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艺术论文音乐论文
   论红歌的艺术特征      ★★★ 【字体: 】  
论红歌的艺术特征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3 15:15:56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摘要:红色经典歌曲真实、生动、感人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在战争年代犹如铜墙铁壁,在 和平时期势如移山填海,体现着中华民族渴望复兴的不懈追求和万众一心的钢铁意志。本文对红歌的艺术特征作了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红歌;艺术特征 

2007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江西电视台在井冈山上举办 首场红歌会。这台歌会经卫视直播后,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关注.
    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江西电视台再 次把红歌会的舞台搭上井冈山,并在全国设立了五大唱区。各地 报名参赛者达一万多人,遍布各个行业、各个阶层、多个民族, 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6岁、年龄最大的78岁。这样大规模的赛歌 会其实在国内并不少见。但是,不同于常见的流行音乐歌会、种 种歌手选秀节目的是,“红歌会”是一个有着特定歌曲类别的歌 会,这个类别即我们现在常说的“红歌”,红色歌谣的主题是围 绕着以革命年代歌曲为核心、为开端,延续至今,其内容扩展到 的一切积极向上的歌曲范畴.
    那么是什么使得红歌这样的历久弥新、百听不厌呢?我想, 应该要从红歌本身的艺术特征上来分析了.
    红色歌谣,从素材上看大多取自于民歌。这里的取分为两 类:一类,直接由最原始的民歌改填词而成;另一类,由民歌为 素材,经过改编或编写而成。但是不管哪一类,其根源都来自于 民歌。所以,红色歌谣的性格还是带有鲜明的民歌风格的。在整 体上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第一,历史悠久,蕴藏丰厚。文献表明,原始民歌发展到 到今天,几千余年间,作为社会大众最熟悉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 式,民间歌唱从未中断,而且每个时代都留下了优秀的篇章。但 限于历史条件,20世纪以前的民歌文献几乎全部是歌词集。从本 世纪开始,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采录活动,音乐家们记下了数以万 计的民歌作品。据1979年以来开展的“中国民歌集成”编撰工作 统计,每个省区在普查中记录的曲目,平均约在15000首左右.
    而实际收入正式出版的曲目,一般在800-1500首之间。这样, 三十巨册《中国民歌集成》将会收入30000余件民歌。这可以说 是中国民歌蕴藏的一个直接体现。尽管它们是从生活于20世纪的 歌手口中采录的,但我们深信它们之中有不少是明清之际或更为 久远的年代流传下来的。作为红歌的基础的民歌是中华民族歌曲 的精髓,也是红歌拥有深厚传统底蕴的原因.
    第二,红歌的体裁丰富,风格多样。中国幅员广大,地理 地貌复杂,由此形成了各地各族人民多种多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 习俗,在这一背景下,为适应上述生产、生活方式而逐渐形成的 民歌体裁也就十分丰富。除了以上介绍的号子、田歌、山歌、小 调、多声部民歌之外,实际上还有儿歌、摇儿歌、风俗歌、秧 歌、灯调、牧歌、船歌、渔歌、叫卖调、等。很多红歌也沿用了 这些体裁,并将宣传革命的内容与民歌的曲调结合。这些歌曲作 为地域文化的直接产物,不仅受地貌条件的影响,更与不同的语 言、方言音调相融合,因此,其民族的、地域的特征和风格几 乎与生俱来,异常突出。如以江南小调为代表的“江南水乡风 格”,以“信天游”“花儿”为代表的“西北高原风格”,以 云、贵、川山歌为代表的“西南高原风格”以及“东北平原风 格”“华北平原风格”等。这只是就大的方面而言,如作深入分 析,则每个民族的不同聚居区,每一个处于不同生活方式下面的 社区,几乎都有自己特定的风格。而红歌就遍及了每一个区域每 一种风格,这样多样的风格可以使得各地域、各民族的人民都能 在红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音调.
    第三,红歌的创作手法简洁,语言精炼。歌曲是一种传唱的 艺术。每一首流传至今的曲目,都经过了千人唱、万人传,并在 即兴的不自觉的磨研、锤炼中,日益精炼、成熟。但即使如此, 它仍然要继续经受歌者们口传的反复推敲。这是一个永远不结束的创作过程。在这样一个永不结束的过程中,歌手们所遵从的最 重要的美学原则就是简洁、精炼。即无论词曲,都应以最简单、 明畅、质朴的语汇、技法表达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凡是 达到这个要求的,就会成为一首优秀之作被保留、传唱;凡是不 能达到这个要求的,或被淘汰,或被继续打磨。事实上,所谓简 洁、单纯、明畅,也是自然存在的一个法则。红歌是大众创造的 艺术,向来以“返朴归真”为宗,以便与自然法则保持一致。从 曲体结构上看,大多数红歌都是由两句或四句组成的乐段结构.
    但正是运用这种前后重复、呼应、对比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两 句体或建立在“起、承、转、合”逻辑关系上的“四句头”, 千千万万首山歌、小调不知咏唱了多少人间真情,并一次不同于 一次地揭示了这种结构的形式美.
    第四,红歌具有时代性。红歌创作的源泉是民歌。无论从 旋律还是歌词以及演唱形式都非常贴近生活,所以它在不同社会 与历史背景的情况下,所表现的时代性也有所不同。到了我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由于长期的战乱增 加了人民现实生活中的痛苦。这一时期的民歌大多表现劳动人民 反对内战,反对民族压迫的抗日作品。特别是五四运动前后,不 少反映现实生活的小调性的填词歌曲在民间流传。如:《小放 牛》、《五更调》、《孟姜女》、《凤阳花鼓》。反映抗日题材 的作品有《王老五》、《游击队歌》等优秀作品.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红歌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使 中国民歌艺术不但在作品上,而且在教育与教学体系上得到了进 一步的充实和完善。涌现出吴雁泽、李双江、郭颂、阎维文、彭 丽媛等一大批歌唱家。在作品上如《赞歌》、《十五的月亮》、 《春天的故事》、《祝福祖国》等.
    第五,红歌具有很强的群众性.
    红歌是革命前辈、人民群众自改、自编、或是曲作者为群众 编写.他们为表达自己的意志、愿望而创作,其创作、加工、流 传都是由人民群众在革命的生产生活中自然地产生的,他植根于 民间,植根于普通百姓的生活,是平民百姓真实情感的表达。它 产生于人民群众的劳动、斗争、生活、娱乐之中,真实反映人民 群众的思想感情,所以历来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是人民群众不 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之一。这种民歌多为集体创作,民歌手人人都 可以加工润色,而其口头即兴创作方式有很大的灵活性,甚至不 受定稿限制,众多歌手的创造,体现为民歌中集体智慧的融合, 而且这种融合几近天衣无缝。这些特征使民歌的旋律呈现一种大 众化色彩,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民歌的重要特点。音域和音 区上大都属于群众歌曲写作范围,歌词及曲调都可由群众集体改 编,可以非常的口语话、生活化。这样产生的红歌就有了很好的 群众基础,并且一定是最适合群众传唱的歌。如《东方红》、 《映山红》、《十送红军》等.
    第六,红歌有生动的革命历史记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良 好途径。“吃水不忘挖井人”“军民鱼水一家亲”……红色歌谣 中记忆了太多的革命的历史,激励了多少群众人民,在那个浴血 奋战的年代,战士是唱着这样的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 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在新中国成立后,又涌现出一批宣导 建设祖国的红歌,如:《我为祖国现石油》《假如你要认识我》 等。再从改革开放到如今,出现的励志红歌不胜枚举,浸润过多 少心灵。所以说,红歌不但有着红色记忆,也在开创历史,对于 人民群众、青年一辈有着实实在在的教育意义.
    红色歌谣真实、生动、感人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 人民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于战争年代犹如铁壁铜 墙,于和平时期势如移山填海,体现着中华民族渴望复兴的不懈 追求和万众一心的钢铁意志.
    参考文献 
[1]尹晓星.极富艺术表现力的“现代红歌”.理论与创作,2008/02 
[2]余伯流.略论中国红歌的历史轨迹及其深远影响.声屏世界, 2008/0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红歌”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 下一篇文章:日本世博会的音乐活动给上海世博会带来的启示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论红歌的艺术特征”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论红歌的艺术特征”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与时俱进的红歌和红歌精神
  • ››日本世博会的音乐活动给上海世博会...
  • ››论红歌的艺术特征
  • ››“红歌”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
  • ››谈“红歌”的艺术魅力与教育价值
  • ››试论红歌走进音乐课堂的作用
  • ››浅析“红歌”的美学意蕴与社会教化...
  • ››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重庆市深入开展...
  • ››再论如何将素质教育的要求贯彻到声...
  • ››浅论二胡曲《二泉映月》与钢琴改编...
  • ››论红歌的艺术特征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