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替代性;选择性,即适者生存;对人的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需要新的观念,要通过推进教育的整体改革使自身获得快速发展。祝智庭认为,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开发和使用各种学习资源;用系统方法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追求教育的最优化。
我们认为,除了上述讨论的特征之外,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还具有强融合性特征,即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及应用。例如,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与精品课程融合。教育部相关文件明确提出,在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中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技术运用适当”。“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和手段”。“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应用”已列为网络教育的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中主要观测点。
目前,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尚无统一的定义,国内不少知名专家,如南国农教授、何克抗教授和李克东教授分别给出了不同的描述。其中何克抗教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定义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按照上述的定义,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与精品课程整合的内涵也应包括上述三个方面,即: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整合的“实质与落脚点”是要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一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因此,其定义实质就是通过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把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与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
综上所述,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建设过程中,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网络学习资源、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等概念是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与前提,准确把握这些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对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关于2007年度网络精品课程建设与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03号.http://www.mdedu.bbi.edu.cn/excellentCourse/files.aspx? id=1820
[2]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2000].http://www.xuexigang.com/2006/vv.c0d9885a464e08ldw0wy5kmt.htm
[3]胡志金.我国网络远程课程十年研究综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2);22-39
[4]杨再石.网络课程要素特征模式实例.教育技术资源网.http://www.chinaret.com/user/article
[5]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和优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运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J].中国大学教学.[2009-02-27]http://www.jingpinke.com/news
[6]巴巴拉·两尔斯.乌美娜,刘雍潜等译.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34-35.
[7]李文光,何克抗.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9-22.
[8]祝智庭.网络教育应用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4.
[9]何克抗.正确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意义及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21-22.
[10]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http://www.eol.cn/article/20051012/3155157.shtml
[11]彭绍东.信息技术教育学论纲[J].电化教育研究,2001,(10):16.
[12]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5.
[13]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J].中国电化教育,2001,(2):4-7.
[14]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6.
[15]何克抗.21世纪以来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09,(10):5-14.
[16]精品课程评审系统.http://course.cdce.cn/default.sapx.
[17]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V1.0版(简介)教育部文件教技[2002]1号,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http://www.edu.cn/html/keyanfz/yuanchengjiaoyu.shtml
[18]邓幸涛,曹凤余.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五人谈,中国远程教育,2007,(8):7-14.
[19]吴瑕,陈庚.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变化的启示[J].计算机教育,2008,(24):135-138.
[20]丁新.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十大趋势[0L/EB].中国远程教育,2003,(2):20-26.http://www.gdou.com/open/lw.htm
注释: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批准号:10YJA790223),华东理工大学文科培育基金研究项目(批准号:wz1022002),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批准号W101119)研究成果之一。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