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摘要: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是中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地理学科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既有文本资源和实物资源,也有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通过发挥教师在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核心作用,激活学生生活体验,让学生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承载者,并将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与地理课程资源整合,以弥补实物性课程资源的不足,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地理学科作为现代七大基础学科之一,其作用和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是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主要阵地。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个亮点,地理学科如何与时俱进、怎样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然而,在当前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现状中,中学地理尤其初中地理学科处于尴尬地位,部分地理教师失去信心,对地理课程资源认识不足,更谈不上开发课程资源为地理教育教学服务了。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地理课堂是每位任课教师都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积极探寻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策略势在必行。
地理课程资源是指具有地理课程意义的、有利于地理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地理课程人力资源、地理课程财物资源以及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它们是保证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同时他们获得的途径也是多元化的。
一、地理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
所谓地理课程人力资源,就是指地理课程活动范围内的所有参与以及能够参与,并有利于地理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人力的总和,包括教师、学校管理者、学生、家长、社区人事、学科专家等。地理课程活动的实施依赖于人才,而人才来源于对地理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
(一)努力发挥地理教师作为课程资源核心的策略
教师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学校最具创造性的课程资源,是所有课程资源的核心资源。任何课程改革缺乏教师的支持都是不成功的。现代教育越来越专业化,教师资源不是一般的社会人力资源的一方面,教师本身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协助学校开发建设课程资源。
就地理这一专门学科来说,地理教师无疑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地理教师决定着地理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既是课程实施的首要基本条件性资源,也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地理教师的素质状况直接决定了地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利用程度及水平。从这一点来看,可以说教师是最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理应在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起重要主体作用。
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地理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自觉性。转变教学观念首先要求教师的观念从选拔性的“应试教育”向全体性的“素质教育”转变。当然,在现有的考试制度没有大的改革之前,应试教育的思想不会有根本的转变。要使以素质教育思想为奠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真正深入人心、变成行动:一方面,变革考试制度,使它能够更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成绩,反映出教师的业绩。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和培训,解决教师现代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问题,而且使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只有地理教师具有素质教育观念,而且懂得初步的实施课程资源开发的技术时,地理教师才会主动自发地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
2.建立健全培训体系,提高地理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建立以课程开发为主的教育业务培训体系,提高地理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促进培养机构与中小学教育实践相结合是有效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的主渠道。通过教育和训练提高教师的素质,是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的重要内容。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是教师素质提高的必经途径。只有长期培训,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根本宗旨,才能提高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才能期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大胆开拓。
3.建立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在人本管理中激发发展内需。学校要努力营造激励人、发展人的管理文化。学校发展的角度不强调“管”而强调“导”,放弃“压”主张“拉”,由技术理性向解放理性升华。首先,学校的发展目标要尊重个人发展目标,相互尊重、关怀,建立亲密、融洽、友好的关系,防止内耗,形成团队合力,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尽可能提供条件。其次,构建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实行平等竞争,构建弹性工作制度,实施人文关怀。改变评价体系,让教师在愉悦的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展潜能,实现生命价值。
(二)树立学生本身就是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的策略
学生作为地理课程建设的主体,表现为:首先,学生是地理课程活动不可缺少的要素。学生的经验水平、知识状况、思想意识、情感状态等都是地理课程活动最基本的资源。其次,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是主体,他们创造校园文化的过程,就是加工课程资源的过程。
每一个孩子踏入学校时,都带着他过去生活的烙印:他的经验、情感、兴趣。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与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有不同的经验,生活在高原、平原、山区、海边的孩子其经验也各有不同。教师需了解学生的原有经验以及他们此时此境的兴趣、学习动机、对于学习的预期等,需要了解所教授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经验如何融合,以促进学生新知的生成,并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促进学生新经验的增长。依据这些背景准备教案,学生才会学得轻松、学得迅速、学得牢固,并且可以感受到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故而,对不同的学生讲授同样的思想,就需要根据其特殊的经验背景,相应地调整所用例证与讲课方式。
1.激活学生生活体验,开发生命载体课程资源。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和长处,都有不同的经历和体验,他们本身就是一部很好的活的地理教材。这种生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具有内生性,可以能动地产生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教育价值,在教学中有特殊的作用。学生自身创造性智慧的释放和可能价值的实现是课堂教学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为此,教师应树立学生个个都潜藏着丰富教育资源的理念,通过开发学生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的课程资源,改变学生在课堂的存在形式,使学生从课堂的消费者变为积极的贡献者。地理知识琐碎繁多,读图析图抽象复杂,一定要根据课标、教材、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激活学生生活体验。地理教学中可以采取设问、讨论、竞赛、角色体验、计算、表演、实验、游戏、竞赛、小组探究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如在学习“中国的旅游业”时,可以从学生旅游过的地方入手,开发学生的经验资源。“你外出旅游过吗?走过哪些地方呢?这些地方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又有什么收获呢?”去过九寨沟的学生谈到那里的童话般的世界,去过东北的学生谈到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世界,去过西北的学生谈到那里遍地黄沙的景观和西北民族风情……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大家的不同感受总结旅游的好处,以及发展旅游业的好处。
2.运用项目学习,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运用项目专题学习法开发课程资源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通过项目学习,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开发社会综合性的素材资源,并使静态的地理知识活化,使学生知识通过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变得鲜活、丰满且深刻。
3.精心设计地理专题活动,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