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转化的原则是理论成果转化活动得以顺利展开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指导着在成果转化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决定着成果转化活动的成效。在思想政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转化的过程当中,只有坚持其原则,才能保证转化的方向正确,才能使得转化活动又快又好的进行。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转化;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是为了使人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道德而对人们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进行探索和研究取得的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创造性结果。其成果转化的过程就是将成果的文字信息内化成接受主体的意识并且外化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的转化,有利于促进理论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实现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的转化,拓展受益者的广度、深度和效度。这个复杂的转化过程中,必然需要一些原则对其进行指导,以确保转化正确和有效的进行,本文就试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转化的原则进行粗略的探讨。硕士毕业论文 所谓原则是指,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准则。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转化的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转化过程中所依据的法规和标准,它不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转化规律的外在显示,也是转化的内在依据。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转化的实践过程起直接导向性的作用。
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转化的过程当中包括的原则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高实效性的原则、加强针对性的原则、坚持渐进性的原则四个基本的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在党的思想路线中是达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同样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转化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中国国古代教育学家朱熹也说过:“为学之实,同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然欲行而未明于理,则其践履者又未知其果何事也。”所以,理论成果必须和实践相联系,理论如果脱离实践,就会变成空洞的理论。实践如果脱离理论,实践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转化的根本目的就是用正确的理论教育、武装和掌握群众,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是为了回答群众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指导群众的社会实践,让理论成果的内容为群众所信服、理解和接受,成为群众手里锐利的思想武器。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转化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是要从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现实的实际情况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反映和折射社会变化发展的人的思想意识也是随着实际情况的发展而变化的。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关注人们的思想动态,分析和把握人们思想变化的原因和特点,弄清楚人的基本需求,而不能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观愿望或者臆想出发。
2.提高实效性的原则
实效性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转化成功与否的基准和标尺,是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转化效果的客观依据。“实效”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实际的效果”。在张耀灿、郑永廷等著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主要指方法的可操作性,在实践中的可行性,产生良好结果的可靠性。”[2]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转化要遵循提高实效性的原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成果转化要遵循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的可操作性,变成社会生产力和产生社会效益的可行性,提升人们精神素质和维护社会安定的可靠性的原则。
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转化的过程中要坚持提高实效性的原则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到“以人为本”。“2003年12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3]成果转化是以实现转化主体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为落脚点的,所以要能真正为转化主体所用,满足其内在需求,尊重其主体地位。现实生活中的人都是有需要的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自身需要的驱动下进行的。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转化的实效性要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需要的重视,明确其在实践生活中对理论成果需求的动机,将成果转化贴近主体的实际生活,调动其对转化成果需求的积极性。
3.加强针对性的原则
加强针对性原则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转化要从转化的接受对象的自身特点出发,根据其不同的知识层次、思想状况、性格特点予以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原则。早在宋代的思想家朱熹在《答吴晦叔书》中曾做过总结:“盖古人之教,自其孩幼而教之以孝悌诚敬之实,及其稍长,而传之以诗书礼乐之文。皆所以使之即夫一事一物之微,各有以知其义礼所在,而致涵养践履之功也。此小学之事,知之浅而行之小者也。及其十五成童,学于大学,则其洒扫应对之间,礼乐射御之际:所以涵养之者,略以小成矣,于是不离乎此,而教之以格物而致其知焉。……此大学之道,知之深而行之大者也。”由此可见古代学校教育中,教育者就已经根据受教育者智力和思想道德发展状况安排教育内容了。然而在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在设定教育目标上存在者“一个目标、一个规格、一个模式、一个要求”的误区。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转化的过程中,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加强转化的针对性,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转化规律的客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转化的接受对象是人,人具有层次性和个体差异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转化遵循提高针对性的原则不但要注意区分接受对象的层次,防止转化的成果超越接受主体的思想觉悟水平。还要注意转化接受主体的个体差异,转化个体所受的生长环境和社会影响不同,所形成本身的兴趣爱好和思想状况也不同,在转化的过程中要根据他们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转化方法和转化途径,做到有的放矢,处理好一半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4.坚持渐进性的原则
“渐进”就是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由里及表逐渐发展、逐渐完善的意思。渐进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步递增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转化并不是通过一次成功的转化就能使转化接受的主体的思想和行为发生改变的,它产生的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同步效应。因为接受转化的主体思想观念的转化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一定量的积累,一般不会发生显著的变化。特别是涉及到转化接受的主体一些深层次的思想观念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和理想信念的树立以及道德情操的养成都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都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呈现出来,而是需要一段长时间或者较长时间的积累并且经过其自身的内化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转化坚持渐进性原则要做到在转化过程中运用多方面的手段和载体使转化主体的思想收到“综合影响”,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转化工作渗透到各个社会环境中去,通过潜移默化、寓教于无形的形式循序进行。使思想政治教育从显性教育变成隐性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转化的效果从隐性效果变成显性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转化的原则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形成的,它体现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这些转化的原则贯穿于转化活动的全过程,涉及到转化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约束和指导着主体思想、行为的变化和发展。
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转化的过程当中,转化主体和接受主体都必须遵守这些准则,并且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观察和处理问题。葺〔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黄建军.坚持以人为本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M].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