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保险业 |
|
|||||
经济减速形势下我国寿险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5 19:46:56 点击数:[] ![]() |
|||||
立多层次养老和健康保障计划;研究对养老保险投保人给予延迟纳税等优惠,支持在京设立专业养老保险公司;支持保险机构投资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此外,2009年5月14日,由财政部牵头,包括国税总局以及保监会等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在上海调研“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问题”的执行性和操作性。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持续努力下,预计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有望很快推出。 三、低利率环境下保费快速增长对实现长期利差的威胁 历史上我国寿险曾形成过巨额的利差损,其影响至今尚未完全消除。1999年之前,为保持寿险产品销售上的竞争性,寿险公司往往参考当时人民银行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确定产品的预定利率,且随基准利率的调整,还采用“利差返还”等做法来保证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与不断上升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的基本一致。虽然当时寿险产品的主要形式为传统寿险,但由于其提供长期化、刚性化的保证高利率同报,为后来形成的巨大利差损埋下隐患。这一时期,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曾高达8.8%,某些省级分公司、地市级支公司、县级支公司自行开发的产品的预定利率甚至达到13%以上(李良温,2009)。在1998年11月保监会成立之后,鉴于高预定利率给保险业带来的巨大利差损风险,保监会从1999年开始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调低至2.5%,低定价利率在银行存款利率大幅度提高时也未放开,一直维持到现在。本轮持续降息之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给寿险行业1999以后的寿险业务带来长期的、全局的、系统性的巨额利差损,正是得益于这一决策的前瞻性。 理论上观察低利率环境对寿险长期利差的影响要从投资收益和保单利率成本两个方面来看。从投资收益的角度来讲,低利率时期,原有固定收益投资组合的收益率不受影响,但整个组合的收益率会随着新增的低收益率投资的增加而降低。低利率时期新增投资一方面来自前期保单资产配置到期或其他原因释放的资金,另一方面来自前期签发保单的续期保费和新增保单首期保费。从保单利率成本来看,传统产品基本上不受影响。而对分红、万能型保单来讲,由于其高于保证利率部分的成本是有弹性的,随着存款利率的下降,其旧保单和新业务的成本会一起下调,因此全部保单的成本下调对扩大利差的正面影响也不可小视。反之,随着利率上升,新增投资资产部分收益率较高,整个固定收益资产组合的收益率也会逐渐提高,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保单成本也会快速上升,可能完全抵消利率上升带来的好处。 目前,我国寿险公司对于低利率时期大力发展以保障功能为主的传统寿险保单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由于目前销售的这类产品预定利率上限是2.5%,即使暂时投资收益率与保单成本倒挂,从整个保单持续期来看,这种低预定利率保单也不会产生利差损。而对于分红、万能型保单来讲,由于其高于保证利率部分的成本有弹性,理论上降息周期下这类保单也可以避免利差损。一般来讲,在债券收益率较高的阶段,寿险公司会扩大业务规模,并及时配置长期固定利率债券,从而确保长期平均的投资收益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而在债券收益率低的阶段,寿险公司通过压缩业务或适度控制增速及大幅下调给客户的回报利率,尽量将长期平均的资金成本率压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这种顺周期的承保策略的优点是低成本保单对实现寿险保单的长期利差有利,但缺点在于短期内的一年新业务价值增长率可能较低。 相对而言,在低利率时期,如果保险公司过分重视做大保费规模,吸收低成本的保费,以待日后赚取更大的利差,则可能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1)短久期债券投资组合的机会成本。一般来讲,在低利息周期,寿险公司不可能在收到保费时就完全对冲掉利率风险。寿险公司在低利率时期采取过度做大保费的策略,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利率周期短期内会出现逆转的预期,在投资策略上相应会配置久期较短的债券组合以待利率回升时提高投资收益率,但如果预测错误,利率长时期处于较低水平,这种短久期的债券投资组合就会面临较大的机会成本。(2)客户信任风险。所谓做大保费规模,实际上是以高成本为代价,必须承受短期的利差损。如果要降低资金成本,必然会使得投保人受损,这会在某种程度上损害投保人的信任。而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客户的信任是最重大的财富。 四、经济下行周期中寿险的承保和投资对策 (一)提高保费质量是寿险实现长期利差的关键 通过业务转型,大力发展高内涵价值的产品,提高保费质量,这是我国寿险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应对当前不利宏观经济环境冲击的根本措施。为了应对行业严峻外部发展环境的考验,2009年众多寿险公司选择了业务转型,转型的主要方向为:(1)减少银邮渠道的产品销售;(2)减少万能险趸缴产品的销售,甚至停售万能险趸缴产品;(3)大力发展个险渠道的保险产品的销售,包括传统、分红与万能的期缴;(4)改革保费收入的衡量方式,采用标准保费方式来衡量保费收入,鼓励业务员往标准保费折算比例更高的期缴产品上发展。 此外,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当前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短期产品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大力发展长期期缴产品对寿险的稳定发展和实现长期利差具有重要意义。长期期缴产品的实质是寿险公司对投保人的保费占用时间较长,从而使得寿险公司容易在比较长的时间跨度内获取利润。由于寿险保单的盈利能力会随着利率周期和资本市场周期的变化而变化,长期保单更有能力穿越利率周期而获得稳定的回报。
(二)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降低对股票市场投资收益的依赖性 长期以来,我国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对经济周期特别是股票市场的周期具有非常大的弹性,而我国股票市场的巨大波动性又决定了我国寿险投资收益的波动性。在寿险承保利润下降的趋势下,寿险投资收益的这种波动性对寿险的长期健康发展极为不利。由于现阶段我国股票市场新兴加转轨的特征决定了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会呈现较大波动的特征,因此,保持寿险投资收益相对平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从强化资产负债管理出发,降低对股票市场投资收益的依赖性。 从政府监管层面来看,近年来政府一直都在酝酿和试点保险业投资渠道的进一步放开,在2009年2月28日新修订通过的保险法中正式加入了允许投资不动产的内容。此外,保监会还表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将从四个方面对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作出适当的调整:一是增加保险机构投资债券品种;二是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试点,拓展投资范围,增加投资主体,提高投资比例;三是允许有投资能力的中小保险公司直接投资股票;四是开展未上市股权投资试点。虽然受制于中短期内的经济形势、利率环境和保险资金的风险控制要求,无论是无担保信用产品,不动产投资还是基础设施债权投资,都较难提供令人欣喜的投资收益率,但投资渠道的拓宽为保险资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投资选择空间,从长期来看这将有利于我国寿险资金提高投资收益水平及其稳定性。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