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美术教育对学生美的情感培养有积极促进作用,这是由美术教学活动的特点及学生根据其年龄阶段特有的对美术活动的主动性创造精神所决定的。美术教育对学生来说,主要强调感受美与审美的情绪体验,无论在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领域都能激起学生审美的情绪和愉快的情绪体验。因此,正确实施美术教育,有益于学生接受良了的美的情感教育。 在实际美术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心理与生理特点,努力创设适合学生需要的事物,使学生产生愉快、喜爱等情感体验呢?根据本人多年从事美术教学的经验,特做如下分析: 一、 创设、优化教育情境 马卡连柯主张把愉快的情绪组织起来,推动起来,使它得到发扬。从心理学角度看,这就与情境性的 特点有关。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尽可能地创设与优化教育情境,并调动情境中对积极情感的产生的有利因素,则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一年级美术学科《美丽的印纹》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拿出范画,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印纹,学生被画面深深地吸引了,我一步步引导学生欣赏、感受、观赏画面,使学生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产生了亲自动手制作印纹的想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精心设计了一定的情境,在一定程度上始终有情感的作用去影响学生,去激发和鼓励学生对美术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 组织实践活动 培养儿童健康、良好的情感,不能仅仅满足于提高认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艺术的实践活动中反复感受、领会,使情感具有实际效能。组织学生教学的实践活动,是学生用感官感知外界获得的很好方式,学生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对周围生活进行直接描绘并做出审美评价,以获得审美教育的价值。 下面是一次写生实践活动十月,我带着学生排着队伍,每人带着小画板,高兴地来到了生活费兴镇敬老院。同学们兴致勃勃,看看这儿,看看那儿,与老爷爷、老奶奶交谈,说说心里话,观赏大自然的景色。我很自然地一步步引导学生欣赏、感受、观察,并分析要画的景色,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各种形象,蓝色的天空,雅致的房舍,高高的杨树,艳艳的花朵…… 在观察实践中,学生去看、去闻、去摸,愉悦的情感由表及里得到了发展。接下来,要求学生客观的主体的物象反映到平面的纸上。因此,我着重讲解了取景与构图,启发学生:怎样确定主要景物?应把主要景物放在纸的什么位置上?树的结构和特征是什么?房舍的结构和特征是什么?一边分析讲解,然后作出简单的小结。最后我简炼地讲解了绘画步骤。当学生作画时,我还注意启发学生多观察、多比较,并对学生作业进行交流。从效果看,学生通过直接观察实践,直接描绘,提高了审美情感,较好的完成了写生实践活动。 三、 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作为"主角"的介入,对学生主动性、创造精神的形成乃至积极情感的形成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在漫画学画人物表情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的,每个同学想一想,要成为一个演员必须具备什么条件?问题提出,教室里哗然。有的同学说:"要有美丽的服饰"。有的说:"要有好的身材"。更多的同学认为"必须会将各种表情表现自如"。虽然有的回答令人捧腹,但正反映了学生思维活跃,纷纷以一个演员的身份进入角色。 "你能上讲台为大家表演一下吗?"接着我要求有志于成为演员的学生根据常见的"喜、怒、哀、乐"表情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台上台下笑声一片。学生间相互补充完善表情特征并发现面部的"眉、眼、嘴"对表情变化至关重要。 当然醉翁之意不在酒,我不是要学生表演,而是画表情。因此我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角作用,在印好的面部上眼眉、嘴道具、琢磨如何使面部具有"喜、恕、哀、乐"的表情,并从中找出各种表情的规律性特征。此后,再由学生上黑析将自己归纳的规律性表情进行摆置演示。每个学生均能进入角色,从自己的切身体会进行创作,主角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在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愉快教育中"我认为"美育情感教育法"很适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探索,从而在愉快的教学中使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