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推动女性主义在中国本土的传播。这是学术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特色妇女理论创新的生发点,同时也是深化中国妇女解放实践的根本和关键。
要整合西方女性主义的理论资源,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这主要是因为:1.“舶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女性主义也有着明显的意识形态性),在其框架内言说与传播,既可以扩大女性主义理论研究的战果,也可以通过不同学术流派的对话与交流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2.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本土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其科学性的体现也已凝结和熔铸了中国几代学人和行动者的聪明与智慧,它已不属于马克思一个人,而属于当代中国和全人类。3.融世界观和方法论于一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抽象概括出来的多种范畴,也可以使从小就接受这一思想熏陶的普通民众和青年学子在驾轻就熟中理解、体悟女性主义的真谛与魅力。如有的研究者针对女性主义的核心概念——社会性别——在中国本土实践中“割裂自然性别与社会性别的关系”,将女性的从属地位“片面归咎于文化建构和男性压迫”,“完全取消性别差异的偏激”所带来的诸多局限等问题,提出“长期以来用以指导中国妇女解放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和立场”,对社会性别理论具有“补充和校正”的作用。
首先,整合西方女性主义的理论资源,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一方面是历史地看待西方各种理论思潮和理论流派出现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充分了解这些理论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以及该理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具有的威力和所存在的问题。比如,活跃于19世纪至20世纪60年代的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相适应,在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下,女性主义关注的是女性个人的权力和政治、宗教自由。随着资本市场的扩大,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是19世纪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产生的前提条件。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激进女性主义,更多反映的是中产阶级白人女性的经验,后现代女性主义的产生则是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社会的产物。另外,在西方不同国度的文化当中,女性主义的归属和现实斗争目标也不尽相同。英国的女性运动主要是工人阶级女性,属于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美国的妇女运动更多的是中产阶级女性,属于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或激进女性主义。从女性自身来讲,每个国家、民族的妇女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有区别的,妇女所走的道路和其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方向是分不开的。因此,妇女理论研究在指导妇女解放实践的过程中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