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哲学类
   王国维的学术三变与其它      ★★★ 【字体: 】  
王国维的学术三变与其它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20:04   点击数:[]    

至宋以后以至本朝,思想之停滞略同于两汉,至今日而第二之佛教又见告矣,西洋之思想也。



  显然他对西方学说,不是惧怕,不是回避,不是抵拒,而以兴奋之情,一路鼓呼,迎它过来。因为犹如佛教之东传中国,必将使使中国思想界出现一个大转化,由停滞而入能动。他也看到外域思想传入古则易,今则难。原因就在于唐宋之前,孔子之一尊未定,道统之说未起,学者也不似今日,有入主出奴的思想,故其学易盛,其说易行。然而他还是坚决反对拒斥西学的态度,疑思想上之事,中国自中国,西洋自西洋,此又不然。何者?知力人人之所同,宇宙人生之问题,人人之所不能解也,因而苦痛,因而怀疑, 因而有于思想真谛之渴求。一种思想毋论来自外国或出自本国,其偿我知识上之要求而慰我怀疑之苦痛者,则一也,故不必去讲求其出自本土还是来之域外,尽管拿来即是。或许外国思想其观宇宙人生也,在方法或表述上总有不同,然取来解决人生之问题,是一个最终的目的。不顾此目的的重要,而纠缠于彼此之见,此大不然者也。





  王国维力主引入西方思想,有他的道理。他总觉得,思想有政治思想,有道德思想,此总是维护帝王的利益,总是对社会发生直接的功利。殊不知在以上两类思想之外还有灵魂的思想,心灵的精神。此类思想与前叙思想不同,看来不是直接为社会服务,却绝对是为救度精神的饥荒,充塞灵魂的空虚,护持心神的安住。一个社会既不可少政治与道德的思想也不可无心灵的精神。唯心灵的精神是纯粹之哲学。王国维在《论哲学家与美术家之天职》一文中说到这样的问题。他感叹云,中国的哲学家只是提及前两类的思想,只是为政治服务。我国无纯粹之哲学,其最完备者,唯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耳。于此对应,他们虽是哲学家,无不欲兼为政治家者。



  王国维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政治纷乱的时代,也是一个精神断裂的时代,而他本人又极具敏感的气质,体素羸弱,性复忧郁,人生之问题,日往复于胸臆王国维:《静庵文集自序》。对精神的疾患益觉难耐。他对中国哲学不满以至失望,忧结的思绪终与海外哲学相连,灵智的慧目终于投射于康德、叔本华与尼采。



  思想现代化的道路,或者说文化建设的历程大抵是采纳西学,融会中学的道路。就采纳西学而言,又经过三个层面。其一是对西方器物文化的接纳,其二是对西方制度文化的采择,其三是对西方心灵文化的领会。这三个层面呈互为表里,逐层深入的态势。人们对西学的受容过程,工具器械文化的接纳在先,制度文化的采择于中,心灵文化的领会于末。就难容易程度来说,接受西方的工具文化最易,接受制度文化已难,而领会西方心灵文化(即王国维所说的纯粹哲学)则最难。在王国维的眼里,西方算术、天文、地理知识的传播于中国,此等学术,皆形下之学,即使严复译书,耸动一时,也也只是功利论,故严氏之学风,非哲学的,而宁科学的也即是工具的,非心灵的。此种学说,也仅于社会有益,此其所以不能感动吾国之思想界者也。也就是出于这样的原因,王国维才在他刚踏进学术已经的领域,就将纯粹哲学即心灵文化选为自己主攻科目。也正因为此,王国维可称是最早将西方心灵文化引入国内,进而关注中国心灵文化建设的知识人中的一个。



  对新语言的接受与欢迎,是王国维欢迎新学的又一体现。他有《论新学语之输入》一文,表达以下思想:近年来在文学上有一最著之现象,则新语之输入。言语代表着国民的思想,观语言国民之思想即可知。如影随形,语言因时而变。周秦之语言至翻译佛典时已苦其不足。当世之语言,至翻译西籍时也有苦其不足者。世事迁移,语言不变是不可能的。就今日来说,中国文化语与西方文化有异,我国人之特质,实际的也,通俗的也;西洋之特质,思辨的也,科学的也,长于抽象而精于分类。故此原因,西方语言之多,自然之理也,中国向西方学习原因也在情理之中,无可厚非。他又指陈:言语者,思想之代表也,故新思想之输入,即新言语输入之意味也10年之前,西洋学术之输入仅限于形而下之学,故对中国文学语言的触动不大,而近数年来,形上之学渐入于中国,致使中国语言发生莫大变化也是时势所促成。他肯定日本学界新出之语言传播中国的必要:形上之学渐入于中国,而又有一日本焉,为之中国之驿骑,于是日本所造译西语之汉文,以混混之势,而侵入我国之文学界,对此情况,好奇者滥用之固为无益,而泥古者唾弃之,也属非也 。



  1911年2月王为罗振玉创办的《国学丛刊》做《序》提出了学无新旧,无中西,无有用无用的观点。从这个材料可以看到,王国维在吸收西学的时候,并不主张全单照收,学无新旧说的是搭建中国新文化,要注意新潮之学与传统之学的结合;学无中西说的是中国文化改建,需要中西调和;无有用无用,固指历史求真考据的必须,联系他对西方哲学的研究经历,则说明他对纯粹哲学与文化心灵层次的关注。以上分析是否已可证说本节开头对王国维的评价。王不仅不是文化的保守派,且在中国人传输西方学说方面有过突出贡献。不过王国维的思想毕竟有其很大的局限性。他主张吸收西方行上之学,而对西方政治伦理乃至科学论却表现出另类的态度。光绪中叶,新说渐胜,逮辛亥之变,而中国之政治学术,几全为新说所统一矣,对此他是不满的。他一方面是吸收康德、尼采与叔本华的思想,一方面又反对西方政治伦理思想,他对西学的接受是有选择,有方向的。他在抽象的学问上,倾向于西方,而具体政治态度却明显的表现为后退,后来甚至对前半生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主要指对西方形上思想的研究)也有否定意向。至日本后,尽弃前学,取《静庵文集》悉烧之,又弃宋元文学。此乃王一生不解的精神矛盾,使其陷入极大的思想苦痛之中。





         三、追寻民族的记忆,探找种群的根脉



  王国维的内心总有一个求实与求信的紧张冲突。如果没有这样的内心冲突,他可能就不会去研究文学,以后也走不到中国古史学的研究道路上去。



   他在《静庵文集》自序二中说:自己疲于哲学有日矣。哲学之说大抵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余知真理,而又爱其谬误。伟大之形而上学,高严之伦理学,与纯粹之美学,都是自己所喜爱的,然求其可信者,则宁在知识论上之实证论,论理学上之快乐争论,与美学上之经验论。知其可信而不能爱,觉其可爱而不能信,为他遇到的最大苦恼。他审视自己:余之性质,欲为哲学家则感情苦多,而知力苦寡,欲为诗人,则又苦感情寡而理性多。是做一个诗人,或是一个哲学家,他日以何日终己身体,所不敢知,抑在二者之间。

《静庵文集》《自序二》。对于哲学研究他有以下的思想:以自己的学力,加之以学问,以研究哲学史,或可操成功之券,然为哲学家则不能。衡量下来,为哲学史,则又不喜,此亦疲于哲学之一原因也。由此可见,在王国维写他的《静庵文集》自序时他已经决计离开哲学(或说是哲学史)研究的领域了。他最终走向了知识论上之实在论的道路。

 

  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关怀,也促成王从事中国古史研究。对于20世纪初中国学术界动态。王以下一段议论很能说明问题:是以欧战之后,彼土有识之士,乃转而崇拜东方之学术,非徒研究之,又信奉之,数年以来,欧洲诸大学议设东方大学讲座者以数十计。德人之奉孔子、老子说者,至各成一团体。盖与民休息之术,莫尚于黄老;而长治久安之道,莫备于周礼。



  王从事古史研究有他自己的理论,此即为了两重证据法。他在《古史新证》中对这个观点作了最清晰的解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因得据以补正纸上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茶道之哲学阐释

  • 下一篇文章:知识,为信仰留余地——读布伯,哈贝玛斯,汉娜.阿伦特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王国维的学术三变与其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王国维的学术三变与其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
  • ››本我、自我、超我与道德建设 张倩
  •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
  • ››风险概念的哲学理念分析
  •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 ››基督教与中国地方社会的发展
  • ››论小玛格莲娜的“复活”观念
  • ››刘基与道家道教的关联分析
  • ››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
  •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
  • ››王国维的学术三变与其它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