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文史哲学论文 → 哲学类 |
|
|||||
再论竹简《文子》与今本《文子》的关系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29:48 点击数:[] ![]() |
|||||
四库》所见,惟杜注七篇而已。此为徐灵府注,按《唐志》载天宝中灵府注《文子》上进,诏封通玄真人,号曰《通玄真经》题默希子者,灵府道号也,《崇文总目》仅列其名而注明已阙,则在宋时已极为罕见。光绪癸未长洲蒋风藻刻入《铁华馆丛书》,成都杨宗敬摹入《留真谱》,世人始得见之,蒋刻文多脱漏,读者尝以不见庐山真面目为憾,此即蒋刻之祖本,”张氏言索此祖本颇费周折,而且古字甚多,不乏谬误脱漏,但是张氏仍认为“千人皆见之,失虽多,无害宋本独具之长,罕而弥贵。若夫存是去非,厘为定本,见仁见智,犹有俟于后贤。”可见《文子》的版本流传颇为复杂,屡经损益,更需要“存是去非”。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