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了解社会、了解生存环境的过程。因此,地理课程应注重地理专题活动的设计安排,从其新颖独特、贴近生活、服务生活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学生不仅学会了教材中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观察、分析、交流、创新,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组织地理活动小组,对学校附近的自然地理状况进行系统性的调查,了解河流、气候、植被、动物、农作物、矿产、环境污染、人口、经济发展、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情况,并写出专门的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鼓励和指导学生将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的结果,编辑成地理小报、地理墙报、板报,布置地理橱窗。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广播站或有线电视网、校园网传播自编的有关节目,并提倡校际地理课程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4.利用突发事件,开发隐性课程资源。在教育过程中,时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突发事件,这些事件往往蕴涵着深刻的教育内容,提供开发课程资源的契机。应善于利用事件本身蕴涵的教育因素,因势利导,让新课程中无法预见的、从未经历的教学情景,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例如,学习“从世界地图上得到启示”内容时,突然学生提出图中南极洲所有位置都在南极附近,但为什么说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是与南极洲曾位于较低纬度气候较为暖湿有关,这不矛盾吗?这一发问是教师始料未及的,但及时捕捉这一信息,引导学生回去查阅相关资料,并于第二次上课时交流。结果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许多有关南极洲以及板块运动的资料,充实了本单元的课堂教学内容。
(三)注重对学生家长资源开发的策略
学生家长对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可起到评价、监督作用。另外,家长本身也是一种人力资源。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生活感受、职业体验中的不同感悟是地理课程资源的补充,把它们充实到地理课程资源中来,一定会使地理课程资源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更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四)注重对社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策略
社区是一个蕴藏着丰富智力资源的地方,它包含了最接近学校师生学习和生活实际需要的校外资源,社区地理教育资源是地理课程开发所需的重要资源之一。社区中的各行各业的人士,他们中有很多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他们能够从不同的工作岗位和环境出发,为学校提供源源不断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是动态的、新颖的、贴近生活的,是不可多得的地理课程资源。因此,应该尽量为社区人士提供方便的方式和途径,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来,让社区的资源源源不断地流入学校中来,为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增添新鲜的血液。
二、地理课程财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
地理课程财物资源包括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其中,地理物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指通过大规模的研究发现并整理一切可利用的地理课程物力资源,为地理课程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夯实基础。物力资源是个广泛的概念,它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除了上面配发和学校购买外,还可以通过师生共建,包括一系列的校园内地理教学设施、仪器、地理园地等。
(一)建立校内地理课程资源库
通过调查,掌握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的情况,分门别类地建立地理课程资源档案,并逐步建设地理课程资源库。
1.地理教学图件。初中地理教学所必需的图件有:世界地形图、世界政区图、东西南北球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中国交通图、中国矿产图、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图、本县(市)地图、世界景观图片、中国地理景观图片等,还包括地质地貌图、气候图、河流图、植被图、海洋图、人口图、城市图、有关区域图、遥感影像图等。
2.地理教学模型和标本。如地球仪、等高线地形模型、各大洲地形立体模型、中国地形立体模型、主要矿物和岩石标本、土壤标本、动植物标本、有关的地形模型等。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制作地形模型和等高线地形模型。
3.地理教学器材。如卷尺、铁锤、罗盘仪、普通望远镜和天文望远镜、照相机、小型摄像机、电视机、VCD及DVD、幻灯机、投影机、微机扫描仪等,还包括一定数量的航空图片和卫星图片等。
4.图书资料。包括各类地理书、地图册、地理风光景观画册、教学软件、VCD及DVD光盘、幻灯片、录像带等。为了贯彻地理课程标准,实现地理课程教学目标,可购置一系列的地理知识读物,供学生课外阅读。
5.相应的管理系统。对学校地理课程资源进行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列出各种资料物件的清单,建立起严格的管理制度。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地理课程资源,积极开展各种地理课外活动,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课堂面向社会。对于现有的地理课程资源,应当不断补充和更新。
此外,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等也是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注重地理课程资源的积累和更新,除添置必要的地理教学图书、设备以外,还应自制各种地理教具、学具,开发各种地理教学软件,不断扩大地理课程资源库的容量。在有条件的学校,要逐步完善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所需的软硬件设备(空间定位系统接收机、遥感图像、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相关的硬件设备等),提高地理课程资源库的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地理教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重视对地理教科书的开发与利用
地理教科书(教材)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依据,提倡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并不意味着可以将教科书束之高阁,相反教科书直到现在仍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地理教科书的开发与建设要符合时代的要求,教材只有在题材、内容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才能发挥其核心课程资源的作用。
1.增强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习与生活有关的地理,关注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根据交通图选择出行路线和交通工具,根据旅游景观图选择游览路线,根据地图比例尺估算两城市的距离,根据天气预报安排生产与出行,防灾、减灾、保护环境等知识。
2.充分利用新教材插图。如由人教社编写、出版的七年级地理新教材配以大量的图片,上册有彩图132幅,下册有157幅,共计289幅图,图的种类很多,有示意图、素描图、景观图、统计图、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这些图表都服从于教学目标的需要,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与审美情趣。
3.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注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结合教材提供探究和技能训练,七年级教材共安排了83次活动,196个活动内容,其中145个读图分析、动脑思考,24个动手活动项目(小制作、模拟演示、计算、绘图、填表等),14个分析材料,5个联系生活,8个谈感想,另外还有42份阅读材料。可以说在每一个课题都安排了“活动课和阅读材料”,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旨在拓宽学生的地理学习视野,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并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团结协作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也有利于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当然,地理教材并不是唯一的地理课程资源。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课程不等于教材,教材不等于课程,教材只是课程的一部分。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的课程),也就是说课程不再是特定的知识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
2.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