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哲学类

上一页  [1] [2] [3] [4] [5] 


Tags:


   耶穌會上與哥白尼學說在華的傳播      ★★★ 【字体: 】  
耶穌會上與哥白尼學說在華的傳播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20:26   点击数:[]    

s De Revolutionibus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1984), 572。

9;10;11;13 Arthur Berry, A Short History of Astronomy (New York: Dover, 1961), 89; 121; 123; 128.

12 關於「水晶球」體系,請見江曉原:〈天文學史上的水晶球體系〉,《天文學報》,28卷4期(1987)。

14 John L. E. Dreyer, Tycho Brahe (Edinburgh: Adam and Charles Black, 1890), 334.

15 請見江曉原:〈第谷(Tycho)天文體系的先進性問題〉,《自然辯證法通訊》,11卷1期(1989)。

16;19 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第4卷(北京:科學出版社,1975),頁641-43;665-66。

17 王錫闡:〈曆策〉,載阮元編:《疇人傳》,卷三十五(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頁438。

18 參見江曉原:〈王錫闡和他的《曉庵新法》〉,《中國科技史料》,9卷1期(1986)。

20;21 Pasquale M. dElia, Galileo in China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0), 53; 25-28.

22 耶穌會士攜來中國使用的《天體運行論》至少有兩種版本:1566年版及1617年版,分別編為《北堂書目》第1385號及1384號。見Catalogue of the Pei-tang Library (Peking, 1949), 401。

23 江曉原:〈明清之際西方天文學在中國的傳播及其影響〉,博士學位論文(北京,1988年5月),頁40。

24 萊昂和卡斯提爾的國王(1223-84),通常譯為阿爾方索十世。當時風行歐洲的《阿爾方索星表》和另一部天文學著作都歸在他名下,故竟得與另三人並列。

25 Nicolaus Copernicus, De Revolutionibus, 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 vol. 16 (Chicago: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1980), 519.

26 「然古今諸士,又以為實非正解」──他們的「正解」,自然就是第谷體系。

27 丹容(A. Danjon)著,李珩譯:《球面天文學和天體力學引論》(北京:科學出版社,1980),頁3。

28 辛可:《哥白尼和日心說》(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頁62。

30 張廷玉等撰:《明史.曆志一》(北京:中華書局,1974),頁529。

31 阮元編:《疇人傳》,卷四十六,頁610。

32 阮元享壽頗高,他在1799年編撰《疇人傳》時明確排拒哥白尼學說,但是四十餘年之後,在《續疇人傳》序中,他似乎轉而贊成地動之說了,但此時他又陷入另一種荒謬之中:「元且思張平子有地動儀,其器不傳,舊說以為能知地震,非也。元竊以為此地動天不動之儀也。然則蔣友仁之謂地動,或本於此,或為暗合,未可知也。」將漢代張衡的候風地動儀猜測為演示哥白尼式宇宙模型的儀器,未免太奇情異想矣。









相关性:毕业论文,免费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模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端]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真实的神话

  • 下一篇文章:走出道德困境建设新华伦理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耶穌會上與哥白尼學說在華的傳播”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耶穌會上與哥白尼學說在華的傳播”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
  • ››本我、自我、超我与道德建设 张倩
  •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
  • ››风险概念的哲学理念分析
  •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 ››基督教与中国地方社会的发展
  • ››论小玛格莲娜的“复活”观念
  • ››刘基与道家道教的关联分析
  • ››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
  •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
  • ››耶穌會上與哥白尼學說在華的傳播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