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摘要:对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五个基本的概念——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网络学习资源、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进行研讨,试图从现代远程教育学原理的角度,对这五个基本的概念含义和基本特征进行分析,以便能够掌握这些概念的实质与意义,并把握这些概念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运用。
关键词: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网络学习资源,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概念,特征 在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中,掌握基本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基本概念是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与前提。一方面,对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基本概念的界定,是对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有别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高职高专等其他精品课程建设的特殊性的界定,也是对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特定研究领域的确认。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不能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则极易造成相近、相似概念的混淆,也无法运用正确的概念进行判断、推理与论证。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中有许多重要的基本概念,其中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网络学习资源、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是反映该课程建设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本文根据教育部的《意见》、《通知》等文件精神与要求,在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若干基本概念进行梳理与探讨,为进一步推动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与应用工作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
一、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概念
(一)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基本内涵
什么是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文件的界定,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资源和教材、一流教学管理和支持服务等特点和网络教育特色的示范课程”。这是对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内涵的高度概括。但是这种对精品课程含义的解释具有高度的凝练性和简约性。何谓“一流”?“示范”什么?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和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的要求有何不同?再加上人们对于这个词组的两个关键性词根“课程”和“精品”有不同的认识,迄今并未对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概念形成共识。
我们认为,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概念内涵可以从以下四个不同层面来认识与定位。
一是,从课程定位方面来认识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定位、特色和学科优势,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根据成人业余学习的特点,正确处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的关系,正确处理理论基础知识、学科前沿知识和实践应用知识结合的关系,探索网络教育的特点和规律。适合于在职从业人员业余学习和终身学习。
二是,从课程内容与要求方面来认识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要科学规划,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加强精品课程的教学、辅导、研究、设计、技术和服务团队等建设,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发立体化教材的改革和数字化学习资源,提供优质的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等。
三是,从课程特征方面来认识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网络教育精品课程针对学生业余远程学习的特点,特别强调教学过程组织、支持服务和学习效果。课程特色重点关注该课程是否体现了网络教育的特点,并通过精心设计、精心组织教学而使教学取得切实的效果。
四是,从课程评审指标方面来认识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网络教育精品课程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高职高专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也具有较多的差异。网络教育精品课程不仅要贯彻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标准,特别还要关注“学习资源”、“教学过程”和“学习支持服务”等评审指标,以适合网络教育教学特点。
(二)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主要特征
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是国家精品课程的一种类型,分为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等三级层次,分别由教育部、省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部门组织评审和确定。网络教育精品课程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相比较,除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的精品课程体系。主要是:
第一,注重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建设。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和高职高专课程精品课程的要求是具有“一流的教材”,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要求是具有“一流资源和教材”。原因就在于,网络教育要求要更加重视多种媒体的教学资源建设。
第二,强化对教学的支持服务。教学支持服务是网络教育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因此,对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还明确提出要具有“一流支持服务”,这是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和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没有提出的要求。
第三,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由于网络教育是面向成人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因此。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要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要符合科学性、先进性的原则,教学组织要适合于成人从业人员业余学习和终身学习,遵从网络教育规律,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学习支持服务到位,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辐射和共享的作用。
二、网络课程的概念
(一)网络课程的基本内涵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首要含义是网络课程,其次是精品。作为网络教育载体的网络课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简介V1.0版》中指出,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这是对多年实践的高度总结,也正在指导着我国网络课程开发的实践。
网络课程的基本属性首先是“课程”,它包含“课程”的一切特征,如: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其次,它一定要体现“网络”的属性。网络课程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技术及相关优势,如共享、开放等。再次,网络课程还应该体现网络教学的特征。网络教学是非面授教育,教与学的双方在时空上是分离的,以技术手段为课程载体并建立师生联系。因此,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既要树立静态的课程观,做到以“学”为中心去统合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活动、环境和评价等内涵,还要树立动态的课程观,做到以设置为龙头、评价为杠杆、设计为核心、开发、建设、实施为过程,不断提升课程质量。
(二)网络课程的主要特征
杨再石教授认为,网络课程具有:一是网络特征:开放性、交互性、协作性、共享性四大特征;二是呈现特征:屏幕化、数字化、可视化;三是教学特征:学习的自主性和协作性以及激励学习者参与探索创新。何克抗教授认为,网络课程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于Web的课程,其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本质的特征是“交互性、共享性”。
网络课程的交互性包括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
生交互。人机交互要求学生能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测试;师生交互要求师生应有网上互动(例如网上辅导、答疑、谈心、讨论);生生交互,要求学生之间或在小组内、班级内的在线讨论和协作交流。网络课程的共享性是指尽可能地有更多的资源让更多的学习者共享,其中包括硬件的共享和软件的共享。共享需要有丰富的相关教学资源的支持,所以,一般认为,没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较强的交互性,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课程(至少不能算是优秀的网络课程)。
根据上述网络课程的定义与特征,不难澄清下面几组通常容易混淆的概念:网络课程≠网络课程表(网络课程表主要是指网络教学计划,且未包括全部的网络教学计划);网络课程≠网络课件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