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哲学类

上一页  [1] [2] [3] 


Tags:


   王国维的学术三变与其它      ★★★ 【字体: 】  
王国维的学术三变与其它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20:04   点击数:[]    

,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印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断言也。



  他曾说凡是有大学问出皆有一个大发现与之相伴随。有孔子壁中书出,而后汉以来古文家之学。有赵宋古器出则有宋以来古器物与古文字之学。晋时的汲冢竹简出土,同时杜元凯之注《左传》,稍后郭璞之注《山海经》,已用其说。故中国纸上之学问,有赖于地下之学问者。一个史学隆兴的时代大抵是史料丛出的时代。王国维认为中国世纪初就是这样一个时代。他指出史料新发现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甲骨文字。其二是流沙坠简。其三是敦煌写书。其四是内阁档案。其五是东方文字。而近年以来最大的出土则是甲骨文字。



   民国6年(1917年)王国维写有《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与《续考》运用地下发现与地上文献的双重印证,也即他所提倡的二重证据法,取得了重要成绩。《史记》中有《殷本纪》记殷祖先名号即所谓王统。司马迁是公元前一世纪的人,他根据什么知道公元前20世纪到前15世纪的事?可信何如?这是萦回在近世史学家头脑中的一个疑问,因此对其求证变得十分必要。王国维通过对安阳小屯甲骨辞的研究证实《史记·殷本纪》的记载是基本上正确的,又纠正《殷本纪》在殷祖先次序排列上的一些错误。王国维的努力,有力证明甲骨文的史料价值,甲骨学由此成为一门科学。



  王国维有《殷周制度论》。此论认为,周之所以定天下,是因其制度开始的。周人之制度有异于商者,其一是立子立嫡之制度。由是而生宗法与丧服之制,再则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二是庙数之制。其三是同姓不婚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他说,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这并是附会之语,而是有确切的事实根据的。



  《殷周制度论》论武王时例说,当武王之崩,天下未定。以周公勋劳最高,以德以长,以历代之制,则继武王而自立,固其所矣。而周公没有这样做,乃立成王而自摄之,后又返政于成王。其所以摄政,只为时局未稳,为济变也。他论定,由是以后子继之法,遂为百王不易之制矣。



  王论说传子之制的发生是历史的进步,其达到的目的就是息争,可以使社会稳定。兄弟之亲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间常不免有争位之事,特如传弟既尽之后,则嗣立者当为兄之子欤?弟之子欤?以理论之,自当立兄之子:以事实语之,则所立者往往为弟之子。此商人所以有中丁以后,九世之乱,而周人传子之制,正为救此弊而设也。



  他考证中国宗法制度的产生原因在于:是故由嫡庶之制,而宗法与服术两者生。商人无嫡庶之制度,故不能有只能国法,纵然有之,也是也不过是合一族之人奉之贵且贤者而宗之。其所宗之人,固非一定而不可易,如周之大宗与小宗。周人嫡庶之制,本为无子诸侯继统法而设,复以此制通之大夫以下,则不为君统而为宗统,于是宗法生。《殷周制度论》。他又论丧服,其大纲有四:曰亲亲,曰尊尊,曰长长,曰男女有别。无嫡庶则有亲而无尊,有思而无义,而丧服之统发生紊乱,所以殷以前的服制,即使也另成一个系统,但是究竟不如周制之严密。



  王国维的古史研究具有极重要的社会意义,诚如郭湛波所云:王国维继考证学之续,由古籍至古器物。然后至甲骨文,而甲骨文适为中国社会史之据。



  上世纪初,活跃于中国古史研究领域中最有影响的是胡适的实证派,与胡适观点相近的傅斯年史料学派顾颉刚的疑古派。这三家实是一家,在批判传统,以实证与存疑论为工具怀疑古史方面思想一致。王国维有《古史新证》,此为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的讲义。这部著作阐述研究古史的方法:事物必尽其真,而道理必求其是、虽圣贤言之有所不信焉。拟与疑古派在某些方面观点相近。但也有区别,他有以下一段话: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判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的充分之处理也。。《古史新证》第四章中更议论云:商之先公先王既见之于殷卜辞,由是观之,《史记》所叙之商一代之世系,虽有小错其大致不误,总体可断。由是可知《史记》所据之《世本》全是实录。他进一步推断:而由殷周之世系之确实,因之推想夏后世之确实,此又当然之事也。他还强调如下的史观,经典所记上古之事,今日虽有未得二重证明者,固未可以完全抹杀也。



  总述以上,王国维终其一生,学术三变,介绍康德、尼采与叔本华思想于中国、开展宋元文学研究,最终从事中国古史研究,创获巨大。而以二重证据法为指导,从事中国古史研究,成果累累,更誉满学界。历史是民族的记忆,文化是种群的根脉。王对中国历史与文化根源的探寻、求信与确认,于中国人确定历史认同,维护民族自尊,功莫大矣,也于中国文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石。这是我们纪念王国维的最大的理由。至于王学术思想与政治制度的矛盾,由此矛盾的不解而终至沉湖,也留为永世的话题,启人无尽的深思。





相关性:毕业论文,免费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模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端]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茶道之哲学阐释

  • 下一篇文章:知识,为信仰留余地——读布伯,哈贝玛斯,汉娜.阿伦特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王国维的学术三变与其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王国维的学术三变与其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
  • ››本我、自我、超我与道德建设 张倩
  •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
  • ››风险概念的哲学理念分析
  •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 ››基督教与中国地方社会的发展
  • ››论小玛格莲娜的“复活”观念
  • ››刘基与道家道教的关联分析
  • ››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
  •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
  • ››王国维的学术三变与其它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