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育论文教育学
   藏传佛教中的终身教育思想研究      ★★★ 【字体: 】  
藏传佛教中的终身教育思想研究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7-03 18:41:25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 要:藏传佛教是藏族社会最重要和最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藏族社会的传统教育也深深受到藏传佛教哲学和方法论的影响,本文针对藏传佛教中的终身教育思想阐述一些个人的观点和认识。

    关键词:藏传佛教;传统文化;终身教育

  Abstract:
Tibet traditional education focuses on Buddhism education,which includes profound lifelong education concept,but how does it embody to people?This article will explain my personal opinion based an explanation of basic concept of Buddhism.

Keywords:Tibet traditional Buddhism;tradition;lifelong education

      藏传佛教文化博大精深,本文主要是对其中的终身教育思想阐述一些个人的观点和认识。

    一、藏传佛教文化的开放性

(一)六道轮回与因果报应的观念六道轮回主要是指心识的连续迁移性,凡是有灵识的生命,他某一世取得的身体只是生命暂时呈现形式,它只不过是心识临时的居所。借助特殊的因缘,身体从产生到灭亡都是自然规律。心识由于受业力的牵引,在六道中不断轮回。

    (二)人身难得

在善趣中投生为人是难上加难,尤其是投生为“十圆满”、“八有暇”的人身的机率近乎为零。寂天菩萨把转世为人比喻成:“如海中盲龟,颈入轭木孔,人身更难得。”一名佛法弟子,此世的唯一目的应该是珍惜人生,如法修行,以求从轮回中解脱,并且证悟佛菩萨境界。

    (三)众生皆具佛性

什么是众生皆具佛性呢,就是说众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性,在这一点上众生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如《喜金刚续》中所说:“众生即是佛,但为外障蔽。外障若清除,众生仍是佛。”如果能够清除贪、嗔、痴等诸惑,众生皆可以成佛。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佛教的开放性,在修行上佛教包容众生,不分贵贱,每个人学佛的机会都是均等的。

    (四)慈悲救世的菩提精神

慈悲救世的菩提精神就是佛教最根本的利他精神,没有这种精神,佛教中所说的成佛之路也就无从谈起。

    二、终身教育思想

(一)什么是终身教育从“摇篮到墓地”是终身教育的代表性口号,这个词汇最初由法国成人教育家保尔·朗格朗(PaulLengrand)提出,它主张将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教育应是人的一生在不同阶段互为衔接、整合的终身过程,时时是学习之时,教育与学习从幼儿、少年、青年、壮年、成年或从学前、小学、中学、大学、成人教育、老年教育,可以说从生命之始到生命终结,无时不在,活到老,学到老。同时教育无处不在,也就是说处处是学习之所,即冲出教育学习只能在学校里进行的狭隘局限,强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都是人终育和学习的机构和场所。

    (二)终身教育与构建学习性社会

从社会角度理解,终身教育是社会治理机构提供的均衡的教育机会和教育激励机制,即政府和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组织为个人的终身学习提供多样化的、便利的、相互沟通的学习组织形式、丰富的学习资源,开发激励人人都热爱学习、分享学习过程与成果的制度。“社会教育化”,就是通过构建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大教育网络,使教育的功能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以满足社会成员的教育需求,促进社会教育一体化的过程。

    (三)终身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使人不断完善终身教育就是让人不断完善和不断进步的教育,也就是让人的技术日趋先进,道德日益高尚的教育

    三、藏传佛教中的终身教育思想

(一)佛教的轮回观念使得时间跨度趋于无尽六道轮回,是特指有情世界的生命体在因果报应的支配下从生到死无穷无尽的生命流转形式,因此人的一生与不过是漫长生命流转中及其短暂的一个瞬间。由此可见,人的一生应该是抓紧机缘,穷尽毕生的时间用来学习和实践佛法。

    (二)佛教慈悲救世的理念让教育的关怀无处不在菩提心的实质就是忘我的慈悲救世的精神,所以,凡是佛教的大乘弟子就应该无时无刻无条件地关心和帮助其他生命,而所有的助人行为中功德最大的又是教人明白佛法道理,使人修习佛法,故佛教的教化是无处不在的。

    四、结束语

从以上研究中我们看到了藏族传统教育,尤其是藏传佛教教育中包含的终身教育思想是如何表现的。终身教育这个名词虽然问世不久,但其中的核心思想却早已在一些传统古老的教育体系的教育方式方法中有体现,而保尔·朗格朗等人所做的只不过使用现代的语言把它加以整理和诠释罢了。

    参考文献:

[1]宗喀巴著,发尊译.菩提道次第广论[M].青海民族出版社,1998.

[2]寂天.入菩萨行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3]喜饶嘉措.喜饶嘉措文集[M].青海民族出版社,1982.

[4]图官?洛桑却吉尼玛.宗教源流史[M].甘肃民族出版社,1984.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浅析班级管理的组织结构

  • 下一篇文章:区域教学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藏传佛教中的终身教育思想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藏传佛教中的终身教育思想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浅谈高中数学中的几何概型
  • ››关于新理念观照下的评语创新
  • ››关于建设终身教育体系评价指标体系...
  • ››关于欧洲远程教育“国际课程交流”...
  • ››关于国外远程教育合作研究的现状
  • ››新课标下思想政治课创设“问题情境...
  • ››关于教师绰号:尴尬中的教育价值分...
  • ››新时期教师队伍管理应突出师德建设...
  • ››《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与创新思考...
  • ››儿童阅读的去功利化与成人责任
  • ››藏传佛教中的终身教育思想研究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