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转型时期沿海发达农村地区经济型领导:合法性地诞生,非正式地运作      ★★★ 【字体: 】  
转型时期沿海发达农村地区经济型领导:合法性地诞生,非正式地运作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5:06:59   点击数:[]    

值的比重达到27。7 % ;上交国家税金1526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20。4%;出口商品交易值达6974亿元。随之而来的是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的人均工资达到4138元,大大改善了农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水平,而且农民人均收入中来自第二、三产业收入所占的比重也由11%上升到34%。(刘猛,2000)然而,伴随着农村市场化的推进,农村整体经济水平日益提高和农村经济结构日益多样化的同时,农民内部的分层和分化现象也十分突出。不同地区之间的农村,同一地区之间的不同农村,甚至同一农村内部之间的不同农民,其发展水平也都不一样。尤其是在乡镇企业汹涌突起的发达农村地区,产业的多元化彻底瓦解了传统农村社会的同质性结构,加速了农民之间的异化和分化。与此同时,在国家的逐步共同富裕政策的指引下,一些有头脑、懂经营、善于把握发展机会的村民由于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社会资本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村庄内部的先富群体,拉大了与一般村民的差距。这样,在破除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村庄集体劳动、平均分配分配产品的集体公社体制而引入的市场经济的竞争体制后,村中内部的不均衡发展必然产生出一大批富裕的村民群体。这部分人凭借自己较强的经济实力,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阶段社会,往往被视为社会的宝贵资源,并且由于他们特有的经历和成功的经验而被村民认为是有智慧、懂经营、会管理的精英群体,因而很容易被村民认同为改变村庄落后面貌、发展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共同富裕的村庄领导的理想人选。
(二)、中国民主化的发展,尤其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和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为村庄经济能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和途径。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其实质就是一部民主化的历史,即政治民主向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区渗透的过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政权对农村全面控制开始松动,国家权力开始从农村退出,农村基层民主得到培育和缓慢成长。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决议》承诺,要“在基层政权和基层社会生活中逐步实现人民的直接民主。”(中央文献研究室编,1982)1982年,我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建立村民委员会组织,取代政经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下的生产大队。指出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其职能就是办理本居民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陆学艺,2001)1998年,我国正式颁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并要求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陆学艺,2001)这种以民主化取向为价值目标来安排中国乡村社会政治体制的做法,改基层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为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使得乡村权力的基础由上级授权转变为村民授权,赋予了村民自选以合法性和有效性,为村中经济能人参与基层政权开辟了合法途径。与此同时,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基础之上的诱致型村民自治制度,符合中国共产党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从而得到了党和国家供给型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制度变迁的支持,这就为村民自治制度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固的现实基础。更进一步说,当前中国实行的村民自治,其立制的基本精神是以个人为主体的,村民可以个人身份进入到乡村政治领域内,这就从根本上激活了村民的权力意识和自我实现的欲望。任何平等的个体都具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而且国家又以法律的形式禁止任何行政权力对村庄领导选举的渗透和操纵,这样村中的经济能人可以自下而上的通过自我宣传、自我引导、自我影响来争取村民的认同和支持;可以利用自己在村庄中树立的经济权威和个人魅力来对参选的村民进行动员,最终为自己的上台获得强大的群众基础和心理认同。总之,在市场意识日益提高的今天,理性的村民更渴望那些能够发展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有能力而又有公心的经济能人来担纲社区领导。在这种情况下,经济能人很容易博得村民的信任和好感,在每三年一届的村民选举成功地竞选为村庄领导,进而行使农村领导和控制的职能,成为本文研究的经济精英型领导。
(三)、中国社会特有的“社会资本”即公民意识的复苏,最终造就了经济能人向经济精英型领导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的多元化,文化和思想的多样化,意识形态开始淡化,国家权力也逐渐从农村松动和撤退,这一切都导致了公民权利意识的复苏,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和大量的非农化村庄尤其如此。在公民意识基础上出现的民间社会,意味着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并能够采取维护和增进自身利益的活动。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农村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生产大户等经济能人很大程度上充当了表达农村公民意识的先驱,一方面他们具备了适应转型时期社会变革的良好心理准备,对各类社会情景注重理性判断,能够理智的处理各类矛盾和问题,自我意识较强;另一方面,他们具有较强的开拓心和进取心,在市场经济的博弈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建设新农村 遇到老问题

  • 下一篇文章:宗族的民族性特征及其在村民自治中的表达——对捞车土家族村和摩哈苴彝族村的观察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转型时期沿海发达农村地区经济型领导:合法性地诞生,非正式地运作”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转型时期沿海发达农村地区经济型领导:合法性地诞生,非正式地运作”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新形势下村委会成员竞选应注意的几...
  •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及其影...
  •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
  •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
  • ››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 ››抓好农村信访是构建和谐乡村的关键...
  • ››完善民族乡村治理的路径:基层行政...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 ››从文化的视角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 ››转型时期中国体育管理的发展与改革...
  • ››转型时期强化澳门特区政府权威的若...
  • ››转型时期我国经济改革中的“淮桔成...
  • ››转型时期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制度缺...
  • ››转型时期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失效...
  • ››转型时期沿海发达农村地区经济型领...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