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湖南的这一比重为29.7%。广东省1998年农民收入3527.4元,劳动者报酬收入只占28.2%。之所以为此,主要是因为广东农民家庭非农经营收入比重较高。
3、省内地区之间、农户之间收入差距呈扩大之势。
从地区情况看,如果以当年全省农民平均收入水平为1,将各地州市农民收入水平与之比较,计算收入比,取1987年和1998年两年的数据,结果如下表。
湖南各地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
长沙 株洲 湘潭 衡阳 邵阳 娄底 郴洲 永州 岳阳 益阳 常德 怀化 自治州 张家界 1987年 1.14 1.11 1.18 0.91 0.87 0.88 0.90 0.98 1.03 1.16 1.14 0.94 0.76 1998年 1.33 1.18 1.24 1.17 0.94 0.88 1.04 0.91 1.0 0.85 0.96 0.81 0.56 0.75
从上表可以看出,1987年与1998年比较,我省各地农民收入状况呈现以下三个基本趋势:一是各地区之间农民收入水平差距扩大。若将全省各地农民收入比减1,将其差全部看作正值并相加,然后除以地区个数得其商。这个商就可以综合反映出各地之间收入水平的差距情况,商越小说明差距越小,商越大,说明差距越大。以此计算,1987年该商为0.12,1998年该商为0.16。二是最高收入地区与最低收入地区之间的差距明显扩大。1987年,农民最高收入地区为湘潭市,最低收入地区是自治州,两者之间的收入之比为2.38∶1。三是从各地收入比的变化状况看,总体上湘东南各地区呈上升趋势,湘西北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这说明,前者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比后者要快。
从人均看,收入水平层次大幅度增加,围绕平均收入水平的集中度降低,高低收入差距显著扩大。1980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219.1 元,收入区间绝大部分集中在100元至600元之内,占总户数的99.4%,其中150元至300元之内(即收入差距在1倍以内)的占总户数的72.5%。1998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064.85元,近97%的农户的收入水平分布在600元至5000元之间,其中1500元至3000元之间(即收入差距在1倍以内)的只占总户数的55.33%。另外,还有1.28%的农户人均收入水平低于600元,1.85%的农户人均收入水平高于5000元。从高低收入户之间的收入差距看,过去的收入差距是以百元计,1980年99%的农户人均收入水平最多只差500元,按倍数算,高收入户的收入水平是低收入户的6倍;而现在的收入差距则是以千元计,1998年,除掉3%左右的特低(<600元/人)和特高(>5000元/人)户外,在97%左右的农户中人均收入水平的高低差距可高达4400元,按倍数计算,高收入户的收入水平是低收入户的8.3倍。
二、“十五”时期农民收入状况的环境分析及前景展望
1、“十五”期间影响我省农民收入状况的主要有利因素。
一是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发展农村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而国民经济和农村经济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紧密关系。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必然有利于促进和带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九五”期间,受宏观调控惯性作用、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国企速度效益下滑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增幅下降,通货紧缩的现象,农村经济发展也因此受到一定程度影响。近二年,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果断措施,宏观经济状况恶化的势头得到遏制,不少方面正在逐步向好的方面转化。预计“十五”期间,我国虽然仍将处于转型期和调整期,经济增长速度将受到一定程度影响,难以达到改革开放20年来年均增长9.8%的高速度,但仍将处于次高增长阶段。根据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分析预测,“十五”期间是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左右的增长速度。从我省情况看,据我中心“十五”规划课题组的分析预测,“十五”期间我省GDP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8%左右。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将为我省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增收创造了一个较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二是中央对农民收入问题更加重视。长期以来,中央对农业、农村工作以及农民收入问题始终都给予了重视和关注。但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去关注的重点更多的是产量和产值的增长速度。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的出现以及对农民收入问题认识的深化,中央适时地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摆到了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1999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从全局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农民增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实际上是中央对农村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的一个根本性的转变。随着指导思想变化,必将逐步出台一些相应的配套政策。从中长远看,这无疑会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从1998年开始,中央实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重大战略举措,大幅度增加包括水利,生态、农村电网和交通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我省在基础设施方面占有相应的比重。这一方面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增加发展机遇,减少灾害损失,降低费用成本;另一方面,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如果政策得当,措施有效,农民亦可以在参与建设过程中适当增加一部分收入。
四是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十五”期间,中央把加快推进城市化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加快小城镇发展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