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哲学类
   再论竹简《文子》与今本《文子》的关系      ★★★ 【字体: 】  
再论竹简《文子》与今本《文子》的关系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29:48   点击数:[]    

野”在竹简文中作“沃沃如野”等等* 。这些差异不如看作是汉字用法的自然演变,并不妨碍竹简《论语》做为《论语》传本之一的地位。 



    任何一种古籍的不同传本之间,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应该是大同小异,它们之间的差异只能是个别的、零散的、局部的,而从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却可以清楚地看到,今本《文子》与竹简《文子》的差异是全面的、整体的、系统的。所以它们不可能是同时流传的不同版本,今本《文子》必晚出于竹简本。 



    2、《汉志》著录《文子》九篇。班固自注“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 。”这说明班固所见《文子》至少在文体上和竹简本是一致的。竹简《文子》中,“形”仍作“刑”,“政”仍作“正”,但不象帛书《系辞》和银雀山汉简那样,“谓”皆作“胃”,而是“谓”“胃”并用。加之怀王墓中有汉宣帝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抄录的竹简。因此,竹简《文子》的抄录年代不会很晚,中山怀王也不可能抄录有残缺的《文子》作陪葬品。班固生活的年代(公元32-92年)和怀王下葬的年代(前55年)相去不远,且班固作《汉志》系本刘歆《七略》而来,刘歆生活的年代(?-公元23年)距怀王更近。刘歆及班固所见《文子》为九篇,都为问答体,当和古本《文子》差异不大。班固时,古本《文子》即使有残缺也不会很严重。故而今本《文子》的出现不会早于东汉前期。 



    班固之时,汉章帝召集儒生“讲议五经同异 ”,统一对儒家经典的官方解释,儒学更确立了独尊地位。属于道家书的《文子》本来就没有什么影响,加之谶纬盛行,诸儒“皓首穷经”,它更会受到冷落。古本《文子》很可能在班固之后散佚日益严重。 



    3、今本《文子》的绝大部分内容以“老子曰”或“文子问……老子曰”来引起下文,这绝非如时贤所云是“望文生义”所为,而是要通过这种方式来突出老子的地位。今本《文子·道德》篇最后一章虽然保留了“平王问……文子曰”,但和竹简文相比,有意添加了“吾闻子得道于老聃”,造作者要突出老子的意图更是彰明较著。 



    另外,古本《文子》散佚严重,整理者要大量补充缺失的部分,形成一个完整的新《文子》,便不能象古本那样处处作“平王问……文子曰”,以“老子曰”来统率全书似乎是最佳的选择。 



    以上两种情况在今本《文子》的成书过程中,二者必居其一,或者兼而有之。今本《文子》把绝大部分的“平王问,文子曰”改成了“文子问,老子曰”或“老子曰”,即保持了《文子》作为道家书的特色,突出了老子的地位,又形成了比较统一的文体,可谓“一石三鸟”,显然是经过了一番考虑,而并非“粗暴”的做法。 



    稍早于班固的王充在《论衡·自然》中说:“老子、文子,似天地者也。”并把老子和文子的关系同孔子和颜渊的关系相类比,显然是把老子看作是文子之师。或以为王充是受“文子问,老子曰”的启发而作这样的比喻,并进而推断《文子》在汉代有不同传本,王充所见和今本相近,而与今本相近的《文子》又为《淮南子》所抄袭。我们已经排除了今本和竹简本是不同传本的可能性,其实竹简本与今本一样都受《老子》思想的影响,读者一望便知,而不一定非要见到“文子问,老子曰”才认为文子是老子第子;班固也明确说文子是老子弟子,当是他们另有文献根据。现在已证今本晚出于竹简本,我们反倒可以推测今本的整理者是受了班固和王充的启发,以“文子问,老子曰”或“老子曰”来引起下文。 



    4、《文子》在唐代备受关注。李唐王朝在很长时期内以道教为国教,唐太宗尊老子为李氏始祖,唐玄宗把《文子》和《老子》、《庄子》、《列子》一道列入科举教育体系,并封《文子》为《通玄真经》,置博士、助教、学生员讲习这些经典。这也说明《文子》经过加工整理,至晚在唐初已成完整的著作。《文子》在此前兵没有显赫的地位,到唐代却受到了空前的推崇,这肯定和它通篇皆有“老子曰”有极大关系。 



    5、柳宗元固然无缘见到竹简《文子》,但他指斥《文子》(今本)为驳杂之书,或许并非谬论而恰是卓越的见识。




(5)李学勤:《<老子>与八角廊简<文子>》,《中国哲学史》1995年3/4期,第32页。



(6)邢文:《八角廊简〈文子·圣智〉探论》,《学术集林》卷十。



上一页  [1] [2] [3] [4]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中庸章句序》中的“道统”与“道学” ——对《朱熹的历史世界》的一点质疑

  • 下一篇文章:现代中国文化与儒学的困境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再论竹简《文子》与今本《文子》的关系”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再论竹简《文子》与今本《文子》的关系”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
  • ››本我、自我、超我与道德建设 张倩
  •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
  • ››风险概念的哲学理念分析
  •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 ››基督教与中国地方社会的发展
  • ››论小玛格莲娜的“复活”观念
  • ››刘基与道家道教的关联分析
  • ››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
  •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
  • ››再论竹简《文子》与今本《文子》的...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