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哲学类

上一页  [1] [2] [3] [4] [5] 


Tags:


   东西方神性观比较——对于方法上的唯一宗教观的批判      ★★★ 【字体: 】  
东西方神性观比较——对于方法上的唯一宗教观的批判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19:35   点击数:[]    

,不论它以什么形式和颜色出现。以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意识形态(包括各种有宗教意义的意识形态)来改造中国成了“时代潮流”。中西文化的对话始终是一句空话,绝大多数对比不过是依样画葫芦,即依西方的概念框架和方法来宰制中国古代文献的“材料”,然后再将这已经“去了势”的“中国哲学”、“中国宗教”、“中国……”拿去与正威风八面的“西方哲学”、“西方宗教”、“西方 ……”去比较而已。在这样的“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大前提下,中国的文化、特别是它的枢机——天道观——就注定成为可怜的侏儒。黑格尔对于中国“哲学”与“宗教”的看法其实代表了整个西方传统中人的看法。按照这个传统,任何一个有合理判断力的人都会视中国古代文化和信仰为贬义上的“原始形态”,缺少清晰的形式规定和科学理论素质,属于“自然宗教”的初级阶段。[34
>
>
这篇文章所反驳的不只是西方中心论,而更是任何理论意义上的文化和宗教的中心论,因为任何以某种名相原则为标准、以某个特殊文化为普遍“中心”的做法都会使原发的思想失去紧张饱满的生存维度,平板化为规范框架的产品。我想强调的是中国的非实体的神性观不是西方的传统宗教-哲学观所能说明得了的,它不只是一种文化现象,而是一个对于终极问题有自己的独特理解方式的平等对话者。 
>
>
最后,让我以自己的方式重复麦克斯·缪勒的那句名言:“当今只了解一种宗教[学]方法的人,其实对于什么宗教也不了解。” 
>
>
注释?br>>
>
1刘小枫:“现代语境中的汉语基督神学”,《道风汉语神学学刊》第二期,1995年,42页。 
>
>
2 参见M. 缪勒(Müller):《宗教的起源与发展》,金泽译,陈观胜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译序,2页。 
>
>
3 J.谢和耐(Gernet):《中国和基督教——中国和欧洲文化之比较》,耿升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4-5页。 
>
>
4 参见赵敦华:《基督教哲学1500年》,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19-122页。 
>
>
5 原文是:“耶和华神说:‘那人已经与我们相似,能知道善恶’。”(强调符号为引者所加。) 
>
>
6 E.胡塞尔(Husserl):《欧洲科学的危机与先验现象学》(Die Krisis der europaeischen Wissenschaften und die transzendental Phaenomenologie),《胡塞尔文集》(Husserliana)第6卷,The Hague: M. Nijhoff,1976, 335页。胡塞尔在那里讲:“在上帝的概念中,单数是本质性的。” 
>
>
7 《圣经·出埃及记》,20:3。 
>
>
8 同上,20章以下。 
>
>
9 郭沫若:《青铜时代》,北京:科学出版社,1966年,9页。 
>
>
10 许倬云:《西周史》,北京:三联书店,1994年,99页。 
>
>
11 比如《大丰簋》:“王祀于天室降,天亡尤王。衣(殷)祀于王不(丕)显考文王,事喜上帝,文王监在上,”。《书经》的“商书”,特别是“周书”中几乎到处可见“天”字。 
>
>
12 《诗经·文王》。 
>
>
13 《书经·康诰》。 
>
>
14 《庄子·天下》。 
>
>
15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55页。 
>
>
16 《庄子·应帝王》。 
>
>
17 《国语·越语下》。 
>
>
18 《中庸》22章。 
>
>
19 《中庸》31章。 
>
>
20 缪勒:《宗教的起源与发展》,196页。 
>
>
21 《吠陀》的形成期大致为公元前2千年至公元前6百年,最古老的吠陀经典由颂神的诗歌组成。 
>
>
22 同上书,186页。 
>
>
23 同上书,187页。 
>
>
24 同上书,188页。 
>
>
25 同上书,189页。 
>
>
26 同上书,200页。 
>
>
27 《论语》2/2。 
>
>
28 谢和耐:《中国和基督教》,47页,53页等。 
>
>
29 同上书,60页。 
>
>
30 《中庸》的末尾引《诗经·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
>
31 同上书,288页。 
>
>
32 同上书,288页。 
>
>
33 L. 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哲学研究》(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G. Anscombe英译,Basil Blackwell,1986,309节。 
>
>
34 按照黑格尔在《宗教哲学讲演录》(Vorlesungen über die Philosophie der Religion)中将宗教分为由低到高的三个阶段:自然宗教(魔术、中国宗教、印度宗教与佛教)、精神个体性宗教(犹太教、希腊宗教、罗马宗教)以及绝对的宗教(基督教)。中国宗教(儒、道)处于世界宗教的最低的一级(只比魔术稍高)。尽管黑格尔对中国天道观的具体论述中充满了他的概念框架本身的偏见,但他视中国天道观为与基督教相距最远的一极的看法还是有道理的。 
>
>
相关性:毕业论文,免费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模板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端]   
>
 
>
 
>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从《齐物论》看《庄子》

  • 下一篇文章:民本政治的新论证——对《尊德义》的一种解读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东西方神性观比较——对于方法上的唯一宗教观的批判”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东西方神性观比较——对于方法上的唯一宗教观的批判”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
  • ››本我、自我、超我与道德建设 张倩
  •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
  • ››风险概念的哲学理念分析
  •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 ››基督教与中国地方社会的发展
  • ››论小玛格莲娜的“复活”观念
  • ››刘基与道家道教的关联分析
  • ››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
  •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
  • ››东西方神性观比较——对于方法上的...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