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解读凯里·跨文化嫁接·新闻与传播之别      ★★★ 【字体: 】  
解读凯里·跨文化嫁接·新闻与传播之别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57:15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摘 要]本文是对詹姆士·W·凯里(James W. Carey)《新闻教育错在哪里》的解读和评论,主要集中于三个问题:(1)如何解读来自美国(推而广之,即西方)的文本,(2)美国(西方)的问题与我们的问题之间有什么相互参照的意义,(3)凯里所提出的新闻与传播、新闻教育与新闻研究、新闻实践与传媒工作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思考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有什么启发。 [关键词]凯里 新闻教育 新闻学科 传播研究 Abstract: the thesis reads and criticizes James W. Carey’s Some Personal Notes on US Journalism Education. The contents mainly focused on three issues: first, how to explain the text from USA (broader, from the west); Second, what’s the significance to comparing between the USA (West) issue to ours; third, the relationship that Carey mentioned betwee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journalism education and journalism research, journalism practice and media work, all above this, what suggest they could give to us in the basic issue of subject contribution. Key Words: Carey, Journalism Education, Journalism Subject, Communication Research 在《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3期读到詹姆士·W·凯里(James W. Carey)《新闻教育错在哪里》(译者李昕)时,砰然心动,为我所心仪的凯里得到介绍而欣欣然。后来在该刊2002年第5期读到郑保卫教授的大作,《新闻≠传播≠媒体——对<新闻教育错在哪里〉一文的思考与回应》,又得到了点滋味儿不同的感受。于是搜寻一番,找出凯里教授的原文仔细拜读。读后大为折服,认为他提出的问题,正是我们迫切需要讨论的。而在中国的场景下讨论这些问题,有必要了解他批评与反思美国新闻实践和新闻教育背后的思考脉络,否则难免取桔成枳。 我写本文为的是按我的解读介绍凯里的文章,其中以我对凯里文章的大段翻译为主,并将之按凯里的阐述脉络划分为几个部分,辅之以我的评论。为了更完整地理解凯里,我也对凯里文章的来龙去脉和引起的反响作一点介绍。我的评论主要集中于三个问题:(1)如何解读来自美国(推而广之,即西方)的文本,(2)美国(西方)的问题与我们的问题之间有什么相互参照的意义,(3)凯里所提出的新闻与传播、新闻教育与新闻研究、新闻实践与传媒工作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思考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有什么启发。 凯里“短文”的来历与境遇 凯里此文首先发表于1996年4月在中田纳西州立大学(Middle Tennessee State University)大众传播学院召开的一场研讨会,名为 “新闻教育、第一修正案的责任和变化中的媒体市场”(Journalism Education, the First Amendment Imperative, and the Changing Media Marketplace)。 在名校林立的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显然不那么有名气,于1965年才从师范学院升格为大学,但大众传播学院却是该大学的重镇,是7个学院之一,下辖新闻、广播电视、音乐录制等三个系,其中新闻系最大,下设广告、公关、报刊、媒体设计四个专业。这是个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学院,1993年开始设立硕士课程。1986年,该学院得到一笔捐款,以纪念田纳西州的著名报人、第一修正案的著名宣扬者, John Seigenthaler。用这笔钱,学院自1992年开始,每年邀请全国著名学者召开一次主题研讨会。1996年研讨会组织者的初衷,用院长Deryl R. Leaming教授的话说,是为了探讨未来,思考新闻教育如何应对深广的变革,包括传播技术的变革、市场结构的变化,以及公立大学面临的政府拨款日趋减少等趋势。 看来,研讨会组织者的视野有限,有种应对实际问题的味道。但是,这场研讨会,用我们熟知的话说,却很有“档次”。组织者除了请到凯里作主场发言外,还请到不少全美著名的新闻、传播学者和媒介批评家。凯里的发言,显然是在另一个境界讨论新闻教育,引起了几位与会学者的评论。四年后,凯里将修改后的发言稿在英美合作的学术刊物《新闻:理论、实践和批评》(Journalism: Theory, Practice, and Criticism)的创刊号上登出,以〈美国新闻教育之我观〉(Some Personal Notes on US Journalism Education)为题,为该期9位学者提交的8篇笔谈之首。 这篇“短文”(李欧梵语)引起了广泛的反响,这足以说明凯里在其中触及了一些基本问题。但是,来自不同方向的反响,内容却相当不同,反映了评论和回应者自处的语境。在1996年的研讨会上,三位评论人员对凯里的文章并非一味称赞。评论员之一,纽约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系主任Jay Rosen教授,是《公共新闻:理论与实践》(Public Journalism: Theory and Practice)一书的作者。他认为凯里强调新闻与媒体脱钩、新闻与民主勾联不仅抓住了美国当代新闻行业的核心问题,而且指出了该行业生存的方向。新泽西Rutgers大学的新闻与媒介研究教授Linda Steiner则认为,虽然我们都不得不钦服、欣赏凯里教授对新闻教育及其道德承诺的诗化表述,但他用一种玩世不恭的调侃口吻叙述早期新闻教育的历史,令人费解。他对以人文为本的新闻教育之鼓吹完全忽略了这么一个事实,即多元社会有多元的新闻实践,对新闻教育的模式和型态有多元的需求。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传播学院的院长Ellen Wattella教授认为,虽然凯里所建构的“新闻作为民主的艺术”这一宏观叙事极具魅力,我们也无法不接受他所宣讲的新闻实践三原则(axioms),但是,凯里的理想主义却并没有令他开出可行的药方,而这才是在教育实践和管理过程中争议最激烈的层面。因此,Wattella 告诫,“魔鬼总是在细节之中”。 在《新闻:理论、实践和批评》创刊号上刊载此文时,凯里删掉了“新闻实践三原则”的内容,增加了一段个人经历。主编之一的芭比·翟利泽(Babbie Zelizer)教授从修改稿中读到了凯里对美国新闻教育的历史追溯,以及他对人文学科忽略新闻的痛惜。翟利泽解读道,凯里强调新闻“是定位于现时的真实之整体”,对它的研究不仅需要科学的取向,更应当与政治理论、艺术、哲学、历史和文学等并进。遗憾的是,由于人文研究仍然圄于精英与通俗文化之分野,所以作为低俗文本的新闻仍然不入人文研究的高雅殿堂。 被引入中文文献后,凯里的“短文”也引出了强烈的反响。对在美国以人文研究为业、正在第N次访问极度商业化的香港之李欧梵教授,凯里的“人文”呼唤自然地引起了共鸣。李教授借解读凯里而抨击商业化、抨击香港的人文危机。对身处中国大陆的新闻学教授郑保卫,凯里的文章引出了他对新闻学与传播学关系的思考,对忽略新闻业之社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批判,以及对新闻促进“社会主义民主”的期待。 文如其人。凯里的“短文”将此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学识渊博,思考深邃,人文情怀宽厚,行文跌荡起伏,如行云流水。更为重要的是,他激发人们思考,而且是联系到各自所处现实语境的思考。这是我梦想而不可企及的学术境界。 也正因为凯里的境界高,我辈对他的解读往往圄于局部或表层,换了语境之后,更有或囫囵吞枣、或只及皮毛、或盲目嫁接的危险。为减少这些危险,在强调语境之后,首要的恐怕是原汁原味地阅读凯里。这是我以下关注的重点。为此,我将大段翻译凯里的原文。我在翻译中参考了李昕的译作,但基本上采用了自己不很流畅的译文,因为我们还是得以“信”为上。 美国新闻教育的三大渊源 凯里此文的核心关注是美国新闻教育的历史渊源及症结。他以诗意的语言而且有时不无调侃的笔调,粗线条地勾勒了三大渊源:(1)业界自身的追求,集中体现在报人普利策与哥伦比亚大学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台湾报纸构建的大陆映像

  • 下一篇文章:“民族志”之于传播研究的实践话语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解读凯里·跨文化嫁接·新闻与传播之别”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解读凯里·跨文化嫁接·新闻与传播之别”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2005年美国新闻...
  • ››超女旋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 ››浅论博客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
  •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
  • ››超级全景监狱——从《规训与惩罚》...
  •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解读凯里·跨文化嫁接·新闻与传播...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