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哲学类

上一页  [1] [2] [3] [4] 


Tags:


   儒家民主主义      ★★★ 【字体: 】  
儒家民主主义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26:10   点击数:[]    



的“宗教”性时,必须把建立在礼教之上的社群看成是“宗教”修行的现实基础。



  在儒家思想里,基于被礼教化了的人的角色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西方意义上的超

越含义。与西方精神超越尘世的意义相反,儒家思想中的人的角色和人际关系所指的是具

有社群生活形式的文化遗产。这文化遗产是精神发展和宗教生活生生不息的源泉。要想了

解中国精神,仅仅了解“天”(一般翻译成Heaven)与“道”(the way)这样的范畴是不够

的,而且应当了解能够将社群统一在追求公善目标之下的礼教,了解礼教之上的社会角色

和人际关系,也就是说,“礼”是了解中国精神的重要范畴。事实上,礼仪制度正是“天

”与“道”两个范畴在社群生活中的具体内容。“礼”、“天”和“道”这些概念充分表

达了渊远流长的历史延续下来的儒家文化精神。



  杜威也曾经表述过类似的观点。他说:“原因和结果构成的社群,是我们以及我们的

后人生存其间的无限之网,它是那么广阔无边,深不可测,充满着各种神秘的存在,这个

社群是我们被织为一体的象征,我们的想象力只好将其称为宇宙。这个社群是我们感觉和

思想的体现,浩淼无边,广阔到知性无法把握……这个社群正是这样一个源头,在它经过

伦理道德的塑造之后,成为了一整套指导个体行为标准以及个人修养目标的聚合体。”



  不论是站在实用主义的立场,还是站在儒家思想的立场,文化价值观都是人类社群在

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积淀下来的成就。那种设定旨在容纳这些价值观的某种超自然领域的

立场是站不住脚的。那些具有很强理念意味的宗教所珍视的价值观念,是将和自然有关的

事物特征理念化。为了避免这些理念化内容在世俗层面上被伤害,这些文化价值观被塑造

成为了一种超自然的存在。



  中国人尊崇自己的传统文化,而基督徒对上帝很依附,这显得有些旗鼓相当。但是,

尊崇祖先与文化英雄的儒家民主主义真正是一种“先人的民主”。虽然他们已经不在人世

,但是“他们的民主”仍然很有生气。正是这个道理,当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子贡回答谁是

孔子的老师时,子贡回答说:“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

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一个哲人的意义在于他所创

建的价值和思想为人传颂。中国人重视葬礼,重视家族的延续,重视孝道,重视落叶归根

,他们对祖先的尊敬可以说是一种“宗教”习惯,而这也是活生生的社会记忆。



  总而言之,在传统儒家思想中,许多观点是关于社群生活的,它们强化了儒家民主主

义概念。最近,李承焕(Lee Seung-hwan)提出,我们再也不要在自由主义民主和儒家模式

的民主之间徘徊不定,我们应当寻求某种方式,将两者结合起来。这一思路可以说是一语

中的。如果希望中西文化交往能更富有成果,我们必然期待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日渐深入

。但是我们知道,儒家民主主义和西方的社群主义民主跟以权利为基础的自由主义民主是

不相容的,尤其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因此我们希望,儒家民主主义是这场深入的中

西对话的成果,它是中西信仰融合的结晶,它主要是在中国儒家思想和美国实用主义的对

话中形成的。

相关性:毕业论文,免费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模板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20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 下一篇文章:活着及其待解的问题——余华论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儒家民主主义”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儒家民主主义”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
  • ››本我、自我、超我与道德建设 张倩
  •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
  • ››风险概念的哲学理念分析
  •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 ››基督教与中国地方社会的发展
  • ››论小玛格莲娜的“复活”观念
  • ››刘基与道家道教的关联分析
  • ››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
  •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
  • ››儒家民主主义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