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政治论文中国政治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性价值与现代化发展,李俊斌      ★★★ 【字体: 】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性价值与现代化发展,李俊斌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0 19:43:57   点击数:[]    

经常的、制度化的政治协商,集思广益,综合考量各种利弊,实现了“民意输入”和“政策输出”的良性互动,从而推动执政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三)社会整合

社会整合,“就是通过多种方式,在协调和保证各利益群体利益的基础上,使社会各个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社会利益共同体。”[17]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体制结构决定其具有强大社会整合功能。它有助于把我国各党派、各团体分散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整合到一个更广泛的“政治共同体”之中。

    第一,政治资源整合。一个拥有和掌握着强大政治资源并善于开发利用其政治资源的政党和政党制度,是推动现代化的有效力量。而“政治供给能量的大小取决于政治资源的规模。……在中国这样的超大社会和发展中社会实现现代化,政治体系必须掌握和分配必要量的资源。”[18]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现代化价值就在于有能力开发、整合和利用全社会的政治资源,并转换为现代化发展的有力支持。中国政党制度所具备的一体化的政党组织结构,不仅是动员政治资源的整合机制,而且其本身也是巨大的政治资源。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作为政党组织都建立了自己的结构网络和组织体系,并以这种方式联系和动员社会力量。共产党目前拥有的几千万党员和各民主党派拥有的数十万党员,加上各政党所联系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他们已经成为现代化发展的主体力量,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第二,意识形态整合。通过意识形态这种工具来吸引和引导社会、凝聚人心,增加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政党履行社会整合功能的一个重要途径。“任何社会的整合最有效也是最为根本的方式和途径就是使某种意识形态社会化。”[19]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推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政治共识和共同遵守的政治准则。这样的政治共识和政治准则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确保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增强了主流意识形态在动员社会资源上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为中国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三,利益关系整合。从政治社会学角度来看,政党制度与社会中的“一致”和“冲突”现象具有先天的联系。一方面,政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分化的社会利益,另一方面,政党制度还承担着整合冲突达成一致的重要功能,政党制度应该是社会冲突与一致的桥梁。民主政治的回应性和责任性要求政党制度从社会分裂出发,而终结于社会的整合。正如亨廷顿所言“: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政党看上去确实像宗派,似乎是在加剧社会冲突和分裂,然而一旦羽毛丰满,政党就会成为维系各种社会力量的纽带,并为超越狭隘地方观念的效忠和认同奠定基础。”[20]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是“一党执政,多党参政”的非竞争性政党生态。这种特殊政党生态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主动自觉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扩大了领导和整合社会利益的幅度和深度。

    在共同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各民主党派也反映和代表各自所联系的群众的具体利益,使各种利益要求经常地、畅通地反映出来。这样各个阶层的利益表达就都能输入到这个政治体系中并得到回应,有利于全面地协调和整合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使社会利益处于良性的稳定和谐状态,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罗荣渠.现代化新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16.

[2]奥勒姆.政治社会学导论[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280.

[3][5][9][11][12][13][20][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9,377、390-394、7、388、367、388、237.

[4][美]西里尔·E·布莱克.比较现代化[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23.

[6]林尚立.政党与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与现实发展[J].政治学研究,2001(,3).

[7]王邦佐.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和发展路径[J].

政治学研究,2003,(2).

[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84.

[10]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67-268.

[14]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23.

[15]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4.

[16]郭定平.政党与政府[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164.

[17]王长江.政党现代化论[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175.

[18]王沪宁.市场发育和权威基础:保护和开发政治资源[J].复旦学报,1995,(2).

[19]王邦佐.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46.

上一页  [1] [2] [3]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创新民主党派民主监督运行机制的思考,李劲夫

  • 下一篇文章:十六大以来我党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探索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性价值与现代化发展,李俊斌”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性价值与现代化发展,李俊斌”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浅谈法人类学与现代法治
  • ››解放思想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 ››民初梁启超中坚政治论与研究系知识...
  • ››中国共产党人对和谐文化的继承与创...
  • ››董金明:毛泽东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绩...
  • ››美国的“肯定性行动”及对中国社会...
  • ››学习型政工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 ››论邓小平的政治现代化思想
  • ››积极构建和谐文化为富民兴夔提供思...
  •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社会主义文...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
  •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性价值与现...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