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中国文学
   拉什迪的《午夜的孩子》读后感      ★★★ 【字体: 】  
拉什迪的《午夜的孩子》读后感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1 20:38:33   点击数:[]    

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先知摩西没能真正抵达希望之乡迦南。有鉴于此,布热纳认为,西奈是一个表示“荒芜、贫瘠、尘埃、终结”的姓氏。⑦萨里姆最终崩裂为“粒粒无声的尘埃”,正应了叙述者之前的谶语——“我们的名字里包含我们的命运”(303)。再来看看萨里姆的儿子亚当·西奈的名字。亚当是西方人的始祖,而西奈含终结之意。亚当实为湿婆和帕尔瓦蒂所生,具有象头神甘内什(即湿婆神和帕尔瓦蒂神之子)的某些身份特征。而阿齐兹、萨里姆、亚当全都长着甘内什式的大鼻子,一个象征性符号把三代人的命运拴在一起。结合起来看,亚当·西奈的名字含有周而复始、生生息息的意思。这无疑体现了印度传统的非线性的、轮回式的宇宙观,与西方二元对立的宇宙观形成反差。
    《午夜的孩子》丰富的互文性还表现在语言层面上。拉什迪的语言体现了印度史诗和口述传统的影响。凯瑟琳·康迪发现,拉什迪颇受德萨尼(Desani)发表于1948年的小说《H.哈特尔大全》(All about H. Hatterr)中“洋泾浜印度语”的影响,吸收了印度多种语言、印度史诗语言、英语文学语言、电影语言、广告、政治言论、街头小贩用语等的语体特色,风格庞杂。⑧拉什迪似乎特别偏好组合词。例如,外祖母“院长嬷嬷”的口头禅“它叫什么名字”(whatsitsname),四个单词被压缩成一个词,之间没有标点,没有间隔,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守旧偏执的克什米尔女子。小说中多处省略标点符号,如“他们的脑子里装满了平常的东西,父亲母亲金钱食物土地财产名誉权力上帝”(251),行文流畅,节奏灵动,表现了鲜活的口语特点。拉什迪频频使用蒙太奇手法,将时空分离的画面和场景拼凑起来,对语体风格迥异的词语和句子进行排列组合,给读者带来眼花缭乱的阅读感受。
    注释:
    ①Salman Rushdie, Imaginary Homeland: Essays and Criticism 1981-1991, London: Granta, 1991,p.4.
    ②Salman Rushdie, Midnight's Children, London: Piscador,1983.所用引文均出自该版本,以下不再作注,只在文中标明页码。
    ③James Harrison, Salman Rushdie, New York: Twayne Publishers,1992,p.41.
    ④杨仁敬:《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论》,青岛出版社, 2004年,第30页。
    ⑤⑦Timothy Brennan, Salman Rushdie and the Third World: Myths of the Nation, London: The MacMillan Press, 1989,pp.100-101; James Harrison, Salman Rushdie, New York: Twayne Publishers,1992,pp.64-65,p.93.
    ⑥杨武能,杨悦译:《格林童话全集》,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年,第189页。
    ⑧Catherine Cundy, Salman Rushdie,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96,pp.8-9.


[align='center']    [/align]          

上一页  [1] [2] [3] [4] [5]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欧洲游记文学在19世纪科学发展中的历程

  • 下一篇文章:试论日本古代“文学”的问题和解决路径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拉什迪的《午夜的孩子》读后感”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拉什迪的《午夜的孩子》读后感”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林斤澜小说的文学艺术特征
  • ››从《三家巷》中的传统艺术经验看现...
  • ››从《狼图腾》看乡土小说转型中的文...
  • ››论现代女性文学批评的艺术理念探讨...
  • ››《红楼梦》中人物年龄的争论和分析...
  • ››明清小说多续书的成因探讨和分析
  • ››安德烈·纪德在中国的历程以及对我...
  • ››试论日本古代“文学”的问题和解决...
  • ››拉什迪的《午夜的孩子》读后感
  • ››欧洲游记文学在19世纪科学发展中的...
  • ››拉什迪的《午夜的孩子》读后感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