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法律论文法学理论
   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建构      ★★★ 【字体: 】  
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建构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3:22:00   点击数:[]    

届“北大论坛”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页42—61.

  [28] 可参看,汪丁丁:“谈谈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东方》,1996年5、7期。

  [29] 茅于轼:《中国人的道德前景》,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又见,《道德、经济、制度》,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又请看,张曙光:“走向市场经济的制度结构:市场、政府和道德”,《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

  [30] 维特根斯坦早年因逻辑实证主义确立了其学术名声之后,就辞去了剑桥的教授职务,到乡间去做小学教师,直到他重新提出了后期的反图像说,才重新回到剑桥任教。他一直回避公共的关注。当然这也许与他是同性恋,当时受到社会歧视有关。关于维特根斯坦的学术经历,可参看任何一本维特根斯坦的传记或简介。

  [31] 伽达默尔是很甘于寂寞的。据洪汉鼎(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的中译者)说,当年洪汉鼎告知伽达默尔自己要翻译《真理与方法》时,伽达默尔并不感兴趣。见,洪汉鼎:《理解的真理》,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页369.当然,伽达默尔的这一态度与他坚信阐释学原理-不可译性-有关。

  [32] 关于科斯的学术上坚持己见,可参看波斯纳:“罗纳德·科斯与方法论”《超越法律》,苏力译,2001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特别是页486—487.

  [33] 盛洪:“什么是文明”,《战略与管理》1995年第5期:“为万世开太平”,《北京青年报》1996.1-2:“从民族主义到天下主义”,《战略与管理》1996第1期,以及“为天地立心”,《读书》2002年第3期等论文

  [34] 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三联书店与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1999年修订版。

  [35]《基金黑幕-关于基金行为的研究报告解析》,《财经》2000年10月号。

  [36] 樊纲:“‘不道德’的经济学”《读书》,1998年6期;张宇燕:“来自经济学的关怀”,《读书》,1997年1期。相反的观点,请看,姚新勇:“‘不道德’的经济学的道德误区,”《读书》,1998年11期。

  [37] 张曙光:“经济学(家)如何讲道德?──评《中国人的道德前景》”,《读书》,1999年第1期;以及“《批评规则、交往理性和自由精神》(之一)”《读书》1999年第10期:“《批评规则、交往理性和自由精神》(之二)”《读书》2000年第3期。

  [38] 其实,这一点也许是由于历史断裂或者是中国20世纪上半叶剧烈社会变革中的知识分子给我们这代人留下的一个错觉。其实,钱钟书早就尖锐地指出,“所谓文人也者,照理应该指一切投稿、著书、写文章的人说。但是,在事实上,文人一个名词的应用只限于诗歌、散文、小说、戏曲之类的作者,古人所谓‘词章家’、‘无用文人’、‘一为文人,便无足观’的就是。”见,钱钟书:“论文人”,《写在人生边上》,三联书店,2001年。

  [39] 可参看,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周国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刘根报:《诗人哲学家尼采》,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郜元宝[编],《尼采在中国》,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

  [40] 苏力:“社会科学与人文底蕴”,未刊稿。

  北京大学法学院·朱苏力

上一页  [3] [4] [5] [6] [7] [8]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寻找法律概念的“最小公分母”——霍菲尔德法律概念分析思想研究(下)

  • 下一篇文章:制约中国大陆学术思想界的几个问题(下)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建构”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建构”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步如澄明之径———法律推理在司法...
  • ››交通事故肇事者逃之夭夭 法律援助受...
  • ››法治中国的可能性
  • ››论清末的司法主权问题
  • ››论人权的国际保护——以米尔恩人权...
  • ››法律与道德法律与道德
  • ››中国宗教法总述(下)
  • ››司法改革八大难题
  • ››立法听证:制度民主的价值
  • ››情事变更原则探析
  • ››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建构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