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争端和纠纷;二是搁置争议,共同发展促进领土争端的和平解决。为此提出了积极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理论。这个理论的要点为:一是开展南北对话,南北对话的关键在于,北方的发达国家要拿出力量来帮助南方的贫困落后的国家发展经济。“南方要改变贫困和落后,北方也需要南方发展。南方不发展,北方还有什么市场?”[9]二是南南合作。邓小平说:“还要加强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合作,也就是南南合作。第三世界国家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前景是很好的。”[9]三是中国要有所作为,为人类作出贡献。邓小平强调中国要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有所作为,在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繁荣,促进人类进步方面有所作为,在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方面有所作为。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推动了邓小平同志的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安全观。新的安全观可以概括为四项内容:一是国际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取决于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的政治关系而不是实力差距;二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政治基础;三是互利合作、共同繁荣,是维护和平的经济保障;四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协商和谈判,是解决争端、维护和平的正确途径。 第三阶段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和谐世界的理论。胡锦涛在2005年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中国关于构建“和谐世界”的思想。首先和谐世界是一个多元共存的世界;其次和谐世界是一个和平共处的世界;再次和谐世界是一个良性互动的世界。他希望提高开放、公平、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共同发展,以不同文明、文化、制度的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互相理解,形成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安全机制。 (五)积极推动政治文明建设 政治文明是指人类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从静态的角度看,它是人类政治生活进程中取得的全部进步成果;从动态的角度看,它是人类社会政治进化发展的具体过程。有人说:“政治文明是由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三个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16](P123)在马克思那里,政治文明是针对集权制而提出来的,是作为一种制度来对待的。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都没有使用“政治文明”这个概念,但他们都讲政治,都重视政治建设。江泽民于2001年的全国宣传部部长会议上首次使用“政治文明”这个概念,2002年党的十六大会议上则把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列提出,从此把社会文明划分为物质、政治、精神三大组成部分。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政治。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众所周知,是毛泽东缔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都是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缔造的,所以说毛泽东是中国政治文明的缔造者,他为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邓小平坚持并发展了毛泽东所缔造的政治文明。他的贡献在于:第一,“改革必须以发展为前提,但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9](P332)第二,特别重视民主与法制。邓小平说:“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17](P187)“要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这是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今后也决不允许有任何动摇。”[17](P359)他还论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关键和基石,他认为社会主义民主,党内民主是关键,基层民主是政治文明这座大厦的基石。第三,邓小平特别重视从制度上入手来抓政治文明建设。他说:“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17](P336)他多次强调,要加快对干部、组织及工作等具体制度进行改革,通过党政分开、权力下放、机构精简等制度改革来克服具体制度中的一系列弊端,使之更加完善和健全,推进我们的民主政治建设。 江泽民提出了政治文明建设这个概念,并比较系统地完善了政治文明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江泽民说:“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我们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18]这个方针概括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三大支点。第二,江泽民强调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着重点是加强政治制度建设。他说:“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19]第三,从严治党,加强领导干部政治行为的监督和制约是实现政治文明的重要一环。第四,政治文明建设要有步骤、有秩序地逐步推进。他说:“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需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我们要从实践中积极探索规律,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它在二十一世纪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20] 胡锦涛比较系统地概括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道路,在十七大报告中他对政治文明既作了总结,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他说:“要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段话,是胡锦涛同志对建国以来政治文明建设所作的总结,使政治文明建设更系统化。 在总结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上,胡锦涛又强调了四点:一是要重视基层民主,让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他认为对干部的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二是一定要重视爱国统一战线工作。他重视加强同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重视选拔和推荐更多的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他重视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三是要重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他主张建设服务型政府,认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四是重视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他主张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主张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互相制约又互相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三、建设和谐文化的方法 (一)统筹兼顾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而这些矛盾的出现大多是同我们社会内部的利益分配问题相联系着,对各方利益是采取兼顾,还是只顾一头的方针,是直接关系到社会能否安定、能否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建设社会主义这样一个全局性的问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