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台湾报纸构建的大陆映像      ★★★ 【字体: 】  
台湾报纸构建的大陆映像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57:12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摘要]媒体在传递两岸信息,建构两岸形象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台湾民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台湾媒体来认知大陆事务,并进而形成对这些事务的态度。本文通过对《人民日报》和《中国时报》在香港“特首补选”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两个事件上的报道比较,勾勒了两份报纸所建构出的两个事件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台湾媒体在建构大陆形象时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希望两岸媒体能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 [关键词]台湾媒体 人民日报 中国时报 形象建构 Abstract: Media have played important role in transferring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and construction images of the two sides. Taiwan people rely on Taiwan media to know affairs happened in mainland and form the attitude towards these issues. The thesis compared two reports of Spaceship VI and by-election of Hong Kong administrative officer of People Daily and China Times and drew a clear image to the two issues constructed by the two newspapers. Based on the above, the thesis analyzed the feature of Taiwan Media to construct mainland image and its reason. The author also hoped that the media between two sides could have further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nd promote the understanding of both sides. Keywords: Taiwan Media, People Daily, China Times, Image Construction 李普曼拟态环境的理论认为,人们和现实物质环境之间存在着“拟态环境”,大众传播媒介通过传达信息,提示外部环境变化而结构出一个符号化的信息环境。人们的认识是通过媒介所塑造的拟态环境来对现实的社会环境作出调整,拟态环境不只是静态的符号文本,它处于动态的建构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大陆与台湾两岸媒体各自对对方事务的报道,正是在为本地受众建构着关于对方的拟态环境。 从现实情况来看,虽然两岸交流日渐频繁,台湾每年有上百万人次前往大陆观光旅游、探亲访友、投资经商,但是相对于全台湾2300万人口来讲,但能够有机会直接亲临大陆接触大陆的人和事的机会还是相当有限,而且一些短期的旅游探亲也只能形成表面化的印象和观感,因此他们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台湾媒体来认知和了解大陆事务,并进而形成对这些事务的态度。台湾本地进行的多项调查结果也显示,民众获得大陆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媒体。反之,大陆的民众也是通过媒体的报道来了解和认知台湾的。本文主要研究台湾媒体对大陆形象的建构。 一、 样本选择和研究方法 本文对台湾媒体建构大陆形象的分析建立在对两份报纸(《中国时报》和《人民日报》)、两个事件(香港特首补选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报道的比较分析基础之上。 所选媒体为两岸报纸的代表,无论是权威性还是影响力都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中国时报》1950年创刊至今历经50多年而不衰,在台湾正常出版的100多家报纸中属于传统大报,曾一度和《联合报》共同垄断台湾报业市场。虽然由于报业竞争其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但《中国时报》仍然稳居台湾四大报之列,发行量和广告量在台湾各报名列前茅。不仅如此,《中国时报》在台湾的影响力也非同小可。早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台湾70%以上的人每天或看《中国时报》,或看《联合报》,或者两者都看,当局各‘院、部’官员乃至一般职员,每天早上都要仔细阅读这两份报纸。” [1]《台湾报业史》一书也称《中国时报》“报誉蜚声于海内外,树立起民营大报的权威地位,评论建方深为‘国内朝野’重视”。[2] 而《中国时报》对大陆新闻又有特别的关注,其历史由来已久。1978年,《中国时报》在报社内设置大陆研究室,“成为台湾第一家设立大陆研究室的单位,并因形势与需要,1989年4月22日,将大陆研究室改制为以大陆新闻采访为主轴的大陆新闻中心”。[3] 其后《中国时报》还多次组织两岸新闻交流活动。当然必须提及的是,这几年随着电视和网络的发展,报纸不再是民众获知大陆新闻的唯一渠道,但是在涉及大陆政治、经济、文化大事信息的传递,尤其是观念传播上,报纸仍然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选取《中国时报》作为研究台湾媒体对大陆形象建构的分析样本有其特殊的意义。而作为比较对象的《人民日报》则是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最有影响力的大报之一,素以权威性著称,其所能搜集的信息全面而有代表性,采写编辑水准也较高,而且作为中国的第一大党报,《人民日报》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大陆媒体的特征,足以代表大陆媒体与台湾媒体进行比较。 选取香港特首补选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进行分析,是因为这两件事都是近期发生的对全中国都产生很大影响的事件。前者的发生地在香港,香港处于海峡两岸的中间地带,对两岸关系的影响重大,尤其是香港作为最早实行“一国两制”方针的地区,其政局稳定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深受两岸民众的关注。而香港特首补选这一事件既是香港回归八周年以来首次最高行政长官的更替,也集中体现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方针,其重大的历史意义不言而喻,也是反映大陆形象的一个重要侧面。而后一事件的影响力则超越了中国,是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的事件,其发生地在大陆。而且由于载人航天是高科技领域的事件,其政治性相对较弱。因此无论从发生地还是事件本身的性质来说,通过对这两件事的相关报道的分析,能较为全面反映台湾媒体对大陆形象建构的特点。 对于香港特首补选,选取了6月10日至7月10日这一个月间两份报纸的新闻报道,因为3月12日时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的董建华辞职后,按照基本法和香港特区有关法律的规定,香港特区须在7月10前选举新的行政长官。而有关新任行政长官的提名、当选、任命、宣誓等有关程序以及香港回归八周年纪念都集中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也是新闻媒体关于这一事件的报道相对密集的时间段,便于进行充分研究。而对于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则选取了两份报纸在10月11日(发射前一天)至10月18日(成功回收后一天)这八天内的报道,充考虑了事件的完整性和新闻报道的相对滞后性。 对于样本选择的范围,是将时间段内所有与事件相关的报道都列入其中,即所选样本既包括了与事件紧密相关的报道,也包括了与事件关系不甚紧密的边缘性报道,报道的形式消息、评论、图片均有,以便掌握两份报纸对于两个事件报道的全貌。 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所选取的154篇报道(其中香港特首补选《中国时报》13篇,《人民日报》15篇;神六载人飞行《中国时报》40篇,《人民日报》86篇)的标题、版面、字数、位置、新闻源、感情色彩等进行统计,并对各事件中的分议题进行了分析。 二、 台湾媒体对大陆形象建构分析 下图显示的是《中国时报》、《人民日报》对香港特首补选和神六载人飞行两件事上的报道量分布。其中6月16日至7月6日的曲线图反映的是两报对香港特首补选一事的报道,除这11天外,两报均无相关报道;10月11日至10月18日的曲线图反映的是两报对神六的报道,这8天两报每天均有相关报道。 6月16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提名期结束,曾荫权成为唯一获得有效提名的候选人并当选为新的行政长官人选;6月21日,国务院召开会议决定任命曾荫权为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6月24日,曾荫权抵达北京受到中央领导人会见并宣誓就职。可以看出,在香港特首补选这一事件的报道上,《人民日报》和《中国时报》对几个关键环节均有所呈现,对任命香港政务司司长、香港回归八周年纪念等相关事件也有所反映。同样在神舟六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电影文化的多元建构与中国电影的良性发展

  • 下一篇文章:解读凯里·跨文化嫁接·新闻与传播之别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台湾报纸构建的大陆映像”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台湾报纸构建的大陆映像”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2005年美国新闻...
  • ››超女旋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 ››浅论博客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
  •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
  • ››超级全景监狱——从《规训与惩罚》...
  •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台湾报纸构建的大陆映像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