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当代江西农史要略(2)      ★★★ 【字体: 】  
当代江西农史要略(2)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5:08:24   点击数:[]    

在农田里为集体干活的农民收入要高些,而劳动强度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愿意搞工副业的人多,但大都安排一些稍有文化或稍多灵活性的农民去担当。

在生产队内部建立种种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对善分不善合的农民,对习惯于分散、个体操作、刚从小农经济生产形式走向集体化的农民,特别是象江西这样以山区、丘陵为多地区的农民,则有一种越分越小、越小越好的倾向。因此,在建立小型生产责任制的过程中,即有微型的兄弟常年作业组或临时作业组,也有夫妻、姐妹包工计酬的形式,在个别地方还有包产到户甚至分田到户的情况。生产队在这些地方只是一个外壳,除按户收集"包征购、包积累"以外,生产收入全部归户、归个人。这样,生产队干部(也完全是小农生产者)比较省事,农民也比较乐意,便于个人生产能力的发挥与价值创造。因此,在同一生产队内,各农户的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也不同,对当时盛行的绝对平均主义是一种淡化、消除。据江西省委1962年8月向中央的报告,当时全省约有5%的生产队实际在"搞单干"。对此,省委提出"既不宜强迫纠正,也不能放任自流",要积极引导,"群众一时还不愿意纠正的,还可以让他们继续试行"。这表明,当时江西省委在农村坚持集体化生产的问题上有所松动,允许个体化农业生产的存在,特别是在那些崇山峻岭遍布,农民居住分散在沟沟垅垅的狭小地方,更应该让其"分"下去。1962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八届十中全会,批判"单干风",把包工到组、零星小活包工到人和田间管理包到户或人等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指定为发展资本主义农业的"单干风"以后,江西才采取措施,制止微型包工的做法,特别是重点把包产到户当作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表现,视为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典型,坚决予以制止。

3、"三农"状况的改善

自1961年起,江西在实施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的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三农"中的突出问题,增强城乡各行各业对农业支援的力度,使"三农"状况较前期大有改善。

(1)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的明显表现是,一大批水利工程的功能发挥。1958-1960年三个冬春两季,全省曾抽调100多万劳力,新建293座大中小型水利工程。虽然当时工程质量标准较低,但经过以后逐年培土加高加固,完善配套设施,健全管理经营,逐步发挥了它们应有的功能,使全省农田灌溉面积在原有的基础上达到20多万公顷,为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提供了"命脉"条件。与此同时,现代农业生产因素也逐步增多,至1965年,全省每万亩耕地拥有的农业机械总动力较全国各省平均拥有马力高出27.2%,在邻省中也处前列。(9)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1965年,全省农业总产值达到22.95亿元,比1960年增长32.4%。其中主要农产品产量比1960年均有较多增加与提高,如粮食为802.37万吨,增长32.3%;棉花为4.77万吨,增长133.3%;油料折油为6.67万吨,增长36.2%;生猪年末存栏数608.1万头,增长41.9%。江西从1963年起,基本摆脱"三年困难时期"的状况,进而实现了由农业生产的恢复走向发展。

(2)农民生活有所改善

随着农业生产的全面恢复与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较前有所提高。至1965年,农民人均收入为140.2元,比农业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前1957年的86.10元增加54.10元,提高62.8%(10)。收入的增加为农民的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可能。1965年,全省农村住户平均每人生活消费品支出为116.33元,比1957年的75.98元增加40.35元,提高53.1%,其中食品费用支出增加28.29元,提高54.7%,衣着费用支出增加4.71元,提高68.3%。

上述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状况,来自农民从集体收入中所取得的部分。当时,中共中央关于下放自留地、饲料地,允许开荒的规定,以及允许社员"借田"种油菜、谁种谁收和经营家庭副业等放宽、让步政策在江西的实施,也为农民生活的改善充实了内容。自1961年1月开始,全省按基本核算单位--生产队现有耕地的5-7%作为自留地分给社员,还允许开垦同自留地相等面积的荒地自耕自种自用,两项合计约为10-14%。据1962年统计,全省农村自留地面积为16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6%,社员开荒地为18万公顷,两项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2.8%,按当时集体耕地的平均产量算,每人每年可增加粮食约48公斤。当时规定这部分产品,不抵社员从集体取得的口粮标准,不列入征购范围,也不交缴农业税,一律供社员自产自销自行处理。这些,为农民生活的改善起了不可忽视的补充作用。

(3)农村社会经济的某些起色

在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农民生活有所改善的同时,江西农村社会经济出现某些起色,比较明显的有二:

农村人口和劳力出现较为稳定的增长。1958年和1960年,江西农村人口在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的情况下,曾有两年出现负增长(11)。从事农业的劳力有"童与姑"为多的现象。从1961年起的五年间,农村人口恢复增长,前四年在32-56万之间,1965年较前一年增加65万,总数为1862.6万。农业人口占全省人口的比例,1960年为80.1%,以后五年则在82-85%之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

  • 下一篇文章:中国的“三农”问题:回顾与反思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当代江西农史要略(2)”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当代江西农史要略(2)”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新形势下村委会成员竞选应注意的几...
  •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及其影...
  •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
  •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
  • ››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 ››抓好农村信访是构建和谐乡村的关键...
  • ››完善民族乡村治理的路径:基层行政...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 ››从文化的视角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 ››当代江西农史要略(1)
  • ››当代江西农史要略(2)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