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 【字体: 】  
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48:50   点击数:[]    

。基于前文的分析,本文借用社会文化分析的视角,由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寻找问题的答案。          第一,媒介超真实的符号生产刺激了人们的身体欲望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新型权力话语进入世界逻辑中,它与大众传媒的自然结合,有效地排除了人与人之间、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的需要,从而使得文化传播成为一种世俗性的便捷方式,社会成员也越来越依赖媒介传播的信息。     首先,在传媒多频道全天候的持续播出中,社会成员不断接受并储存很多芜杂的信息,这些信息却无法得到及时的处理,如此超负荷的信息填塞同时也导致对信息膨胀所产生的焦虑。传媒的全能性介入中断了人的独处内省和人我间的交谈,同时,媒介具有"敞开"(呈现)和"遮蔽"(误导)二重性,人们通过媒体看到的是一个由"超真实"的媒介符号建构而成的"模拟"组合的世界。这样,在传媒与大众文化的合力之下,“身体空前地遭遇到时间和空间的分裂、遭遇到欲望的冲击和现实社会权力的压抑、感受到边缘化情绪性体验。因此,个人身心与制度的断裂,理性与社会的错位,造成了现代人身体的多种流动变化。于是,重生命感觉性,重灵肉分离性,重精神游戏性,成为当代审美文化和媒体的中心。” [50]因而,“身体”成为人们孜孜以求的对象,期望从中满足自身的欲望,填补因内省和交流缺乏所造成的空虚。     同时,“身体”的发展与其所处的社会地位有其不可分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女性会不幸地充当着“被看”的一方:女性群体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使得她们无法摆脱男性注视的目光。     赵彦在《对大众传媒中女性文化与女性观的透视》一文中举出例证:“有资料证明,通过科学手段调查的1197个电视广告(除无声广告以外),在517个女性角色中,87%是年轻漂亮的女性,7.4%是少年儿童,1.5%是中年妇女,3.7%是老年妇女,其余0.4%是混和年龄的妇女。年轻女性在女性角色中所占的比例大大高于年轻男性在男性角色中所占的比例(61.4%)。” [51]     传媒中女性角色年龄呈现中间大的趋势说明年轻漂亮的女性对受众具有独特的“魔力”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多数的社会成员很难抵制“看”的诱惑,从而带着观赏的心态看待媒介中几乎无处不在的“漂亮女人”。而那些经过刻意包装过的女性形象与其说是“美女”,不如说是以身体为媒介的欲望符号。     可见,当代社会对“身体”认识的觉醒,一方面标志着社会个体对自身主体性的重视;另一方面,对身体的运用和对形象的塑造,也显示了这种身体背后的隐蔽的权力压迫。媒介为了迎合大众的这种审美需求,也就不遗余力的加大“投放”的力度。媒介与受众相互作用之下,双方都普遍接受了被扭曲的女性形象。          第二,媒介对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传播将“消费娱乐”转化成为满足身体欲望的主要手段。     正如马尔库塞所说,大众文化的特点是以快乐为原则的。快乐原则与物质享受结合起来, 同化了现实原则。它被结合到了厨房、咖啡馆、商场:它为工作提供松弛与快乐,在“快乐”原则驱使下,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加剧了人类本能的放纵,社会成员普遍倾向享乐主义。人们沉浸于物质享乐中,接纳了这种文化,传媒中的女性形象也随之被物化成为一种物质享乐的符号。     在消费欲望和享乐主义的双重鼓动下,大众文化创造了这样或那样的女性形象,虽然这些女性形象与既定现实原则不可调和,但作为文化典型形象,它们就变得可以容忍。因此媒介(尤其是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即使与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形象相去甚远,却仍然映照出大众文化在当今时代的生活现实中的典型镜像。     此外,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的经济变革以及随之而来的整个社会文化与意识形态的转型必然影响甚至决定媒介的发展。虽然迄今为止我国媒介基本上仍然受政府控制,但媒介作为在经济上自主经营的单位实体已是不争的事实。“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当代中国媒体,其产品生产和销售同样执行着经济学中的“大数法则”(law of large number)和通用法则,即什么商品最好销,消费群最大,就生产什么;哪些商品投入小产出大,就着力经营哪些商品(新闻)。     按照美国人斯梅塞的观点,在后工业社会的条件下,受众实际上已成为一种商品,大众媒介其实就是这种商品的生产者(卖方),而广告商则是买主。这样,新闻及其他信息实际上是一种连结受众和广告商的“媒介”,诱使受众全神贯注地参与到传播活动中来,成为广告商所支持的媒介公司的社会化背影。[52]     面对当前来势汹涌的市场化浪潮,无论是操作方式、运营模式还是编辑方针等,我国媒介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市场经济中,媒介成为制造并销售文化产品的工具,为了能大量获取资本,即必须刺激受众的消费欲望,而根本的刺激方法便是“制造欲望”给受众,让受众觉得进行某种消费是必须的、理所当然的。     为了迎合受众消费娱乐的欲求,媒介将作为“享乐文化”典型符号的女性形象极尽所能的进行夸饰。对于与女性有关的信息,媒介传播在文本上更多地提供那些供人消费而不是供人阐释的,供人娱乐而不是供人判断的报道;在形式上则更多地倾向于一些无深度无景深但却轻松流畅的故事、情节和图片,营造令人兴奋而又眩晕的视听时空。     实际上,媒介对受众“制造欲望”改变的不是受众的肉体结构,而是其对物品、消费行为的意识形态,通过这一途径,媒介成功的将“消费娱乐”转化成为满足身体欲望的主要手段。追求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和人的权利,这一点勿庸置疑;但是,以消费主义文化为基础的媒介传播,从满足男性的感官需要出发来界定女性美,仅仅把妇女当作审美对象或消费对象,潜在地将社会成员的自由意志具体到消费选择上来——它通过提供以“浪漫的个人主义”为基调的意识形态,这种“浪漫的个人主义”将人们的目光集中在浪漫、个人问题、流行音乐等消费活动上,并将个人“主体”与群体分隔开来。     消费欲望和享乐主义对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分隔大大削弱了社会成员对于信息的批判能力,为了吸引消费,它对这种“美”进行利用和复制,从而也否定了女性在审美活动中的主体性和全面感受,限定了妇女的发展。           第三,社会文化塑造了个体的性别意识,但在媒介文化中,女性自身的主客体关系遭到扭曲,因而很容易被性别成见所俘获。     前文的分析回答了两个问题,即“受众为什么要看”和“为什么选择女性作为观看的对象”,那么,女性为什么会甘于这种被看的地位,本文拟从社会文化对个体成员性别意识的塑造入手来回答这一问题。     性别意识是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关于性别本质的认识,它强调一个人的性别观念是在对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反应中形成的,是后天受外界影响形成的,即一个人的性别意识是一种文化规范的结果。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因为覆盖面广、信息传递迅速而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文化的教导性决定传媒所表达的文化规范和价值理念,对受众思想意识的形成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在建构女性形象的过程中, 媒介不同程度地带有对社会性别的预设和假想。传者如何对主题进行选择性陈述、如何表述其性别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受众会根据传媒所构建的性别意义、模式和特征来进行自我塑造和性别意识的定位。     美国女权主义理论家劳拉·穆尔维从性别意识的形成这一角度,将“被看的女人”一说进行了发挥,她认为男性主体是媒介文本的观者,而女性则是被观看的客体。其中,包含着三重意义的“看”:即男导演、男主角、男观众。需要解释的是,由于女性观众的审美经验基本已被男性社会所长期驯化,并主动地向男权投靠和认同,因此女性逐渐失去了她们自觉的女性意识,雄变为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默多克传媒消费主义研究(下)

  • 下一篇文章:网络时代的麦哲伦——博客现象分析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2005年美国新闻...
  • ››超女旋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 ››浅论博客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
  •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
  • ››超级全景监狱——从《规训与惩罚》...
  •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