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哲学类

上一页  [1] [2] [3] [4] 


Tags:


   “后学”话语与中国思想拓展      ★★★ 【字体: 】  
“后学”话语与中国思想拓展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22:01   点击数:[]    

天的多元时代,每个人只能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自己的思想结论,没有放之四海的现成真理,也没有可以为万世开太平的圣人先师,而只有通过不同集团群体、不同思想层次、不同话语领域的持续不断的良性对话,才能获得多种意见的短暂共识,而后再分化,再力求获得新的共识。



    可以说,面对这种后学大面积的思想消解性活动,在传统价值遭到合法性的困境时,只有通过理论和实践层面的不懈探索,通过后殖民时期知识分子的边缘性思考,在获得自身的个体独立性中,将对知识体系的更新和对学术思想的创新,作为自身存在的理由和中国思想延伸的契机。赛义德认为:“作为知识分子,最困难的是要以自己的作品介入想宣传的事物,而又不僵化为一种体制或为了某系统或方法服务的机制。”[⑦]在我看来,批判是学术发展的生命,但是如果批判仅仅是将知识消解为零散的碎片,仅仅不断复制自身的“批判话语”,而无视问题本身的深度和广度,就难以出现人类知识的新增长,致使话语批判变成时代知识主流的泡沫。因而,从事真正的思想批判和问题揭示,以自己平实的工作为时代做一个真实注脚,进而成为这个变革的社会肌体中的一种反思性微量元素,或许是对新世纪中国思想知识增长的有意义的工作。



                                  (原载《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



[①] 张旭东《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性》。



[②] 刘小枫、吴伯凡《关于的对谈》,载《学术思想评论》第三辑,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③] 张颐武《阐释“中国”的焦虑》,载香港《二十一世纪》,1995年4 月。



[④] 多人笔谈《后现代与中国文化建设》,载香港《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7年春季夏季号,第12页。



[⑤] 阿里夫·德里克在《后殖民气息: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第三世界批评》,载《文化与公共性》,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447页。



[⑥] 对精英意识和知识分子的贬损,成为九十年代世俗文化的一种常态,如在1998 年, 《北京文学》发表的朱文整理的《断裂,一份问卷和五十份答卷》中,成为所谓“晚生代”们对现有文化精神和秩序的全面颠覆。韩东认为: “在同一代作家中, 在同一时间内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甚至不共戴天的写作,……我们决不是这一秩序的传人子孙, 我们所继承的乃是革命创造和艺术的传统。”这一代写作者对传统和正统加以消解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传统的和正统精神在当代质疑中成为一个被拷问的问题,一个正在丧失合法性的“历史政治经典”而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他们既不是审父的一代,也不是弑父的一代,而是贬父尔后失父的一代。这一代以对精英文化消解为己任,如贺奕认为,精英刊物“《读书》是腐朽到无可救药的,《收获》是正在走向腐朽的。”;于坚的看法是“《读书》居然成为中国知识界最高读物乃是这个知识界没有头脑的证据之一”。这种看法,也许代表了更年轻一代人的价值选择,他们中的一些人的写作成为一种自我的感性宣泄和形式姿态:对真正的问题采用贬损的态度,而不再面对当代中国的一系列紧迫问题,甚至失去了提出新问题的敏? 泻湍芰Α?/P>



[⑦] Edward Said, 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 The 1993 Reith Lectures. London: Vintage, 1994. p.90.

相关性:毕业论文,免费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模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端]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后殖民主义播撒与当代中国思想回应

  • 下一篇文章:后殖民主义与女权主义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后学”话语与中国思想拓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后学”话语与中国思想拓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
  • ››本我、自我、超我与道德建设 张倩
  •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
  • ››风险概念的哲学理念分析
  •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 ››基督教与中国地方社会的发展
  • ››论小玛格莲娜的“复活”观念
  • ››刘基与道家道教的关联分析
  • ››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
  •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