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哲学类
   中国当代藏族作家汉语创作中与文化身份意识初探      ★★★ 【字体: 】  
中国当代藏族作家汉语创作中与文化身份意识初探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32:18   点击数:[]    

民族文化身份的发现确认和维护得到了更多的人的关注;80年代各种思潮流派一窝蜂涌入的风潮逐渐沉淀,人们思想渐趋理性。
     1990年,意西泽仁创作了中篇小说《野牛》。我们在这一部分仍然选择意西泽仁的文本来做作为例证,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对一个作家的跟踪研究,体现在历时性关系上少数民族文化身份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有研究者曾经在分析了90年代藏族两篇在国内文坛有较大影响的长篇小说:央珍的《无性别的神》和阿来的《尘埃落定》的主题后,指出90年代藏族文学的创作题材主要集中在怀旧的情绪和站在贵族的视角意识上处理矛盾冲突,而忽视了普通人的处境和感受。站在这个立场上,他们认为藏族作家的创作仍然没有走出藏族旧文学的影子,和古代的藏族作家文学一样,仅仅写在总人数中占极少数的社会上层人物和他们的生活。我认为这种以点概面的观点是不正确的。首先,藏族文学,尤其是作家文学的确在历史上都是以描写社会上层人物为主,但是这并不是新旧文学之间的区分标准,因为社会上层人物作为藏族生活的一部分,当然都是可以写的,写这种题材并不是不进步的表现。其次,在当时只有上层知识分子拥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文化知识的情况下,贵族出身的作家们当然会将自己最熟悉的生活用来描写了。随着社会的进步,广大的平民也获得了受教育的权利,文化水平日益提高,作家群的来源也日益多样化,因此,题材也是多样的。更多的作家来自于普通老百姓家庭,他们就把眼光放在了普通的藏族人民身上。我们就发现,在意西泽仁的成长经历中,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市民家庭中,并且在草原、农村、城市里都生活过很长时间,生活经历相当丰富,他的作品因此也有了坚实的生活基础。他在北京的文学讲习所受过专业的文学教育,自己阅读了大量各种门类和文学的作品、理论书籍,有足够的个人素质来对整个民族的文化进行思考。在他的小说中,从来都以像牦牛一样星星点点洒落在草原上的最平常的牧民为主角。这样,表现出的也是普通百姓生活中体现出的文化身份意识,因而他所挖掘的民族特征就更具有了典型性。
     在《野牛》中,作者描写了一片有着自己独特生活节奏的典型的藏族草原部落的生活。这个部落的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那片草滩上,但是他们绝对没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生活在孤岛一样的封闭的世界中,而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经历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主要事件,他们身上,有最朴素的藏族文化特征。从小说中我们隐隐约约能看到英国入侵的历史、新中国解放的历史以及最主要的故事发生的背景——文革的历史。作者没有像在《依姆琼琼》中一样旗帜轩昂地把文革写出来,但是我们从每个细节都能时时看到文革的强行进入和给人们带来的生活的变化。在小说中,藏族文化特征正是在多种文化的强行进入下凸显出来的。这些外面的文化在小说中主要是文革文化和英国入侵时期带来的英国的文化。文革文化在小说中表现为对宗教和

        

传统生活和思想习惯的否定和蔑视,英国文化集中表现在阿辛克尔加念念不忘的阿爸原来拥有的一把用三个藏币换来的英式洋枪。这一件物品实际上象征着一种殖民文化,尤其是西方先进科技文化对藏文化的渗入。文革的进入草原在小说中是极其粗鲁的,贯穿在小说的始终。小说开始,芝曲河下游草原上最高的那座佛塔被人推倒了;社长开会回来给每人带回来一本红塑料硬皮的小书;戴眼镜的人给牧人们讲自留畜与牧人生活的关系;戴红箍的人在草原上吼口号。但是我们能够注意到,不管外面的力量有多想撼动牧民的生活,牧民们还是按照自己的思考方式在生活,在小说中它们最后还是没有能够改变牧民的生活:“不过,当牧民们从冬眠中苏醒过来的时候,他们看见珠惹山仍静默地在思考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其他人?其他人不就在你们中间嘛……’”。佛塔被推倒了,但是牧人们并不知道为什么会推倒佛像,他们以为这是因为他们中有人要去猎杀野牛因此给草原带来的灾难,而推倒佛塔的人则是恐怖的鬼怪一样的东西:“凡是这群人脚踏过的地方,从此不在长草;凡是这群人手摸到的地方,马上就会破碎。”社长领到了小册子,他像以前部落里公平地分牛肉一样给每个人一册,但是没有人能看懂汉字,他们决定把小册子供起来当作避邪的东西。而善良勤劳的主妇嘎嘎已经想到用红色塑料封皮做成了钱包。牧人们静静地听眼镜滔滔不绝地讲自留畜的不对,牧人们都听不懂这个与他们正常生活一部分的东西怎么就跟别的东西扯上了关系,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提出疑问,他们把这些想要改变他们生活状态的东西都看成是神的旨意。
     在各种力量对部落习惯生活的冲击和部落文化的影响的情况下,作者除了在作品中一直都有的对藏族人民勤劳淳朴的性格的表现以外,在这部作品中重点表现的是在藏族人民生活中所渗透的原始苯教的观念和一种民族的深邃神秘感。首先,贯穿小说始终的是一个典型的苯教意象——珠惹神山。草原上的牧民把万物都看成有灵的东西。不仅是珠惹山,芝曲河水、朗吉佛塔、野牛、狐狸、红色硬塑料皮的小书都是有灵魂,可以用来祈福、保佑和对话的。其次,在小说中,人们一直在探询民族的历史,探询各个家族姓氏的历史。而在人们一代一代的传说中,这些历史都成了传说,而且都有了神话的色彩。比如牦牛和野牛的来历与神牛之间的战争;克尔加家族狐姓的来历与白狐狸的传说。甚至这些神话本身都是神秘的:谁也不知道那只神秘的白狐狸与克尔加家的人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在小说中还有两个神秘的人物拉巴贡布和长着豁唇的瘦汉子。拉巴贡布是还俗的僧人,他能跟神山和河水对话,可是总是用哀叹来回答人们的追问;他知道得最多,可是没有人知道他有多大年纪了,也没有人知道他最后去了哪里。长着豁唇的瘦汉子带来了引起年轻人之间竞争和混乱的伯玛拉措,可是他行踪不定,没有人知道他在哪里。在小说最后他又神秘出现,带走了伯玛拉措的孩子。整部小说就笼罩在一片神秘的气氛之中。
     在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人们对它更加关注,也引发了各种思考。1998年11月,第三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在南宁召开。在会上人们就1986年以来的少数民族发展情况和趋势进行了讨论。其中,某位汉族学者提出的民族文学作家和研究者应该更多地关注本民族初始的本真的生存状态,而不是更多的注意他们已被改良或改造的所谓的新生活状态的观点引起了较大的争议。笔者认为这个观点涉及到少数民族文化的定位、文化与生活状态的关系、民族历史传统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多个重要问题。对这一观念的看法会直接影响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评价和未来发展。《南方文坛》专门就此征求了14位少数民族作家的意见,各位作家都从自己的角度进行了回答。其中,意西泽仁的回答是比较全面而恳切的。他说:“如果将‘改良’或‘改造’来界定民族发展后的新生活,这个说法不够准确。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任何时期都有它‘本真的生存状态’,不能用生存条件的改变或生活条件的改善来说这个民族失去了‘本真’。如果这样,对一个民族来讲不公平,对这个民族的文学也是不公平的。发展不是某一个民族的专利。每一个民族在文化整合中,都有‘无意识的选择标准’,一个民族的文化并不都有明显的‘意图’,而采取排他的态度。它是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无意识的吸收了一些,抛弃了一些,那种一味注重文化特性,而忽略文化整合的文学,相反还缺乏真实的可信性。用罗曼蒂克的思想去赞美原始部落的生活,实际是在自己手腕的表带上结绳记时。”意西泽仁和很多其他作家的创作就实践着他的观点。在意西泽仁的《野牛》中,他就没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研究政治体制改革

  • 下一篇文章:在自然中寻找人的幸福与快乐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中国当代藏族作家汉语创作中与文化身份意识初探”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中国当代藏族作家汉语创作中与文化身份意识初探”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
  • ››本我、自我、超我与道德建设 张倩
  •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
  • ››风险概念的哲学理念分析
  •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 ››基督教与中国地方社会的发展
  • ››论小玛格莲娜的“复活”观念
  • ››刘基与道家道教的关联分析
  • ››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
  •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
  • ››中国当代诗四首
  • ››中国当代诗三首
  • ››中国当代法律中的习惯——从司法个...
  • ››中国当代藏族作家汉语创作中与文化...
  • ››中国当代艺术之闺阁
  • ››中国当代行为艺术考察报告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