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 【字体: 】  
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48:50   点击数:[]    

3.4 6.0 7.8 4.3 8.6 6.9 11.2 9.5 27.6 14.7     合计 116篇(100%)     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994-2003年的十年间,有关中国新闻传播学中的女性主义研究的文章虽然总体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是在具体数量上并不多,平均每年只有11.6篇。其中,1998年之前的文章数量一直在个位徘徊;2000年以后,增势明显,2000-2003四年的文章数量占了全部十年文章总数的63%。可见新世纪以来,有关传媒与女性的议题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          2.主要分布的中文刊名     抽样分析所选定的全部116篇样本共涉及各类期刊56种,其中出现2篇及2篇以上样本的期刊共16种[13]。其中,七种新闻传播学专业期刊(《现代传播-北广学报》、《当代传播》、《当代电影》、《中国电视》、《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新闻记者》)共占26.7%,略高于《妇女研究论丛》所占的23.3%,这八种期刊中出现的相关文章共占全部抽样范围的50%。分布如下表:      期 刊 名 称 文章数目(篇) 所占比例(%)     妇女研究论丛 27 23.3     现代传播(北广学报) 7 6.0     当代传播 6 5.2     当代电影 6 5.2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含山东分院) 6 5.2     中国电视 4 3.5     新闻与传播研究 4 3.5     小计 58/116 50          3.主要作者姓名及其性别比例     量化依照文章的第一作者性别进行统计,具体数据如下:     性 别 男 女 合计     样本文章数目 27 87 114*     所占比例(%) 23.7 76.3 100     〖注〗* 116篇样本中有两篇文章(《妇女与传媒》、《全国主要报纸有关女性报道的内容分析报告》)未注明作者,因此该表“合计”一栏以114篇样本为集合。          样本中文章男性与女性作者的性别比例为1:3,并且分布较散乱,按照第一作者排序,同一作者名出现两次及两次以上的仅有四位,列表如下:     作者姓名 样本文章数目 性别 单位     卜卫 6 女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刘伯红 3 女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陈阳 3 女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     丁宁 2 女 十月文艺出版社编辑     在上表中四位作者的14篇文章中,有8篇发表在《妇女研究论丛》,这既证明了《妇女研究论丛》一刊在当代中国新闻传播学中的女性主义研究中的主流地位,也反映出当代中国新闻传播学中的女性主义研究的主要阵营还局限于“妇女研究”的狭窄范围之内,主要研究人员也以女性为主,学术研究阵营有待于进一步壮大。          4.文章的主要研究议题以及有关各主要议题的分布。     类 型 内容研究 传者研究 受众研究 其他* 合计     篇 数 76 14 8 18 116     所占比例(%) 65.5 12.1 6.9 15.5 100     〖注〗* “其他”包括妇女报刊史的研究、传播技术与女性对传媒的掌握的研究以及外国女性研究情况概述等边缘议题,因篇数都在1-2篇,故不一一列出。          本文按照新闻传播中的主客体关系,将有关当代中国新闻传播学中的女性主义研究的样本文章的主要研究议题划分为四类:新闻传播中有关女性的内容研究、女性传者研究、女性受众研究及其他。上表的数据说明,当代中国新闻传播学中的女性主义研究的主要议题是对新闻传播中与女性相关的内容分析,在全部样本中占百分之六十强,而有关女性传者和受众的研究相比较之下就显得单薄得多了。          5.文章所主要涉及到的媒介类型及分布     所涉及的媒介类型 报刊/杂志 电视(电视剧) 网络 广告 不止一种媒介 其他* 合计     篇 数 8 12(17) 4 36 33 10 116     所占比例(%) 6.9 25 3.5 31 28.5 8.6 100     〖注〗* “其他”指在样本文章中没有具体涉及何种媒介,而用“传媒”、“媒介”或“大众传媒”进行概括的文章。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最为研究者所关注的媒介类型是“广告”和“电视(电视剧)”,而其他媒体较少涉及,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的网络类仅有4篇,广播类更是一篇都没有。广告和电视(电视剧)都是视觉媒介,这与“文章的主要研究议题以及有关各主要议题的分布”一表中的结果相呼应,诸多的研究者不约而同的把视觉媒介与女性形象的分析相结合,将广告和电视(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作为重要的研究议题。          6.文章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本文各篇样本文章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统计如下表*:     研 究方 法 内容分析 调查访谈 跨文化研究 个案分析 文献综述 其他 合计     篇 数 76 14 6 5 4 11 116     所占比例(%) 65.5 12.1 5.2 4.3 3.5 9.5 100     注:* 本文统计时,以样本文章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为准。          尽管当代中国新闻传播学中的女性主义研究方法趋于多元化,但使用最多的仍是“内容分析法”。这一结果同样与前面两项量化指标的结果相符:有65.5%的样本文章以文本分析为主,运用内容分析,对媒介中的女性形象以及媒介反映出的女性意识进行论述。          7.文章中涉及的用以支撑观点的理论     综观116篇样本,在文章论述中用以支撑观点的理论主要涉及到以下几类:     理 论类 型 社会性别辨析 性别话语权力 性别刻板印象 其他 未涉及任何理论 合计     篇 数 30 12 43 6 25 116     所占比例(%) 25.9 10.3 37.1 5.2 21.5 100          (1)社会性别理论(Gender Perspective)     样本文章中广泛涉及到这一理论,将性别(sex)与社会性别(gender)作为一对二元对立的概念,着重分析了社会性别差异对传媒中女性形象建构的影响。性别指的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体差异,即男性与女性之间的生理差异。社会性别指的则是男性与女性的社会差异,即由于男女生理差异而形成的对男女两性不同的期望、要求和限制。在社会生活这个宏大和广阔的视角中,社会性别以及由此所引发的种种差异更为人所关注。          (2)性别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e)      这一理论在样本文章中出现的频率最高,普遍运用于媒介中的女性形象的分析之中。其中,有部分文章提及了塔什曼的“反映假设理论”与劳拉·穆尔维的女性形象的“看”与“被看”的理论。文章多从批判的视角入手,认为传媒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迎合和男权文化的欲望,在大众传媒中女性的形象与角色仍然处于被异化的状态,它以其复杂和隐蔽的方式维护着男权文化和男权观念,加深了社会生活中的性别刻板印象(性别成见)。          (3)性别话语权力(Discourse Power)     样本文章中对这一理论的运用主要是对性别话语权力分配的解析,它秉承了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认为“话语”与权力是不可分的,真正的权力是通过“话语”实现的。当前社会以男性权力中心,他们通过“话语”来实现自己的权力。“话语”权力分配的失衡,是性别统治和性别压迫存在的根本原因。正是男性对话语权力的绝对控制,使得女性长期处于“失语”的困境。“只有通过建构媒介文本中的女性权威,加强传播女性文化理念,才能对‘菲勒斯话语中心’(男权中心主义话语)进行有力的挑战和反击” [14]。               综合前面七项指标的量化分析结果,可以初步得出如下结论:     1. 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形成的《行动纲领》特别提出了妇女与传媒的关系问题。在那以后,当代中国新闻传播学关于女性与传媒之间的相关研究虽有起落,但着重在两个方面展开:①传播媒介对女性形象的塑造、表现和传播导向研究,即对传媒的内容分析;②妇女对传播媒介的掌控可能和掌控机会研究,即传者分析。其中,前者占据了大部分篇幅。     2. 虽然“女性与传媒”这一话题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但是专注于这一研究的绝大多数仍是女性学者,有影响力的学术阵营还未真正形成;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多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传媒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文本分析,而真正有分量的文章不多;理论研究缺乏本土的创新观点,较多引用西方学术界业已成形的分析思路,来观照中国社会的现实,论述起来未免有些底气不足。     3. 研究所涉及的媒介范围,主要是广告、电视剧这样一些便于进行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默多克传媒消费主义研究(下)

  • 下一篇文章:网络时代的麦哲伦——博客现象分析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2005年美国新闻...
  • ››超女旋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 ››浅论博客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
  •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
  • ››超级全景监狱——从《规训与惩罚》...
  •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