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提纲》表明了实践观点是马克思新哲学的核心观点和根本特征。接着马克思又以实践观点为基础,研究社会历史,展开了对费尔巴哈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进行彻底清算,这就是《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划时代著作的出现。在这部著作里,马克思以实践的观点(“现实的人”即实践的活动中的人)为基础和前提,系统地阐发了新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标志马克思哲学理论系统的基本完成。马克思后来集中研究《资本论》。他在《资本论》中使用的基本方法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当然与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不同,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并且对辩证法的三个规律在《资本论》中作了充分的论证。同时马克思积极支持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以充分揭示辩证法规律的普遍性。这些都是大家熟知的历史过程。我们概要地叙述这一过程,是为了说明必须从整个历史发展过程,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整体与历史形态,而不能停留在或仅抓住其中的某个方面以视全体。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发展中的革命变革,从理论总体上看是实现综合创新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就是他那个时代的人类先进思想综合创新的产物。第二,马克思哲学的完整内容是包括唯物主义、辩证法、实践观、历史观、人学、人类学等在内的完整思想。第三,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实质是以实践观点为核心(或基础)的历史的辩证的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的确从没给自己的哲学规定具体名称,但他已明确提出“新唯物主义”、“实践的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我的辩证方法”,公开承认自己是黑格尔的门生。这些几乎是哲学界所熟知的常识,而常识的客观性是勿庸置疑的,它有力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完整内容。因此,不可以只抓住其某一方面,而忽视或否定其他方面。比如有的学者不承认马克思是坚持唯物主义的。这显然与事实不符。马克思多次肯定评价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强调“我的方法的唯物主义基础”,“我是唯物主义者,黑格尔是唯心主义”,怎么能说马克思不坚持唯物主义呢? 当然,我们在具体的理论研究中,为了说明某个问题而强调马克思哲学的某一方面,突出某些内容,是完全必要的。如为了说明同唯心主义的区别,强调其唯物主义性质;为了同直观唯物主义区别而强调其实践唯物主义性质;要同唯心史观相区别强调其唯物史观;要同形而上学相区别强调唯物辩证法;要同自然物质观相区别强调人学或文化人类学等。这都是允许的和必要的。但绝不能在强调某一方面时忘记和离开马克思哲学的总体。因为上述不同提法都属于同一个马克思哲学。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只承认某个方面而排斥其他,不仅与事实不符,而且必然造成多种马克思哲学混战的局面,甚至出现没有马克思(甚至是西方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而使人们眼花缭乱,迷惘不解,无所适从,各行其事,无法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更难以确立科学的指导思想了。邓小平多次告诫我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体系,这是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极为重要的原则,对于我们当前研究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哲学界的一个迫切任务,是要在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哲学思想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哲学各方面丰富内容的研究,在统一思想基础上,发挥优势特长,挖掘新的生长点,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局面。 当然还必须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的产物,马克思哲学的原生形态必然有其历史的局限性。现时代的变革,科技的巨大进步,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迫切要求哲学的与时俱进,创造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然而这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的直接理论渊源,只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而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地。否则就不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其它。是我们所不能取的。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和基本观点,其基本原理虽然是历史上产生的,但仍然具有当代性;又要用新时代、新实践、新内容给予丰富发展。发展的途径是多样的。比如:要用“三个世界”理论、虚拟理论发展物质与意识关系理论;用系统论、一分为多理论丰富与发展辩证法;用主体间性理论丰富发展主客体关系论;用非理性论补充理性论;用生存论补充实践论;用主体论、选择论、合力论发展唯物史观;用信息论、知识经济论发展社会形态理论,等等。这里只举例若干,也不一定准确。意在说明,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全面充实其时代内容,从而更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形式,使其成为富有新时代内容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有其他的更新方式可以探讨。这当然是十分艰巨的任务。 十六大报告再次强调,要与时俱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统一的整体。为了全面贯彻这一思想路线,我们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这里即包括要从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也包括了从其他错误倾向和研究方法中解放出来。无论是教条主义,还是其他错误倾向,都属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片面性,都应竭力防止和克服。哲学研究应走在解放思想的前列。要全面理解与时俱进和“三个解放”的论述,即要开拓创新,又要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不同学术观点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吸纳,取长补短,减少分歧,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把更多更大的精力用在对现实重大问题的研究上,减少那些纯概念之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理论研究更加正确,更加健康地发展,从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思想保证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