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人口问题


    自第二次女性运动浪潮以来的40年间,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妇女和少女地位差异的研究迅猛发展。这些研究直接涉及妇女和少女在家庭、工作场所的脆弱性问题、她们较低的报酬、无力积累财富、在战争和群体冲突时期受到的盘剥,以及国家及其内部组织中男性至上的社会风气对女性生活进行控制的条件等问题。一些社会学家的研究和我们相关学科的同事的研究已经说服了许多国家的立法者和法官,使他们承认少女和妇女所面对的不平等和苛刻的待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秘书长皮埃尔·桑涅(Pierre Sané)早已指出社会研究和人权活动之间的协同作用。在国际会议上他还强调,一定要把女性权利作为人权来看待,并且通过法律手段给予加强。
    全球范围内的女性从属问题
    我并不打算使用什么图片、图表或者曲线图来详细阐述有关全球女性从属地位长期存在的论题。相反,我要呼吁读者利用想象,去勾勒本文主题所涉及的种种现象。试想女性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家庭和工厂的繁琐劳动中,或是因无法获得体面的工作不得不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再想象一下种族冲突中武装人员集体强奸妇女的恐怖情形,以及发生在家庭内部的强奸事件,因为这些男性认为发生性关系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权利。同样,我们还可以想象在许多社会的幕帐后面女性被隔离和被禁闭的状况。还有童养媳的问题,作为仆人的童养媳生活在陌生环境中,一旦丈夫过世,她们便不得不生活在贫困和孤独之中。另外,还有成百万的少女和妇女被骗或被迫从事卖淫活动。在西方世界,报纸只是偶尔提醒人们注意这样一个事实:非洲妇女的孕期死亡率为1/20(每年有50万妇女因此而死去)。
    这些状况大多被解释为自然的原因或上帝意志的结果。在此,我主要分析作为主导性说法的自然因果论(natural causation),这种说法把性别角色的分工归因于生物学。有些人认为早期的社会化过程加大了这种差别。但显而易见的是,有些强大的宗教观念决定着女性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
    生物学的解释是一种主导性说法,它认为男女天生有别——他们的智力、身体素质和感情特征各不相同。这种观点认为,男性天生就该支配,而女性天生就应顺从。这种说法还认为,女性不同的智力结构和情感结构使她们不具备从事受人尊重的工作的能力、成为知名学者的能力以及领导他人的能力。这种对性别差异的流行的解释有着大批的追随者。
    在对大量的心理学变量进行测试之后,美国心理学协会已经正式宣布:男女之间的相似性要大于其差异性。美国心理学协会的研究成果基于珍妮特·海德(Janet Hyde)对美国近期进行的46项元分析(meta-analyses)的解析。这些分析认为,社会性别角色和社会环境能够导致个体差异。它们还进一步表明,尽管有人认为性别差异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它还是会随着年龄和地域的变化而有所变异。国家科学院2006年的一份报告表明,在对所有的科学文献,包括有关脑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考察之后,没有发现任何重大的、能够导致女性不胜任科学和数学领域工作的生物学证据。社会学家也已发现,女性的抱负与其机遇紧密相关。我也观察到,女性和男性一样,都需要爱情、工作和被认可。
    然而,就是在平等的思想传播开来并且引发重大变化之际,全球范围内的女性依旧处于从属于男性的地位。稳定的政府和新的繁荣给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女性地位带来了某种革命,尤其在加拿大还通过了新的防止性别歧视的宪章。在欧盟15国,其中包括那些传统上最不可能为女性提供工作的国家,妇女参与有偿劳动的数量也有所增加,尽管这一数据还不能说明她们所从事的工作的质量。但是可以肯定地说,女性运动在曝光恶劣的工作条件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中东、东方国家及南半球的许多国家,女性正开始进入政界、专业职业界和商界,然而这一比例现在还小得可怜。政权更迭和经济变革导致了女性命运的起落,她们的命运也始终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目前,尚没有任何一个社会可以让女性轻而易举地获得工作场所中最好的工作,她们也没有获得等同于男性的经济状况。正如查尔斯(Charles)和格鲁斯基(Grusley)在其著作《职业贫民区:女性和男性的全球性隔离》(Occupational Ghettos: The Worldwide Segregation of Women and Men,2004)中谈到的情况:职业中的性别隔离的情况在世界各地(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在内)持续存在。即便在最为平等的社会中,女性员工的收入也少于男性。查尔斯和格鲁斯基指出,就业的劣势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女性被安排在“女性的工作”(women’s jobs)中——或者是报酬低廉的服务性工作,或者是没有自主权的白领工作。这些工作形成了全球性的职业贫民区。尽管他们注意到女性正涌入非手工劳动部门,但是,更多的女性仍然在全球化的制造业中劳作。
    20世纪80~90年代,新兴工业化国家中的许多女性从跨国公司提供的工作中获得了利益。她们不但获得了收入,也因此摆脱了家庭的束缚,获得了自由和独立。可是,在那些公司寻求更为廉价的劳动力市场时,她们仍然从事歧视性的、报酬低廉的工作,面临着随时被裁员的危险。至于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新时期全球女性从属特征的文化、认知与社会基础探讨      ★★★ 【字体: 】  
新时期全球女性从属特征的文化、认知与社会基础探讨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4 19:43:09   点击数:[]    

了薄薄的几页纸。这些书目中包括贝蒂·弗里丹(Betty Friedan)的《女性的奥秘》(The Feminine Mystique)。在这本书中,她批驳了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有关核心家庭作用的观点,以及他对女性在家庭中角色职责的研究结果:他认为由于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限制了她们同其丈夫之间的相互竞争,因此具有相当积极的功能意义。另外,她也批判了弗洛伊德有关女性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女性生物学就是她们的宿命,她们低人一等的感受是由于“阳具嫉妒”(Penis envy)而引起的。
    弗里丹对社会科学的知识基础和女性地位的研究都作出了贡献。我认为,她在改变对女性的认识和她们在世界上的地位等方面作出的贡献要远远大于当今时代的任何人。尽管她并不是明确指出女性不平等诸向度的第一人,但是,她却凭借《女性的奥秘》出版所引起的关注,把理论付诸于实践之中。由于对民权运动的认识以及女性参与劳动力的人数日益增多,她回应鲍利·默里(Pauli Muzzay)对她提出的挑战的时机也日渐成熟。鲍利·默里是一位非裔美国律师和民权运动的活跃分子。1966年,弗里丹在少数雄心勃勃的女性和第三位美国社会学协会女主席艾丽斯·罗西(Alice Rossi)的参与和鼓励下,成立了全国妇女组织(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Women,NOW)。上述女性分别工作于政府部门、工会办公室和一些专业领域,其中有白人妇女、非裔美国妇女以及来自拉丁美洲的女性(这一事实长期以来被忽略)。弗里丹在全国妇女组织工作期间,为1964年的《民权法案》第七章的实施提供了政治方面的援助。法案的这一章禁止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民族起源以及性别的歧视。由弗里丹等人所组织并最终获得的诸多变化不啻为一场社会革命。对于社会学家来说,这是一场至关重要的革命,不仅因为它给女性带来了工作和受教育的权利,还因为它已成为一个自然的田野实验,证明并不存在什么自然秩序来规定女性只能做“女性的工作”,而男性只能做“男性的工作”。可是,像大多数的革命一样,这场革命也仅仅局限于达到自己既定的目标,其原则也往往受到人们的攻击。
    但是,这场革命毕竟激发了人们进行研究的潜力。现在,人们就宏观和微观诸层面性别差异的研究已经大量涌现。社会科学家们早已用成千上万篇幅的研究证明了对各阶层、各民族女性的隐蔽和公开的歧视,以及性别歧视的制度化的存在及其后果。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城市女性群体主观幸福的实证分析

  • 下一篇文章:中国女性社会角色的历史变化过程分析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新时期全球女性从属特征的文化、认知与社会基础探讨”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新时期全球女性从属特征的文化、认知与社会基础探讨”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近代上海福建人群体的心理和年龄结...
  • ››大萧条时期对美国妇女婚姻与家庭的...
  • ››试论农村女户的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设...
  • ››论城镇化因素对我国地区人口迁移选...
  • ››对伤残死亡独生子女父母人数的实证...
  • ››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资源的辩证整合...
  • ››男权压迫的变体:女同性恋的历史变...
  • ››中国女性社会角色的历史变化过程分...
  • ››新时期全球女性从属特征的文化、认...
  • ››城市女性群体主观幸福的实证分析
  • ››新时期全球女性从属特征的文化、认...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