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艺术论文音乐论文
   中国古代民族声乐艺术的演进(二)――封建社会声乐艺术的成熟与演变      ★★★ 【字体: 】  
中国古代民族声乐艺术的演进(二)――封建社会声乐艺术的成熟与演变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3 19:44:19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中国古代民族声乐艺术的演进(二)

――封建社会声乐艺术的成熟与演变

湖南文理学院音乐系  陈君凡

摘  要:中国公元前221年以后,进入封建社会,社会的繁荣与发展,促进了古代声乐艺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秦汉以后,宋元以前这段时期,歌唱和舞蹈进入了空前的合作,大型歌舞成了这个时期艺术形式的主流。宋元以后,戏曲、曲艺艺术兴起,且逐渐占据了歌唱艺术主流,尽管如此,宋元以后民歌和艺术歌曲同样得到空前发展,尤其明清的民歌极为丰富。因此,我们把秦汉以后,明清以前这个时期划分为“古歌舞时代”和“戏曲时代”是有其历史依据的。

关键词:封建社会    古歌舞时代    戏曲时代

一、古歌舞时代——封建社会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日渐成熟

公元前221年以后,中国历史进入先秦时期,出现空前的“文景之治”,这时的音乐也进入空前繁荣的景象。短暂秦朝统一,结束了中国奴隶制,将历史推入了封建社会。汉武帝时期可以说是中国民族声乐、民歌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当时设立了专门的音乐机构——乐府,乐府中集聚音乐家达1000余人,专门从事民歌收集和歌曲创作,演奏和乐器制作。当时乐府中的李延年就是著名的作曲家。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从“乐府”时期就进入正规化、专业化的轨道。

(1)秦汉时期的声乐艺术

中国历史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声乐艺术的主要形式是大型歌舞。在汉代的歌唱领域,当时兴起了一种叫“相和歌”的歌唱形式。“相和歌”开始产生于民间,是没有伴奏的歌谣。后来发展成一人唱、三人和的演唱形式,再后来发展成“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复杂形式,它不反要求一人唱、众人和,还加入了乐器伴奏,且要求唱的人不定期要敲打一伴节奏乐器。

“相和歌”的进一步发展后来构成了汉魏时期的“相和大曲”。这是一种大型的声乐歌舞套曲。当时相和大曲有15种。“相和大曲”已经具备了三段式的歌舞曲的基本结构。由此可见中国的声乐作品,演唱形式到此已发展到相当水平。西汉时期著名的歌唱代表作有《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

从“相和歌”、“相和大曲”的演唱形式看他们是当时比较大型的声乐艺术形式,“执节”者其实已起到了合唱指挥的作用。

更值得一提的是汉朝当时出了叙事歌体,这可以说是声乐艺术上一个极大进步。《孔雀东南飞》就是典型的叙事歌曲代表。全曲长达350多个乐句。演唱必须具备相当的演唱技巧。当时要用明亮动听、优美感人的声音演唱如此之长的歌曲,可见当时演唱者的声乐演唱技巧。同时可以想象,若不经过严格训练和长期实践,这种程度的演唱功力是不可能达到的。

还要一提是汉代除有乐府歌谣杂曲、相和歌外,还有饶歌、郊届歌、琴歌等声乐艺术形式。

“铙歌”是通过“丝绸之路”引进的胡曲发展起来的。主要用于军队仪仗、庆典、祭祀等活动。要求乐器和男声齐唱相结合,可以说是我国大型交响合唱的先驱。它比欧洲的康塔塔(大合唱)早了一千多年。

“琴歌”是一种自弹自唱的声乐艺术形式,当时出现了司马相如、刘向、桓潭、蔡邕等著名的儒士“琴歌”歌唱家。

             [9] [10]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声乐艺术

到三国、西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中国音乐文化进入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是民族音乐大融合的时期,汉时的“相和歌”辗转南北、后演变为“清商乐”。同时出现了音乐文化的大交流。西域音乐文化开始东进,佛教开始传入并盛行。统治阶级到处修建寺院,佛塔并常有歌舞杂技表演。僧人也用歌唱吸引听众,宣传教义,这样一些西域传入的佛曲得到流传。中国僧人也将“梵音”佛曲译为汉文,用中国音调演唱,由于受梵文拼音的启发,这样直接促进了我国音韵学的发展。对后来歌唱和作曲产生深远的意义。“佛曲”的传入对我国声乐艺术教学的发展起到启发的作用。我们听佛教寺院里的僧人演唱,声如宏钟,余音绕梁。曲调平和宛转,声音轻松自如,嗓音经久耐用。这就应该是利用科学发声方法的结果。

(3)隋、唐时期的声乐艺术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实现南北统一,自此以后,国家统一,声乐艺术的发展随入进了极其辉煌的阶段。

隋朝统治历史短暂,仅仅37年。之后唐朝建立,大唐帝国统治近300余年。尤其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100

             [9] [10] 

年间。国家强盛,民族和睦、社会富裕、经济繁荣。这样为文化艺术的高度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全民族文化素质空前提高。由于唐朝最高统治者对音乐的爱好与提倡,对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引导和支配的作用,形成了举国上下喜欢音乐的社会风气。最早成立了专门的音乐教育机构-“教坊和梨园”。

在声乐领域,民间俗乐中的“曲子”和“变文”开始盛行,促进了歌唱艺术的发展和演唱艺术的兴起。虽然汉、魏时期的相和大曲,清商大曲已是结构完整的声乐大套曲,但隋唐的“燕声大曲”则进一步吸收了外来音调与形式,发展了歌舞音乐的更高阶段。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最著名的歌舞大曲,是唐玄宗李隆基根据印度《婆罗门曲》改编的。由于这部名作早已失传,到了宋代,姜夔才在其中选一段填词,一直流传至今。

“曲子”是隋唐时期一种新兴的民间歌曲,是一种可以随便填入各种歌词,百唱不厌的民间歌曲形式。《杨柳枝》就是隋炀帝时相当流行的“曲子”。另外,白居易、李煜等都有依声填词的《望江南》等名篇传世。

“变文”是唐代佛教寺院用于宗教宣传的说唱形式。是一种散文和韵文交替出现的说唱形式。常先用散文叙述一篇故事内容、然后用韵文唱一遍,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所知道“念经”。是我国唐代的一种声乐形式。

应该说唐代的“曲子”和“变文”也是构成我国民族声乐的两块基石。唐大曲(燕乐大曲)的发展,促进了唐代我国民族声乐的全面发展

在唐代还有专门从事声乐教育的机构黎园。既然有了专门的声乐培训机构,那么它就有专门的系统培养和训练方法。这无疑为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涌现大批高水平的民族声乐演唱家,如:许和子、张红红、刘采春、丽音等。他们是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先行者。

隋唐时期的音乐家不但数量众多,而且技艺高超,富有文化修养,构成了我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音乐家群。在声乐方面最著名要算是永新(本名:许和子),吉州(今江西吉安市)永新县人。史书记载,永新出楼歌唱“广场寂寞,若无一人,喜者闻之气勇,愁者闻之肠绝。”永新是我国历史以声情并茂著称的歌唱家。由此可见,早在1500年前隋唐盛世,我国声乐艺术对歌唱情感的要求甚高。

另外一名著名歌唱家是天宝年间的念奴,据说:念奴一人可与

             [9] [10] 

25人之多的乐队一起演唱,声音相互追逐媲美。史书有载:“春娇满眼泪红绡,掠削云鬟旋装束、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部吹管逐。”由此可证明,当时声音的发声技巧是何等高超。用现在说法看来,发声方法不正确,不科学,共鸣调节不好,是不可能有如此大的音量在没有扩音设备的条件下与25名管乐手配合演唱。

还有杨琼,是唐代著名的民间歌妓,本名杨播,乃江陵酒妓,也是唐代歌唱家中声情并茂的典范。史书有载:“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惟唱声,欲说问君君不会,试将此语问杨琼。”

二、戏曲时代――宋、元、明、清时期声乐艺术的演变

(1)宋元时期的声乐艺术

经历随唐盛世以后,中国历史进入宋元时期(公元960年-1368年)。宋代以来,歌舞在社会生活中地位逐渐缩小,代之而起是戏曲,曲艺的兴起。北宋王朝统治的160多年间,工商业空前繁荣,城市随之而兴盛。为适应城镇市民的文化生活的需要,在北京的各城镇中普遍设立了“瓦舍勾栏”等如乐场所,这样市民音乐迅速发展,同时涌现出了大批著名曲词作家和唱词艺人。创作出了极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中国古代民族声乐艺术的演进(一)――中国古代声乐艺术的萌芽和古歌时代

  • 下一篇文章:音乐欣赏教学中非倾向性功能的实践研究(方案)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中国古代民族声乐艺术的演进(二)――封建社会声乐艺术的成熟与演变”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中国古代民族声乐艺术的演进(二)――封建社会声乐艺术的成熟与演变”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与时俱进的红歌和红歌精神
  • ››日本世博会的音乐活动给上海世博会...
  • ››论红歌的艺术特征
  • ››“红歌”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
  • ››谈“红歌”的艺术魅力与教育价值
  • ››试论红歌走进音乐课堂的作用
  • ››浅析“红歌”的美学意蕴与社会教化...
  • ››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重庆市深入开展...
  • ››再论如何将素质教育的要求贯彻到声...
  • ››浅论二胡曲《二泉映月》与钢琴改编...
  • ››中国古代审美移情理论述略
  • ››中国古代的酒令与汉字修辞
  • ››中国古代货币体系的结构变化研究(...
  • ››中国古代重要作家及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歌谣100句
  • ››中国古代诗歌故事
  •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
  • ››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方法论初探
  •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研究方法
  • ››中国古代的旅游活动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