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哲学类

上一页  [1] [2] [3] [4] [5] [6] 


Tags:


   诺·弗莱的大文化观:来源与表征      ★★★ 【字体: 】  
诺·弗莱的大文化观:来源与表征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24:34   点击数:[]    

比较研究中,我们既感受到弗莱虚己以待,接纳学术百川的容量,同时也体验了弗莱对于斯宾格勒、弗雷泽、卡西尔、荣格等不同领域的不同对象的为我所用的整合能力以及转化出新的智慧。大综合是理论大师的标志。弗莱的大文化观因其从人类学、历史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各个领域的广泛揽胜,而成为一种宏观叙事,在文化理论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注释:



[1][2]《弗莱研究:中国与西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31页,第9页。



[3][4][5]Northrop Frye: Creation and Recreation,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80,p. 5, p. 5, p. 6.



[6][7][22]转引自《弗莱研究:中国与西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7页,第7页,第87页。



[8][18][24][27][28][29][45][46][57]Northrop Frye on Culture and Literature: A Collection of Review Essays, ed. Robert D. Denham,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8, p. 76, Introduction p. 39, p. 88, p. 90, p. 89, p. 89, p.117, p.104, p.26.



[9]New Directions in N. Frye Studies, ed. by Jean O’Grady,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p. 119.



[10]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上册,商务印书馆,1995年,导言第39页。



[11][12][13][14][15][16]诺思洛普·弗莱《现代百年》(The Modern Century),盛宁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8页,第15页,第17页,第24页,第26页,第17页。



[17][34] N. Frye, Fearful Symmetry: A Study of William Blake,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47, p. 180, p. 27.



[19]Fables of Identity: Studies on Poetic Mythology,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World, 1963, p. 3.



[20] Spiritus Mundi: Essays on Literature, Myth, and Society,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76,p. 14.



[21]诺思洛普·弗莱《批评之路》(The Critical Path),王逢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页。



[23]詹·乔·弗雷泽:《金枝》序,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18页。



[25][26][43][60]叶·莫·梅列金斯基:《神话的诗学》,商务印书馆,1990年,第29页,第30页,第65页,第42页。



[30][35][36]恩斯特·卡西尔:《符号 神话 文化》,东方出版社,1988年,第28页, 第120页,第123页。



[31] [37][58]弗莱:《批评的剖析》,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65页,第439页,第99页。



[32][ 33]恩斯特·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第7页,第33页。



[38][44][47][48][49][50][51][52][53][59][62]《诺思洛普·弗莱文论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212页,第165页,前言第18-19页,第93页,第149页,第57页,第89页,第88-89页,第89页,第89页,第172页。



[39][40][56]荣格:《心理学与文学》,三联书店,1987,第52-53页,第42-43页,第119页。



[41][42][61]冯川:《神话人格──荣格》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83页,第91页,第95页。



[55]Imre Salusinszky, Criticism in Society, Methuen & Co. Ltd., New York and London, 1987, p. 29.



[54]Northrop Frye: The Educated Imagination, Toronto: 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 1963, pp. 60-62,.

相关性:毕业论文,免费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模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端]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当代犹太女性主义哲学思想脉络与趋向

  • 下一篇文章:讨论黑格尔哲学中的一个问题:苦恼意识及其出路(下)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诺·弗莱的大文化观:来源与表征”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诺·弗莱的大文化观:来源与表征”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
  • ››本我、自我、超我与道德建设 张倩
  •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
  • ››风险概念的哲学理念分析
  •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 ››基督教与中国地方社会的发展
  • ››论小玛格莲娜的“复活”观念
  • ››刘基与道家道教的关联分析
  • ››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
  •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