业。(10)用地统一补偿机制,即不论征地用地异同,均采取全市统一的补偿办法,不使农民因水利、交通等用地而受低补偿之苦。

上述做法,带有初步性,可能存在某些不足,还称不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完整的战略纲领,但是这些尝试对于缩小城乡差别,逐步化解“三农”问题具有实质性现实意义,值得称道。

(三)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建议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共产党与农民有着极其深渊的关系,对农民的利益一直念念不忘。党的十六大报告对解决好“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多处直接论及“三农”问题,确定21世纪头20年“三农”问题的政策目标是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我之见,只有将农民变成少数(农业劳动力占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20%以下),全国2/3以上人口变成城市人口,中国的农民问题才算解决。这就要求国家的财政、金融、就业、教育、户籍、社会保障等套政策都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思路进行相应的调整。为此,特意重述近几年笔者陆续提出的政策建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应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采取积极支持政策,支持农民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或加入相关的行业协会,政府在报批注册方面提供方便。积极探索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改革路子,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村民自治委员会和村党支部(党委)的相互关系模式。

2、国家和地方都要制定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规划,其中应当包括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进程、劳动力转移、产(行)业发展、计划生育、成人教育和精神文明等内容,并将具体要求纳入每个五年计划,逐步实施。

3、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改变城乡资金互动流向,通过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将资金配置到乡村。第一步,做到城乡资金互动持平;第二步,向农村倾斜,逐步增加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资金。尽快免除农业税,废止农业特产税,废除对农民的各种行政性摊派和收费。改革农村金融体制,为农民创办企业、乡村中小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方便有效的借贷服务。要调节收入分配,对高收入者课以超级累进税。对低收入(低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1/3)的纯农业户,由政府给予直接收入补贴。

4、严格控制非农占用耕地,重构土地市场,废除国家对一级土地市场的垄断,变征用为购买,要研究制定经济合理的地价原则和标准,转出农地的资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当代江西农史要略(2)

  • 下一篇文章:近二十年来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研究综述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中国的“三农”问题:回顾与反思”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中国的“三农”问题:回顾与反思”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新形势下村委会成员竞选应注意的几...
  •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及其影...
  •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
  •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
  • ››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 ››抓好农村信访是构建和谐乡村的关键...
  • ››完善民族乡村治理的路径:基层行政...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 ››从文化的视角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 ››中国的两类“三农”问题及新农村建...
  • ››中国的经济转型:成乎?未成乎?
  • ››中国的脊梁
  • ››中国的“骆驼兵”
  • ››中国的“E政府”呼之欲出
  • ››中国的政府调控能力建设
  • ››中国的年鉴与WTO的知识产权
  • ››中国的商业周期姓“公”还是姓“私...
  • ››中国的“经理人革命”和“国资流失...
  • ››中国的民族主义必须向西方学习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