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摘要:从黑龙江省部分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来看,黑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本省产业结构基本是相适应的,已形成以加工制造、信息技术、农林牧渔、医药卫生为主体的专业结构,专业设置聚集度较高,复合型专业开始增多。但由于城乡之间产业结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存在差异,因此在城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上存在一定差异。依据“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议黑龙江省进一步加强涉农专业建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快新兴专业建设,职业学校也要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和联合办学力度。
关键词:黑龙江,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产业结构,专业结构,校企合作
基金项目: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10YJA880006),主持人:曹晔。
一、黑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基本情况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北部,现辖13个地市,其中12个省辖市,1个行政公署,65个县(市),其中县级市19个;877个乡(镇),其中镇462个,14488个村。2009年全省总人口3831万人,城镇人口2123.4万人,城镇化率55.4%。2010年黑龙江省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2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
近年来,黑龙江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基础能力建设明显增强。2010年,黑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410所,招生11.6万人,在校生36.0万人,毕业生12.2万人。其中,中等专业学校71所,职业中学186所,技工学校130所;建立高水平的农村职教中心64个、标志性职业学校10所、专业公用学生实训和教师培训基地10类30个。完成10大类50个骨干专业建设,有示范性技工学校11所和名牌专业60个。为了解黑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情况,收集黑龙江省32所中等职业学校(其中农村职业学校10所,城市职业学校22所)2010年的招生计划,对此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
(一)黑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总体现状
从全省三次产业看,201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302.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100.1亿元,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4505亿元,建筑业增加值595.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832.6亿元。黑龙江省一、二、三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2.2:53.9:33.9调整为2010年的12.7:49.8:37.5,第一产业比重基本保持不变,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说明黑龙江省在重视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在积极调整二、三产业结构。
由表1可知,所调查32所学校的一、二、三产业相关专业布点数分别为42、193、150个,其专业结构比例为10.9:50.1:39.0。相对于产业结构而言,第一、三产业类专业比例稍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职学校对于涉农类专业的认识不足,而第三产业类专业比例低则是因为黑龙江省还处于经济转型阶段,服务业的发展步伐尚需加快。总体看,黑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与本省产业结构基本是相适应的。
(二)黑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主要特点
1.形成了主体专业结构
调查显示,加工制造、信息技术、农林牧渔、医药卫生四个专业布点数分别为97、76、40、33个,这四个专业占总体数量的63.89%,成为主体专业。黑龙江是一个农业大省,有“东北大粮仓”的美誉,且森林、土地、草原等资源丰富,近年来正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总体来看,黑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相吻合。
表1 2010年黑龙江省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情况统计
 资料来源:根据黑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201 0年招生计划数据统计和计算
2.专业设置聚集度较高
在所调查的学校中,无论从总体来看还是分城市和农村两类来看,加工制造类和信息技术类专业都占据非常大的比例。在黑龙江省职业学校发展早期,许多专业之间的关联性较差,专业建设特色不明显,经过近年的调整,现在许多职业学校各专业之间的关联性增强,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依托重点专业或特色专业来加强专业建设,提升了专业聚集度,提高了教学资源利用效率。如哈尔滨第二职业中学,形成了计算机、美工、烹饪、旅服、机电、财会等六大专业部类,且每一类内部各专业之间都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3.复合型专业开始增多
随着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为适应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的趋势,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许多学校设立了复合型专业,专业的综合性较强。如焊接技术和自动化专业,培养的就是不仅仅懂得实际的焊接操作,还懂得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完成操作的高技能人才。类似的专业还有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机械加工与数控技术应用等。
4.长线专业和短线专业并举
近年来,黑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在“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指导下,不仅下大力气办好学历教育,而且积极参与到国家劳动力转移培训当中,并针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开设了电子计算机操作、电工、焊工、电子商务等非学历的短期培训,如绥芬河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就开设了包括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文化艺术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等四大类共18个专业的短期培训,时间1个月到半年不等。这种长线与短线专业并举的办学形式,促进了学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实现了长短结合、学历与非学历并举,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一个新方向。
5.新型专业设置较少
从表1中可以看出,所调查的32所中职学校中,国家专业目录中的19个专业大类涉及到了16个,其中的运动与健康类、司法服务类及其他类新专业没有涉及。2010年国家中职学校专业目录较2000年的专业新增了85个,在所调查的32所学校中,共涉及到了15个专业,占新增总数的11.2%,比例偏低,且这些设置的新型专业大多数分布在信息技术类专业中,占39.5%,分布在其他专业类别中的新型专业数量较少。
6.校企合作和联合办学取得较大进展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联合办学是克服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不足的有效途径,从调查看,32所中职学校有18所在校企合作和联合办学方面开展得比较充分,占总数的56%。
7.专业设置与区域特色产业相适应
以旅游服务类专业为例,黑龙江省由于其特定的地理气候环境,旅游业日渐发达,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比例不断提高。黑龙江省降雪期达4个多月,冰雕、雪塑、冬泳、冬钓、滑雪等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森林覆盖率达42.9%,居全国第一,可开发系列森林旅游产品;江河湖泊网络四布,开发价值巨大;西部和东部草原辽阔;农业观光旅游资源富集;野生动植物区系繁多;历史人文资源特征明显,民族文化风情浓郁;对俄边境旅游拥有优势,城市观光富有特色。
32所学校的专业设置中,旅游服务类专业布点数为32个,招生人数为2364人,占招生总数的10.07%。这反映出这些中职学校对于本省丰富的旅游资源日益重视,着眼于旅游业的发展,重视专业设置与区域特色产业的联系。2010年黑龙江省中职学校各专业大类招生情况见表2。
二、城乡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对比分析
表2 2010年黑龙江省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招生统计数据分析
 资料来源:依据黑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2010年招生计划数据统计和计算
由于城乡之间产业结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存在差异,所以在城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一)城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特点
一是涉农类专业在城市中职学校中所占比例较低。在所调查的22所城市中职学校中,农林牧渔类专业所占比例仅为5.56%,招生数量也仅占4.27%。可见,国家出台的涉农专业免费教育制度对城市职业学校影响较小。
二是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类、旅游服务类及财经商贸类专业设置比例较高。在所调查的22所城市中职学校中,这四个专业布点数分别为71、53、29、18个,所占比例为28.17%、21.03%、11 [1] [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