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载人飞船发射、回收两个最重要环节的报道上也形成二个报道高峰(10月13日和18日)和一个次高峰(10月17日)。对于整个神六飞行过程中天地通话、飞船变轨、轨道维持、太空试验等主要事件两报也均有呈现。 至于这两个事件在两份报纸中是如何呈现的,即通过报道分别给受众建构出两件事怎样的图景以及对事件,对事件中的人物基本的态度倾向是怎样的,下表(表一)中有一个粗略的体现。 报道倾向人民日报篇数中国时报篇数香港特首补选神六载人飞行香港特首补选神六载人飞行无614317正面972111负面0048正负面混杂0054这四类报道倾向涵盖了所有关于两件事的报道。以单篇报道为单位统计,报道倾向为“无”指纯粹客观事实的报道,没有体现出任何的褒或贬的倾向,如《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司产生办法》,《神六发射返回全程图》等,从中基本看不出报道的态度倾向;“正面”报道如《香港舆论认为曾荫权出任特区行政长官是众望所归》、《神六返航,太空史写新纪录》;“负面”报道如对香港特首补选的程序提出质疑,对中国载人航天的目的提出质疑等;“正负面混杂”是指在一篇报道中既有正面的分议题,也有负面分议题,且两者基本对等,孰强孰弱不明显,如《神六偏离轨道传提前返航》、《曾荫权两年内不碰23条》等。 当然,对于报道倾向的定性分类只是一个初步的统计,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一些在描述事件,描述事件中心人物,描述事件影响和意义过程中出现的频度较高的关键词的串联,可以基本勾勒出两份报纸所建构出的两个事件的形象。 香港特首补选: 《人民日报》:“选举的各项安排和程序符合基本法《行政长官选举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是公平、公开、诚实的”;曾荫权“熟悉香港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和政府运作”,“具有较强的行政管理能力”,“出任特区行政长官是众望所归”;中央祝贺曾荫权就任特首并“坚定不移地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曾荫权感谢中央的信任和对香港的支持,表示将忠于职守,不负重托;香港政府及人民庆祝回归八周年。 《中国时报》:“在北京强势操控下”,“无对手,曾荫权自动当选特首”;曾荫权“是了解港人的诉求的”,“也有能力开创一个新局面”;曾荫权到北京接受任命“很重要也很隆重”,但北京对此“故意神密兮兮”,“其他行程未向外界公布”,中央勉励曾荫权,曾荫权表示“香港会更紧密地配合中央政府的政策”;“‘陆委会’电贺”曾荫权当选,“香港在两岸间扮演非常重要中介地位……可促进两岸关系正常化”;“扁指港府一国两制愈见倒退”;“前港督府翻修,遍布窃听器”;香港回归八周年“香港人以各式各样的方法庆祝和纪念这个日子”,但“有抗议者举出抗议标语”。 神六载人飞行: 《人民日报》:“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是一个全新的任务,崭新的跨越,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突破”,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执行载人航天任务的各部门、单位和人员大力协作,航天人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宇航员素质优秀,“家乡欢腾”,“举城喜庆”;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完全出于和平目的”;神六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举国欢庆,世界瞩目,“台湾媒体评论神舟六号成功让全球华人与有荣焉”,“外国官员高度评价神舟六号发射成功”,“外国专家希望加强对华航天合作”;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有三步走战略,前景美好。 《中国时报》:神六载人航天取得成功“大陆全国狂欢”、“象征着中共太空科技的另一次跃进”、“走向太空大国的地位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太空史写新纪录”,神六“是中国载人航太工程第二步任务的开篇之作”,“明年让‘嫦娥’绕着月球跑”;神六发射成功大陆媒体的绝大多数网民“欢欣鼓舞”,但不乏“冷漠者”和“吐槽者”;神六运行过程中“偏离轨道传提前返航”;两宇航员“亿中选一心理素质过人”、“费俊龙善协调聂海胜人踏实”,“神六英雄归家乡HIGH翻天”;神六“完全出于和平的目的”,但“神六有侦察卫星”、“美专家分析:神六负重任应有军事目的”、“神舟表明中共有能力制美”;“连锁反应亚洲各国抢上太空”。 三、结 论 《中国时报》和《人民日报》对香港特首补选和神六载人飞行两个事件的形象建构既有相类似的地方,也有明显的区别之处,通过对比,可以从中窥见台湾媒体建构大陆形象时的一些特点。 1、 台湾媒体对大陆事务给予了较高程度的关注,尤其重视香港在两岸关系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时报》为对开大报,日出6叠60版左右,其新闻主要集中在A叠16个版和C叠8个版中,而C叠又以台湾岛内各地方新闻为主,因此要闻、政治新闻、国际新闻等均出现在A叠,其中A13版是相对固定的“两岸新闻”或“两岸国际”版,用于刊载大陆及港澳新闻。《人民日报》周一至周五每日出对开16版。一至四版为新闻版,五至十二版为深度报道版,十三至十六版为周刊、专版。周六和周日每日出对开8版,一至四版为新闻版,五至八版为专版。 从两件事的报道量分布图中可以看出,对香港特首补选一事,《中国时报》的报道量与《人民日报》基本持平,且对事件保持了自始至终的关注。而对于神六载人飞行一事,两报从10月11日至18日均有不间断的报道,且报道量走势趋于一致,报道高峰基本吻合。虽然《中国时报》的报道篇数只及《人民日报》的一半,但也达到40篇之多,且分别在发射的前一天(10月11日)、发射的第二天(10月13日)以及成功着陆的第二天(10月18日)辟出了整版进行报道,其中10月13日的整版A8名为“神舟六号发射特别报道”,当天的头版也刊登了约占六分之一版面的神六发射成功图片。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二点,一是《中国时报》在发射的前一天即10月11日就辟出了A12话题版用8篇稿件对神六进行了专题报道,而当日《人民日报》只有文化版《航天技术:天上人间紧相连》一篇报道与之相关,可以说《中国时报》对神六发射的集中报道启动更早。二是《中国时报》日常对于大陆及港澳新闻的报道只局限在“A13两岸新闻”一个版中,远远少于《人民日报》,此次能调动如此多的版面对神六进行集中报道已十分罕见,因此尽管篇数不及《人民日报》,但其对神六的关注度并不亚于后者。 随着两岸交往的日益频繁,台湾民众了解大陆的愿望越来越强列,台湾媒体已无法回避对大陆事务的报道,而媒体的报道又反过来增强了台湾人民对大陆事务的关注度。其实台湾媒体对大陆事务的报道在报禁解除后就开始逐步升温,“两岸新闻质与量均较以往提升许多”[4] 而近年来迫于报业竞争的压力,尤其是香港《苹果日报》在2003年强势进入台湾后,台湾报纸纷纷改版,强化对两岸新闻的报道就是多份报纸改版的一个方向。《中国时报》就宣称“不跟随八卦路线,改版后强化国际新闻,每天两个版详尽报道国际重大事件,并强化两岸新闻以及文化版面”。(《港大参访,推崇本报保留中华文化》,6月30日,A13版)而台湾的另一家报纸《中央日报》在报道香港特首补选一事时,其报道量比《中国时报》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对香港特首补选一事的报道中还可以折射出台湾媒体对于香港事务的特别关注。香港的地理位置特殊,又是“一国两制”方针的第一块实验田,而香港特首补选一事意义非同小可,不仅关系到香港的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和港人的福祉,而且再一次验证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方针。在对这一事件的报道中,希望香港在两岸关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加强台港互动交流,促进两岸三地良好关系是被《中国时报》多次提到的分议题之一,而《人民日报》没有提及。 2、 台湾媒体在报道大陆事务时终难避免一定的政治倾向。 在我们所选取的两件事中,香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