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摘要:借鉴国内外中职师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成功经验,依据多年中职师资职前培养的实践历程,针对准中职师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构建“三层次六模块”实践教学能力提高体系,即准职教师资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由基础技能层次、专业技能层次、综合训练层次组成,分别对应现代教育技术模块、实验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科技活动模块、专业技术证书模块和职业资格证书模块。
关键词:准中职师资,实践教学能力,实践教学体系
一、国内外准职教师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特点
(一)职教发达国家准职教师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特点
职教发达国家在重视职教师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学习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健全职业教育法律体系基础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以及独特的职教师资实践教学体系[1]。
1.确立了严格的实践能力与实践经验准入制度
职教发达国家为保障职教师资形成和发展其实践教学能力,在接受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之前就对其实践能力与实践经验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例如,丹麦规定要经历过学徒制培训,并至少要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挪威要求有技术工人资格,并至少要有4年以上工作经验;比利时的要求是大学毕业或职业学校毕业;卢森堡的要求是应具有高中毕业水平,并至少要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瑞典要求必须是企业的技术人员,并至少要有4年以上工作经验;冰岛要求具有至少2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德国要求学生入学前要参加为期几个月的实践或职业培训,并获得实践经验的证明;澳大利亚的要求是具有3~5年从事本行业工作的实践经验[2]。可见,生源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是接受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前提条件。除此之外,无论是欧盟各国,还是美国、韩国、日本也都确立了接受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生源标准,把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作为接受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人口标准,从而有效地保障了职教师资实践教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2.培养过程注重实践教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在接受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阶段,在生源实践能力与实践经验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例如,德国的理论课教师在为期2年的第二培养阶段,有2/3的时间在职业学校里由导师带领进行见习教学;韩国技术大学4年制的常规职教师资培养课程中,实习课占58%,比一般的工程学院实习课多3倍以上,目的是保证实践教学的时间和水平;挪威实训课教师的培养是以工厂或公司为基地,通过学生与培养单位签订学徒合同的方式进行,对实训课教师的管理独立于学校管理系统之外,自成体系,他们接受当地教育部门的直接管理,与学校是合作的关系[3]。其他职教发达国家也都在培养职教师资过程中采用了教学实习、教学见习等多种实践教学方式,使其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
(二)我国准职教师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特点
我国在职教师资生源接受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之前,对其专业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没有任何要求。为了系统地培养职教师资的实践教学能力,各职教师范院校构建了不同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4]。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同时,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力度,使职教师资不仅形成专业理论教学能力,还具有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
例如,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内和课外两个部分,课内实践教学环节主要由与理论教学密切相关的单项技能教学和专业技能教学构成,课外实践教学环节由两课实践和社会实践构成。重庆文理学院应用技术师范学院构建了“四位一体”的职教师资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体现为两素质两能力,即教师专业素质、专业基本素质、专业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构建了三训练(科研能力训练、专业能力训练、教师职业能力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通过完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工程实践教学活动、建立工程实践管理、改革工程实践教学方法、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师资队伍等,构建起工程实践教学支持体系。
二、国内准职教师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践教学手段简单陈旧,实验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
近些年来,中职学校实践教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还存在明显不足。调查显示,部分熟练和还不熟练使用实验仪器设备的教师占30.77%[5],这说明准职教师资培养院校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滞后于中职学校的发展,未能及时引进新设备、新仪器,学生未能掌握新工艺、新流程,实验教学手段简单陈旧。调查还显示,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认为其实验教学能力和水平一般的占63.25%[6],这一方面说明职教师资培养院校的实验教学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准职教师资培养过程中存在注重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轻视实践动手能力训练的问题。
(二)缺乏指导实习实训和毕业综合实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在中职学校的课程中,职业技能课程占有一半学时,而中职生职业技能的获得主要通过实习实训教学。调查显示,部分或不具备指导实习实训和毕业综合实习能力的专业课教师分别占30.77%和43.58%[7]。这说明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中有1/3欠缺或不具备指导实习实训和毕业综合实习能力。说明职教师资培养院校注重准职教师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其掌握操作流程和操作技术,但忽略了其作为未来中职教师需要指导能力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三)指导活动能力不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较低
调查显示,未指导过课外科技活动和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专业课教师分别占23.93%和35.04%[8]。这说明准职教师资培养院校此类活动缺少,尚未积累指导课外科技活动和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实际经验。“双师型”是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外在表现形式,既要求其具有教师职业资格证书,还应具备与所从事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调查显示,在上学期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仅占19.66%[9],这说明在上大学期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职教教师所占比例较低。
调查显示,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自评实践教学能力“一般”或“较差”的占47.01%[10]。这不仅说明中职师资实践教学能力职后培训不够,也说明职前培养不足。因此,要突出抓好准职教师资实践教学能力职前培养这一环节,使其进入中职学校之前就具备基本的实践教学能力。
三、准中职师资实践教学能力提高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针对当前准职教师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准职教师资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经验,构建并实施实践教学能力提高体系。
(一)“三层次六模块”实践教学能力提高体系的构建
在多年的准职教师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中,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构建并实施了“三层次六模块”准职教师资实践教学能力提高体系,如图1所示。
准职教师资的实践教学能力结构包括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和职业综合技能三个要素,由低至高形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础技能层次,以训练准职教师资基本教学技能和实验教学技能为主;第二层次是专业技能层次,以训练准职教师资形成专业技术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为主;第三层次是综合训练层次,以综合实习训练为主,进行职业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技术训练,使准职教师资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各层次由基本技能到综合能力依次提升,由简单技能到复杂技能,由单一技能到多种技能,既掌握了实践技能,又形成了实践教学能力。
 实践教学能力提高体系包括六个模块:一是现代教育技术模块。旨在训练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与维护等基本实践技能和教学技能。二是实验技能模块。职教师资各专业要开设包含大量技术内容的课程,要完成大量 [1] [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