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力在750-780多万之间,占农业人口的比例在42-45%之间(12)。这种农村人口和劳力的稳定增长,从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大流通、大迁徙、和工业化、城市化的规律来看,是不可取的,但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而国家、社会对农产品巨大需求的状况下,保持农村人口和劳力的稳定增长和安定,还是有其历史作用的。在农村人口和劳力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出现对农村社会发展有利的农村经济总收入的增长。1965年比1962年增长46.9%,比1957年增长69.8%;农村人均社会总产值1965年达464.3元,比1962年的345.6元增长34.3%,比1957年的302.2元增长53.3%。
农村集市贸易中商品交换恢复与逐步活跃,为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拓宽了渠道。如农村各地"圩日"恢复成市后,农村商业活动增加。据1961年底统计,全省有农贸集市1863个,集贸总值达1.34亿元,是1958年的4倍多;以后各年又逐步增开了农贸集市,集贸总值也逐年增加,至1965年底止基本上恢复到大跃进前的水平。根据1961年10月,江西省委关于农村集市贸易试行管理办法的规定,生产队生产的农产品,除国家统购统销和定购的物资以外,准许其他物资进入集市出售,"农民家庭副业的手工业产品也可以在集市出售"。这些,虽然主旨在缓和当时物资供应紧张状况,但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商品率的上升,注入了新的因素。上述规定执行一段时间后又渐次放宽,社员在自留地、开荒地生产的粮食、油料等产品也在集贸市场出售,突破"统购统销"或"定购"的范围,即完成了购销任务后的多余部分也可以进入集贸市场。这样,反过来又为统购物资增加了渠道。原来完成统购统销后增加购销部分很难得手,现在集市交易得来利索,农副产品购进总值大增。据商业、供销部门的不完全统计,1965年全省农副产品购进总值比1960年增长63.7%。虽然这里主要是集体农业生产恢复发展的结果,但也包含农民在集体之外所进行的农副产品生产量增加较多的因素。
4、困难年代对国家的贡献
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全国粮食吃紧,不少城市库存粮食几尽挖空,有的全市粮店只有三天销售的粮食,居民每月基本口粮都不能一次售给。当时的江西也存在着严重的经济困难,全省连续三年水旱频繁,受灾面积累计为4656.8万亩,成灾面积累计达3652.2万亩,即每年有1200多万亩或水或旱或虫成灾,占全部农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13)。全省从1959年起,连续几年粮食产量均未达到1958年的水平,城乡粮食供应不足,灾情严重的地方,"出现大批浮肿病人,个别县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
尽管如此,江西仍是承担国家粮食调配任务的一个大省。在国家计划和中央领导人的要求下,省委、省政府面对本省十分严重的经济困难,一方面果断地采取各种紧急措施,带领全省人民,努力恢复与发展受到损害的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指导思想,克服本省的实际困难,顾全大局,继续承担历来肩负调粮出省的重任。在那三年里,全省上下响应党政号召,坚持"瓜菜代","勒紧裤腰带",节省粮食油料,满足调出之需,帮助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人民度过缺粮难关,支援城市建设。据统计,三年困难时期全省累计调出粮食43.5亿斤(14),外调粮食居全国第二位,还调出食油、生猪以及大批量的家禽、鲜蛋等生活物资,供兄弟省市上市,为国家缓解粮食困境作出了重大贡献。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各地特别是安徽、山东、河南等省,有数以千万计的、离乡背井来赣乞讨的灾民。省委、省政府怀着"不能让他们饿死在江西境内,一律要给他们饭吃"的深情大义,在省内各大中城市和交通要道上开设粥棚,先后帮助灾民数百万人次。
时任国家粮食部副部长的赵发生,对江西给国家的粮食贡献予以高度评价:"在解放后国家粮食比较紧张的头30年中,江西、江苏、湖南、湖北、四川等省都为全国的粮食调拨作出过巨大贡献,其中以江西作出的贡献最为突出";江西"每年至少向国家调拨8-10亿斤粮食,包括在三年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三年里","1961年,江西人民克服困难,仍外调了15亿斤粮食";"别的省粮食是有出有进,惟有江西是只出不进","只有江西是个'不倒翁'"。因此,他深情地指出,江西坚持调出粮食救助全国,"对于新生的共和国来说是了不起的贡献"!"共和国不会忘记江西人民的贡献!"(15)。赵发生的论述,不仅说明了江西在我国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的三年中,以赤子之心为国解困的基本事实,而且证明了在1980年前国家粮食长期紧张的30年中,江西不间断地调出粮食支援兄弟省市,在粮食上为国家"作出的贡献最为突出"。 三、"文革"期间农业的曲折发展
1、"左"倾错误政策的严重影响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江西农业进入长达10年的艰难发展时期。这种艰难,主要是盛极一时的"左"倾错误政策和一波一波的动乱社会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的破坏性影响。江西农村和农业生产秩序真正受"文革"的破坏性影响,是从1967年开始的。虽然1966年以所谓"破四旧"为主要内容的运动,也波及到农村,但各级党政组织和生产形势尚未受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