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14%。这说明大城市工业企业较多,就业机会也多,而且第三产业专业比例较大,这与城市相对发达的服务业是紧密联系的。
三是城市学校办学规模较大,办学条件相对较好,且专业设置相对较全面。所调查的22所城市学校专业设置布点数为252个,招生总数为16880人,平均每所学校设置专业布点数为11.5个,平均每所学校招生767人。城市的各种信息来源较为丰富,就业市场覆盖面广,开设的新专业较多,其中不乏高新技术产业的专业。在这22所城市中职学校的新型专业设置中,以信息技术类专业为例,在2010年新增专业中,计算机平面设计和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设置数为17个,占总数的32.1%。新专业的设置在城市学校中比例较高。
四是合作办学在城市学校中也占有一定比例。由于城市学校条件较好,与外部联系也较广,在办学中一些专业与外省市甚至国外合办。例如黑龙江省林业卫生学校与德国合办了三个专业,分别为口腔修复专业、护理专业、眼视光与配镜专业。
(二)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特点
一是农林牧渔类专业所占比例提高。黑龙江是农业大省,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畜牧业和林业生产基地,这是涉农类专业设置的一个深厚基础。同时,2009年国家对涉农专业出台了免费政策,使得涉农类专业的设置比例明显提高。以齐齐哈尔林业学校为例,2008年学校设置的涉农类专业仅有林业、森林保护、园林、园林花卉4个专业,而2010年则增加到了包括农村经济综合管理、农产品保鲜与加工在内的12个专业。
二是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办学比例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黑龙江省的农村中职学校也开始寻求校企合作、联合办学、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力求克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不足。在所调查的10所农村学校中,有5所学校的联合办学发展得比较成熟,建立了稳定的合作模式。如桦南县职教中心就开设了青岛联办就业班、上海广达就业班、天津中环精密电机就业班等,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搭起了一座桥梁。
三是加工制造类与信息技术类专业依然是优势专业。在所调查的10所农村学校中,加工制造类专业布点数为26个,占总数的19.55%,招生数为1040人,占总人数的15.76%;信息技术类专业布点数为23个,占总数的17.29%,招生人数为1195人,占18.11%。可以看出,无论是专业设置数还是招生数都占较大比例。这两个专业一直是传统意义上的主体专业,社会需求量也比较大,许多农村地区的学生也希望通过学习一些专业技术达到在大城市企业找到工作的目的。这对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是新型专业设置比例不高。在所调查的10所农村学校中,共设置了9个新型专业,布点数为14个,仅占所设专业总数的10.5%。主要是由于农村学校信息相对闭塞,离发达的城市就业市场也较远,办学条件相对落后,所以新型专业在农村学校开展的步伐就相对慢一些。
三、黑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优化调整对策
依据“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所调查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现状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分析,黑龙江省中职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进一步加强涉农专业建设
32所中等职业学校涉农类专业在整体中所占比例仅为10.9%,基本接近全省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结构比例。但黑龙江省是我国现代农业先行地区,农业规模经营比例高,围绕松嫩、三江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和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中、高等职业院校应依托相关企业组建农业类职教集团,系统设计、统筹推进农业人才培养,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增强服务现代农业发展能力和水平。
(二)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黑龙江省是资源大省,就煤炭资源而言,全省75个市、县中,有29个发现有煤田或煤产地,包括许多重要的煤油焦炭产区。从所调查的资料中看,能源与新能源类专业设置数量仅占总体的0.26%,石油化工类专业也仅占1.82%,从满足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来看,可适当增加上述专业大类的专业设置数量。黑龙江省有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野生药材的产量也颇为可观,且省内有哈药集团等大型医药企业,而旅游服务类专业布点数仅为32个,所占比例为8.31%,医药卫生类专业布点数为33个,也仅占8.57%,这些专业的设置可以适当增加。
(三)加快新兴专业的建设
对于2010年新公布的专业32所学校仅设置了18个,占总数的21.2%,专业布点数为85个,仅占布点总数的22%。这显示了新专业的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但有些职业学校发展得比较快,如哈尔滨第二职业高中的动漫专业就是以市场为依托,与省内动画行业的巨头——智慧、新阳科技、神笔、司马卡通集团合作,成立了动画人才培育基地,实行“培训—实训—就业”一条龙。当然,在设置新兴专业时,切忌过分地求新求异,而应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密切关注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动向,做到有的放矢。
(四)专业建设要加强校企合作和联合办学
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既需要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既需要建立自己的实习实训基地,也需要依托社会力量开展实习实训,通过校企合作,依托企业开展专业实训,通过联合办学解决自身专业实训条件不足的问题。通过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黑龙江省依然有不少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存在着起步晚、发展不稳定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和联合办学的力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社会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07增补本)[Z].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3] 赵宝柱.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原则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1(2):77-79.
[4] 斯英.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