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了家电维修、采矿技术等18个专业,2009年,毕业生在本县工业园区就业率达100%。
这些举措促进了云南省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十一五”期间,全省先后组建了31个职教集团,新建12个职业教育园区,2010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67万人,已超过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
二、民族贫困地区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从云南的调研情况来看,由于民族贫困地区的地方财力、人力资源有限,教育经费短缺、师资力量不足、校舍建设任务重、学生营养水平低等问题比较突出,集中办学的一些后续问题也开始显现。这些困难和问题在全国其他民族贫困地区也普遍存在,应引起关注。
(一)办学成本高,州县财力弱,教育经费支出压力大
云南省山区、半山区占国土总面积的94%,群众居住高度分散,交通不便,有5个州人口密度不足55人/平方公里,农村中小学校均规模偏小,经过多年调整之后,目前农村学校教学点还多达14059个(其中,“一师一校”校点仍有3063个)。由于山高谷深,人口居住分散,交通和通讯不便,造成教点分散,办学成本高。另一方面,全省129个县(区市)中,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7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7个,有90个县(区市)的财政需要上级转移支付维持基本运转。这些县普遍财困民贫,教育基础薄弱,巩固提高义务教育任务繁重。
由于大部分州县财力有限,省级财政压力较大。在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处理教育均衡和整体教育质量之间的矛盾,全省义务教育阶段生均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生均校舍面积、生均仪器设备等多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些指标还低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例如,云南省2009年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除中等职业学校以外,其他都低于全国平均值,也低于内蒙、新疆、宁夏等民族地区。而且,省内民族贫困地区的水平又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校舍数量、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仪器等达到基本要求所需的经费投入面临巨大压力。
云南省2009年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与全国比较(单位:元)
普通小学 普通初中 普通高中 中等职业学校 全国平均 743.7 1161.98 831.59 1164.43 内蒙古自治区 1141.08 1669.06 1243.23 1330.93 广西壮族自治区 453.28 727.95 430.25 1319.76 西藏自治区 1187.31 2200.34 824.76 1052.86 宁夏回族自治区 777.41 1763.65 2268.76 1587.4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122.87 2483.64 1923.02 1438.28 云南省 584.91 995.32 876.71 1400.26
资料来源:2009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表。
(二)民族教育和职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全省初中生师比为17.65:1,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特别是双语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缺乏问题突出:
一是双语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云南省25个世居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水族已通用汉语外,其余22个少数民族共使用26种语言。全省少数民族人口中有600多万人的地区不通或基本不通汉语,约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43%。在这些民族地区,教师授课必须采用双语,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目前双语教师严重缺乏。
二是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严重缺乏。2010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20605人,生师比32.5:1,与教育部16:1的要求有很大差距,而且差距呈逐年扩大之势。尤其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成为影响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技工学校、技师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三是民族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收入和福利待遇与城市教师还存在一定差距,教师住房无保障,现行的轮岗或任职政策无制度性保证,优秀教师难以扎根下来,教师队伍不稳定。
(三)不安全校舍改造和标准化校舍建设难度大
特殊的地理地质条件,加上地方政府财力弱,使得云南省民族贫困地区校舍建设任务重,难度大。
一是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重。全省抗震设防烈度达7~9度的国土面积占89%,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按照新的校舍标准,经排查鉴定,目前全省不安全校舍面积高达3442.6万平方米,占全省中小学校舍总面积的68%,另有1770所中小学受地质灾害威胁,校舍安全隐患十分突出。
二是标准化校舍建设任务重。部分农村学校校舍不足,配套用房不足;许多学校的图书仪器设备等还没有按标准配备,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全省小学、初中生均图书不足10册,没有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小学和初中的体育、音乐、美术器材配备达标率分别为40.2%、32.5%、30.1%和61%、50.5%、47.5%,配备不足;全省小学和初中校园建网率分别为0.8%和10.8%,处于较低水平。
三是地方配套能力弱。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云南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和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点多、面广、战线长,再加上建材和人工工资上涨,现有的补贴标准相对较低,州、县配套资金困难。如大理州5年内要全面消除现有265万平方米的不安全校舍,资金缺口达11亿元,地方资金配套能力弱会直接制约工程建设进度。
(四)集中办学后续问题比较突出
集中办学,使得学校规模大,非教学管理任务重,出现了一些新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一是生活教师人手不足,工作任务重。在农村寄宿制小学,专职生活老师很少,大多是授课老师兼任生活老师,既要上课,又要负责大约上百名学生的生活。老师们夜间要巡查,白天还要承担教学任务或者办理其他业务,常常连轴转,工作负担重。
二是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缺乏。由于没有编制,后勤管理和安全保卫人员普遍缺乏,一些学校后勤配套设施没有全部到位,学校饮食、安全管理跟不上,不能满足集中办学后学校教学和师生生活的需求,特别是低年级寄宿学生交通安全、生活管理和亲情培养还存在问题。
三是对教师和班主任的激励不够。相对于走读学校的老师,寄宿制学校的教师与班主任对学生的付出更多,尤其是生活管理、情感关怀等方面。而这些在现有的考核体系都没有涉及,学校和教育部门对寄宿制学校教师的考核重点还是可量化的教学工作量。由于激励不足,教师在工作中往往缺少持久的责任心和耐心。
四是增加了农村贫困家庭的负担。学生寄宿之后上学距离延长了,家庭需要额外支付交通费、食宿费以及承担道路交通上的安全风险。贫困地区的寄宿生家庭虽然可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和生活费的减免,但是由于有其他费用支出,学生寄宿实际上还是增加了一些农村贫困家庭的负担。
(五)学生营养水平低
云南全省家庭贫困的中小学生约350多万,占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在少数民族地区,许多农村家庭仍在温饱线上徘徊,对学生的营养投入不够。另一方面,学校撤并使寄宿制学生增多,但由于财政补助资金有限,一些地方只得降低补助标准以覆盖所有寄宿生,或者由寄宿生轮流享受补贴,降低了补助水平和营养水平。从调研情况来看,云南省目前只有70%左右的寄宿制学生能享受生活补贴,而且补贴标准较低,孩子们不能保证每天一个鸡蛋,一杯牛奶。同时,学校供餐缺乏专业指导,难以实现均衡营养。
另外,寄宿生的伙食供应增加了学校在食堂员工、水电煤等方面的执行和管理成本,但现有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并没有将这些纳入保障范畴,制约了学生营养投入的增加。
三、进一步加快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公平发展的政策建议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实施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时期,也是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统筹推进教育资源向民族贫困地区倾斜,使民族贫困地区人民与全国人民共同享受教育改革成果,民族贫困地区教育与全国教育共同发展,使民族贫困地区孩子与全国孩子共同成长。
(一)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着力改善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条件
鉴于民族贫困地区地方财力困难的实际,进一步发挥中央和省级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