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 【字体: 】  
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48:50   点击数:[]    

媒中展现出的性别成规(stereotype)的批判态度。在塔什曼编著的《炉床与家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一书中,就对“女性在媒介中如何被描绘”的议题给予了很大的重视,这就是早期的媒介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它发展至今,成为女性主义最为通行的一种研究视角,广泛应用于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分析之中。     比较常见的包括新闻报道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媒介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肥皂剧(电视连续剧)及MTV中的女性形象分析等。实际上,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是一种文本分析,它较多的采用了文学批评中典型形象分析的方法,从性别权力的结构观点出发,对大众传媒中所表现出的与女性有着特殊关系的文本加以分析、归纳,从中观照女性在社会中所处的独特位置,并探寻构成这种文本的内在机制。          2. 传媒“女性化”趋势的研究     约翰•哈里特在《从权力到识别:大众新闻与后现代性》中就认为“女性化”是后现代新闻报道的基本特征之一[9]。例如,1997年黛安娜王妃罹难事件亦使《泰晤士报》改变了传统的“硬新闻头版”,采用“女性化、性化和个人化”的头版;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报道中以女性人物及女性问题为主题的内容比例从七十年代的2.9%上升到2002年的11%[10]。     表面上看,在“传媒女性化”趋势之下,女性人物和女性话题在媒介报道中频繁出现,占尽风头,甚至整个社会的审美习惯都随之“阴柔化”起来,但进入到社会文化层面分析,在西方新闻报道中出现最多的女性基本是“刑事案件和灾难性的受害者、某位重要男性的亲属、娱乐界或体育界的明星”,这三类女性的定位都是以男性为坐标,处处体现出男性的价值判断和审美趣味。这种“女性化”的真相“实际上是女性在媒介中被边缘化和私人化,并在男性视域里受到更大的文化贬抑” [11]。           二、女性主义思想进入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学科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闻传播学在中国逐渐兴起,传媒以其独特的渗透力和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现实性渐渐成为观照中国社会的一个万花筒,新闻传播学的研究也随之成为当代中国的显学之一。与西方相比较,我国新闻传播学中的女性主义研究起步较晚。虽然“妇女解放”的口号早已存在,但“女性主义”一词出现在中国学术界却是姗姗来迟,最早见于1981年《世界文学》第四期中朱红的文章《<美国女作家作品选>序》。     女性主义思潮与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相结合,属于第三世界女性主义跨学科多元发展的具体表现,也是媒介文化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大众文化取代政治文化成为我国社会的主流文化是不争的事实。“大众文化远离意识形态,摒弃‘严肃’、‘神圣’、‘深刻’等累人的意义,消解价值、消解意义,追逐平面化、零散化和享乐化,关注当下、关注个体的特性,恰到好处地迎合了从计划经济年代的政治高压下解脱出来的中国人的精神需求,也缓解了他们身处现代工业社会的生存压力,因而它倍受人们青睐。于是,以娱乐性、商业性、消费性为主要特征的大众文化在中国大地上的流行就成为顺应潮流的事。” [12]在大众文化良莠不齐的阵营中,传媒往往通过选择性的陈述和对某些主题的强调来反映一种文化规范,并得到最大程度上的认同。同时,现代工业社会中,性别形象的建构有赖于大众传播,传媒往往通过选择性的陈述和对某些主题的强调来反映一种文化规范,因为只有反映这种文化规范,传媒才能与受众交流,并得到最大程度上的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传媒也具有建构性别意义的功能,因而,女性主义思潮便很自然的与新闻传播学研究结合在一起,开始自觉反思传媒领域内的女性问题。     这样一来,由于都具有关注现实生活、富于批判色彩的特性,二者在相互碰撞中擦出思想火花,女性主义思潮便自然而然地与新闻传播学研究对接。同时,无论是女性主义思潮还是新闻传播学理论,都处于一个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双向演变过程之中,本文从这样的时代与学科背景出发,基于历史的纵向梳理,对当代中国新闻传播学中的女性主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和解析,以期对这一领域研究的现状与发展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第二章 充满悬念的实证研究     ——有关“女性与传媒”的文章的量化分析及初步结果          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是有关中国女性议题研究兴起的契机。从那时以来,中国大陆关于女性问题研究的文章和书籍日渐增多,九十年代末期大众文化研究的兴起更是促进了对传媒与女性的关系的深入探讨。     笔者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选取 1994年以来我国大陆关于传媒与女性的相关研究文章116篇,并以此为样本,进行抽样量化,试图在文本量化的基础之上,把握当代中国新闻传播学中的女性主义研究的现状,并从社会文化分析的角度入手,分析其特点、成因与存在的不足。               第一节 量化分析的具体操作及初步数据          整个样本抽样与量化分析的过程,充满了让人期待的悬念。当代中国新闻传播学中的女性主义研究,这个新兴的课题无疑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关注,但是这一研究在中国进行到何种程度,研究者所关心的主要议题是什么,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有无特点,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将在实证分析中或多或少的得到解答。          【抽样分析的设计与操作】     1. 研究目的     (1)描述和反映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传媒研究中女性主义思潮的状况,总结其发展的格局与特点;     (2)分析和解释形成特点的因素,探究这一理论研究现状所反映出的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变化;     (3)进行共时与历时的比较,反映中国大陆传媒研究中女性主义思潮变迁和与当代西方传媒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异同。           2、抽样范围和量化指标     (1)确定进行量化的文本     量化分析时,本文将“当代新闻传播学中的女性主义研究”的文本分析范围定为:1994年以来,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按照以下步骤检索得到的关于媒介与女性的相关研究文章。检索步骤如下:     (进入“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     第一步——以“篇名”为检索项,以“女性”为检索词,选定时间为1994-2003,按照日期排序,选定中英文扩展,设置查询范围为“文史哲辑专栏目录、经济政治与法律辑专栏目录、教育与社会科学辑专栏目录”确定,进行检索,获得第一次检索结果,共有文章6377篇。          第二步——在第一次检索(6377篇文章)范围内以“关键词”为检索项,分别输入与新闻传播研究范畴相关的主要关键词,进行二次检索,结果如下表:     关 键 词 新闻 传播 传媒/媒介 报纸/杂志/报刊 网络 广告 广播 电视*     文 章 篇 数 11 31 23 28 24 40 0 29     小计 186     〖注〗* 在影视文本中,本文统计时仅涉及有关“电视”类的文章          第三步——对二次检索所获得的文章进行排查,去除重复检索的部分,剩余文章116篇,确定为分析样本,按照量化指标分别进行统计。          (2)量化的指标     抽样指标体系由标志性指标和解释性指标两大板块构成,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文章集中发表的时间;主要分布的中文刊名;主要作者姓名及其分布;文章的研究议题以及有关各议题的分布;文章所主要涉及到的媒介类型及分布;文章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文章中涉及的用以支撑观点的理论          3、抽样分析的质量控制       由于校园网中网络带宽的数值变化较大,检索的结果存在着很大的不稳定性,为保证文本抽样的质量,作者分别于2003年12月15日、2004年1月28日和2004年2月24日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重新进行检索,确定所选取文章存在的可靠性的样本信息的稳定性。          【各指标的量化结果及说明】     1. 文章集中发表的时间     时 间(年)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文章数目(篇) 4 7 9 5 10 8 13 11 32 17     所占比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默多克传媒消费主义研究(下)

  • 下一篇文章:网络时代的麦哲伦——博客现象分析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2005年美国新闻...
  • ››超女旋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 ››浅论博客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
  •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
  • ››超级全景监狱——从《规训与惩罚》...
  •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