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育论文学科教育
   浅析中国国情对德育的要求      ★★★ 【字体: 】  
浅析中国国情对德育的要求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5 22:58:35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摘 要 德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职能,科学的德育是学生个体健康发展的保障。德育的发展必须符合我国国情的客观要求。基础教育德育基础的建构应该包括政治思想、精神、道德法律、学习行为习惯四个层面。
  关键词 德育;基础教育;教育民主;中国国情
  
  德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职能,科学的德育是确保学生个体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德育的内涵不应只局限于道德教育,还应该包括政治思想教育、精神培养、道德法律教育及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教育。我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潮流中,德育基于其自身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教育正处于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需要什么样的德育构成,是当前一个亟须研究的领域。
  
  一、对德育的部分误解
  
  如何理性地定位德育的作用和实践中的德育难题,是德育科学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德育对于学生个体发展极为重要,但如果把学生的一切不良品行都归咎于德育的问题,则有失偏颇。学生个体的不良发展有教育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因素,甚至还有家庭的因素。当前对德育的部分误解局限了对德育的理性思考,表现如下:
  (一)对自律的误解。理想的个体德育目标无疑是个体的自律。在众多的学术论著中,都喜欢强调教育学生自律,事实上这是一种理想的形而上的逻辑结果。在现实教育中自律只是一个方向,一个理想,过于强调尊重学生的自律,既无视学生个体道德发展层次的差异,不必要地拔高了德育的目标,同时引起了对德育过程中必要的纪律规范的敌视,反而加剧了德育的低效性。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层次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规范遵从阶段、自律阶段;认为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结果。自我中心阶段指儿童个体将自我视为中心,也即原始的自私层次;规范遵从阶段指儿童被强迫学习并遵从社会规范;而自律阶段指儿童基于对规范的理解和对人类社会的理性认识而自我规范。皮亚杰认为,儿童如果没有经历过第二阶段,根本不可能达到第三阶段,也即如果儿童没有对规范的科学认识和社会对其违规后的必要强制,儿童就不可能真正理解社会规范的目的和重要性,也就不可能发展到自律阶段。这对我国当前的德育实践有重要启示。首先要明确学生个体道德发展存在层次性,其次是对规范和必要的纪律强制在教育中的必要性的理性认识。自律是德育的重要目的,但只可作为德育发展追求的价值理性,在具体的德育实践中,我们必须科学地注重实效性的工具理性。
  (二)对纪律与创新关系的误解。在当前的教育研究中,部分人总倾向于强调对学生的严格纪律要求局限了学生思维,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纪律是社会秩序的前提,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纪律可能影响创新能力的观点有失偏颇。斯滕伯格的研究认为,创造力是六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六种因素分别是:智力、知识、思维风格、人格、动机和环境。纪律对这六种因素并不构成负面效应。而以纪律和严谨著称的德国,自1900年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共有95人获奖,在二战前,德国无疑是获奖最多的国家。事实上,良好的纪律意识是个体严谨的学术习惯和团队精神的基石,特别是在科学研究强调团体协作的今天,纪律素养恰恰是创新能力的必要组成部分。
  (三)对教育民主和自由的误解。教育民主的内涵在学术界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并没有明确的无争议的定义。西方自由主义的鼻祖哈耶克就深刻地告诫人们不要将对民主的赞扬超越了应有的范围。哈耶克认为:“时下一般人不分青红皂白的将‘民主’一词用成‘赞美’一词,这并非没有危险。因为这种用法暗示我们民主是好东西。所以,如果民主扩张的话,那么往往为人类之福,这种说法,咋看起来,是不证自明之理,但是并没有这种民主。”对于自由与民主的认识并不能达到理性层次的教育个体来说,片面提倡自由实际上鼓励了学生的自由主义倾向,只要权利而抛弃义务。西方学者对此有深刻认识:“(英国的)体系,明确宣称自己是儿童中心而不是课程中心的,同时关注满足个体儿童的需要,要使科目、水平和方法都适合这些需要,事实上却是在普遍自尊和对学校所做的承诺上显示了等级差异最大的教育体系。”俄国思想家赫尔岑得出这样的结论:“政府干预的越少,言论和精神独立的权利越得到尊重,民众也越是不能容忍异己,舆论反而越带有强制作用,人民更热衷于互相监视。”
  
  二、中国国情对德育的要求
  
  教育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必然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重要贡献。深刻理解我国国情对德育的要求,是德育自身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对德育的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中明确强调了新课改要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必须强调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同时必须着眼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面对我国民族复杂、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情,我国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民族教育和纪律教育。追求民族团结、内部和谐、强调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坚决抵制自由主义。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苏联正是因为戈尔巴乔夫接受了西方的自由主义民主观,导致了国家的分裂。历史的教训历历在目,中国的德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确保国家的稳定、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和谐,这是中国德育的基点。 (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对德育的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矛盾:一方面是经济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是社会收入差距拉大,就业成为空前严峻的问题;一方面国家缺乏大批高级人才,同时又有大批青年失业。这给我国德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压力。基于我国的社会发展现状,德育应强调对个体道德和团体意识的培养。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大批的自主创新人才和自主创业人才,这对我国德育中的创新精神和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的精神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经济发展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正如韦伯认为的那样,西方的基督教新教文化有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培养。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来说,对我国传统的勤俭节约、自强不息等精神的继承至为重要。如何培养青年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给德育提出了时代的要求。
  (三)我国文化对德育的要求。文化对教育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发展模式和风格。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教育的重要任务。正如李光耀所说:“身居迅速变化的时代,我们希望在探索走向未来的同时不割断与过去的联系。在告别过去的时候,我们有一种深刻的不安,失去传统会使我们一无所有。”从“吾日三省吾身”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国有着极为丰富的德育材料和优秀的德育传统。中国现代德育必须继承传统教育的精华,同时结合现代教育科学,发展中国特色的德育。中国传统文化对家庭的重视、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强调正直勤劳勇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谈信息化技术和幼儿园语言教育方式的结合

  • 下一篇文章:如何帮孩子寻找分享的快乐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浅析中国国情对德育的要求”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浅析中国国情对德育的要求”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谈愉快教育在美术教学中情感的培养...
  • ››如何在国际化背景下加强我国高等航...
  • ››浅议中世纪大学给现代高等教育的启...
  • ››基于网络的教育电子政务建设
  • ››在几何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 ››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 ››农村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与...
  • ››农村初级中学数学成绩分化的分析与...
  • ››浅论数学教学应唤起学生主体意识
  • ››小学数学教材建设之我见
  • ››浅析中国对越直接投资的潜力分析
  • ››浅析中国城乡税制格局的演变
  • ››浅析中国国情对德育的要求
  • ››浅析中国的行政赔偿法律制度
  • ››浅析中国现行外汇管理法规的特点
  • ››浅析中国特色法制现代化道路
  • ››浅析中国摇滚的人生哲学——灵魂似...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