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哲学类
   确立生命尊严的文化      ★★★ 【字体: 】  
确立生命尊严的文化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31:20   点击数:[]    

转型时期的社会,应有一个理直气壮的“人文偏好”的社会文化导向,应该大力表彰那些特别强调生命尊严、特别强调以良知反抗麻木的艺术家的作品,譬如古有乐府《孤儿行》《妇病行》《贫妇行》《卖炭翁》,今有刘庆邦的小说《神木》、李杨的电影《盲井》、《盲山》。
  应该重视当代中国农村的空洞化、价值虚无化。所谓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如何重建中国农村的价值认同,重建农村的灵魂,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就是要求从政策到教育,从城市到乡村,从舆论监督到日常生活细节,从商家的广告到娱乐的世界,日渐养成一种全体公民尊重人的风气,确立每一个个体的人的生命尊严。譬如,那些广告语,以金钱为“至尊”、以富人为“高贵”,经营金钱至上的文化,塑造权贵人生、笑贫不笑娼的价值取向,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毒化了良性的社会空气。
  有一个细节,记者采访当地的村民,除了他们不敢言,他们还只注意到那黑砖窑里干活的人,是“叫花子”。也就是说,“叫花子”,有一份活干,也算是得照顾了。而忘记了恰恰这些人,是最需要关爱、最没有安全保障的人。中国文化,有一个哀鳏寡的文化传统。《尚书·大禹谟》云:“舍己从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周公文王,对于天下最无助者的一份关爱之意,可以说是念兹在兹。孔子说“老者安之,少者怀之”;又说:“四海之内皆兄弟”。理想社会是:“大道之行,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圣人能以天下为一家”(《礼记·大同》)。孟子说:鳏寡孤独,为“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也,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以儒家为代表的人性精神的认同,是中国民族优秀的民族性,值得今天再认传统。其实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也是人性人道精神。以大史家巴尔赞讲的那个故事为例:
     有一次,柯尔律治在伦敦讲授英国的伟大作家这个题目,偶然提到约翰逊博士有一天晚上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街边脏水沟里躺着一个又病又醉的女人,约翰逊用宽大的肩膀把她背回自己简陋的住所,给了她食物和过夜的地方。时髦的听众大哗,男人嗤笑、女人愕然。柯尔律治停顿了一下,然后说:“我提醒各位想一想撒马利亚人的寓言。”1全场顿时肃静。(引自雅克·巴尔赞《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第28页,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为什么大家都会安静下来呢?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座共同的教堂,有一部共同的《圣经》,有一处共同的精神家园。如果没有这个,就是一个成天充满权力斗争,或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人类生命尊严,一个精神上四分五裂、行为上狼奔豕突的地方。
  其实,中国人的人文风教的文化,与西方人的《圣经》与人道主义,正是具有建造精神上的教堂的作用。巴尔赞认为,“它使整个人民有了共同的知识背景和高级意义上的共同文化”。在十六世纪,路德的宗教改革一个很大的成绩,就是使信徒能够直接接受《圣经》的教育熏陶,而不只是成为神父们布道时的被动的听众。这就是所谓“把上帝的话直接带给人民。” 而“使《圣经》成为思想和精神食粮,这是最有深远意义的文化变化”(同上引)。
  要知道,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是西方历史的黎明时期,是他们奠定现代社会基础的时期。动身时刻,共同的精神与知识背景,极为重要。二十一世纪,也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真正开始复苏的时机,如果能在每一家公司企业、每一处政府机构的大门口,在每一个现代人的人心,铭写“确立生命尊严”六个大字,我们就不会迷失方向,一如我们的动身时刻,共同领受着一轮初日的朝辉。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罗尔斯与自由主义传统

  • 下一篇文章:身体转向与肉身化叙事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确立生命尊严的文化”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确立生命尊严的文化”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
  • ››本我、自我、超我与道德建设 张倩
  •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
  • ››风险概念的哲学理念分析
  •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 ››基督教与中国地方社会的发展
  • ››论小玛格莲娜的“复活”观念
  • ››刘基与道家道教的关联分析
  • ››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
  •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
  • ››确立生命尊严的文化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