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金融研究
   民国时期现代农村金融的运作方式——兼与传统高利贷比较      ★★★ 【字体: 】  
民国时期现代农村金融的运作方式——兼与传统高利贷比较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1:58:55   点击数:[]    

其资金主要来自银行,其转贷社员的利率要高于银行放款利率。在1930年代,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规定,合作社转贷社员月利1.1分,转贷非社员月利1.2分(注:《革命文献》第八十四辑,第532页。)。上海商业银行规定,合作社转放社员利率最高可至1.5分(注:昂觉民:《我国农村放款制度鸟瞰》(续),《社会经济月报》第1卷第7期,1934年。)。上述规定显然低于高利贷利率。
  现代农贷的实际借贷利率如何呢?银行的实际贷款利率比上述条例规定的往往要高。如浙江衢县地方农民银行,据1929年9月~1931年12月共28个月各类放款的记录,最高月利率以1.4分最多,最低利率以1.2分最多(注:祖路焘:《三年来之衢县地方农民银行》,《浙江省建设月刊》第5卷第10期,1932年4月。)。海宁县农民银行1933年64个合作社放款的统计显示,月利都在1~1.2分之间(注:《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第55页。)。上海商业银行农业部1934年上期合作放款,平均月利1.23分(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第630页。)。尽管如此,它比高利贷利率仍然低得多。至于合作社转贷农民的实际利率,基本上与上述规定吻合。据1935年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五省合作社转贷利率的调查次数统计,月利1~1.2分者最多,占总次数的47.3%,1分以下者占总次数的17.8%(注:实业部中国经济年鉴编委会:《中国经济年鉴》第三编,1936年版,页(R)11~12。)。抗战后期,合作社利率明显上升。1944年,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的合作社利率分别为1.7%、1.5%、3.0%、2.4%(注:《中农月刊》第6卷第7期,表二,1945年7月。),到1947年,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的合作社利率分别上升至5.2%、5.2%、7.8%、4.6%、5.1%、5.1%(注:《中华年鉴》1948年,第1259页。)。尽管如此,它明显低于同期高利贷利率。
  正因为现代农贷的利率较低,所以它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利贷剥削。如20世纪30年代,安徽和县乌江镇,自30年代初上海商业银行在此进行合作贷款后,私人贷款利率已由原来的月利三分甚至四五分降至月利二分(注: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中国农业金融概要》,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59页。)。江苏东台县也有类似情况,“大赉北乡境内,因金融周转不灵,故有‘期盘’、‘棉花盘’等重利放款。现因合作社可流通金融,区内放款之利率,已于无形中减低”(注:骆耕漠:《农民借贷所与银行业的典当化》,载陈翰笙主编《解放前的中国农村》第二辑,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年版,第468页。)。40年代也是如此,如中国农民银行屯溪支行1944年在安徽皖南地区发放农贷后,月利二、三角的“高利贷之风,得以稍杀”(注:《中国农民银行屯溪支行三十三年度安徽省皖南农贷报告》1945年,未刊原件,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全宗号三九九,卷号5393。)。
  综上所述,现代农村金融的运作方式与传统高利贷相比,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但更多的是不同点。在借贷对象上,高利贷者的贷款一般为直接贷款,无须中间转手,而现代农业金融的借贷则大多为间接转贷;高利贷的贷款对象,绝大多数是贫农、雇农和中农等贫苦农民,而在现代农贷中,地主、富农的比例明显增加。在借贷手续上,现代农村金融组织由于比较正规,借贷手续远比民间借贷正规和复杂。在信用方式上,高利贷的信用方式,个人信用和保证信用的借贷比例较大,抵押信用借贷比例较小,而现代农贷则以抵押借贷居多。在借贷用途上,高利贷主要用于生活消费,而现代农贷则主要用于生产经营。在借贷期限和偿还上,现代借贷与传统高利贷比较类似,借贷期限都比较短,绝大多数农民偿还贷款不遗余力,但由于经济贫困所迫,不能如期偿还农贷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在借贷利率上,现代农贷的借贷利率明显低于高利贷。总之,现代农村金融的运作机制尽管仍有落后的一面,但比高利贷有了显著进步,这无疑加快了中国乡村借贷关系现代化的进程。

上一页  [1] [2] [3] [4]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近代上海金融中心地位与南京国民政府之关系

  • 下一篇文章:论20世纪30年代前中国币制紊乱的特征与弊端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民国时期现代农村金融的运作方式——兼与传统高利贷比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民国时期现代农村金融的运作方式——兼与传统高利贷比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制度安排与实践...
  • ››经济全球化下货币危机起因应对
  • ››我国货币政策存在的几个问题
  • ››WTO与中国金融业
  • ››外汇储备经济分析
  • ››中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发展面临的挑...
  • ››我国金融制度创新模式的选择
  • ››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思考
  • ››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研究
  • ››金融霸权和发展中国家的防范
  • ››民国时期工艺美术和设计艺术的写作...
  • ››民国时期广西宗教问题的人类学分析...
  • ››民国时期现代农村金融的运作方式—...
  • ››民国时期吉林省的水田开发政策
  • ››民国时期乡村权力结构的演变
  • ››民国时期和田地区耕地大面积撂荒及...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