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都投入了很大的资金、物资、人力给予扶持和治理,但从可持续发展尽其所有的高度要求,以及科技创新的要求出发,很有必要将固原市划为"生态试验区"给予重点建设。 固原市生态试验区将是以生态优化,可持续发展为特点的特区,不同于国内其它以经贸为主的特区。固原市区划为生态试验区后将产生显著作用:一是有利于该地区实行最积极的生态环境建设政策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使该地区成为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互动的特殊地区。二是有利于该区可持续发展及人民休养生息,健康生活。三是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划特区后,当地群众一部分将通过身份转换成为“生态工人”,一部分将成为“生态移民”。对主要从事生态建设的“生态工人”,将大力兴办针对生态建设内容的普及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体系,从而可培养造就建设固原市生态建设的生力军。三是有利于科技进步和创新。固原市区划特区后,以林草为主,林牧结合、农游结合、农林牧游优化,引进项目、引进技术、引进人才,有利于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四是将固原市划为生态试验区之后,通过制定固原市生态试验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和生态试验区的示范作用将更加有利于固原市争取国家的各项支持。 3、推进区域主次核心区之间的发展整合 --注重改善区域内的分工联系和建立协调分工机制,合理配置资源,谋求分工效益。银川市依靠科技优势,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新兴工业比重,依托信息基础设施和科教优势发展旅游、仓储。交通、房地产等第三产业,为周边地区提供技术、信息、商贸服务。利通区以食品。仪器仪表工业及为宁夏南部地区提供商贸技术服务为主;青铜峡重点发展冶金。化工、建材,并与灵武以产业前后向关联形成重化工与能源间的合作。构建核心区的分工合作模式,一方面要根据各自条件,推动专业化多层次的分工,通过规模经济与集聚经济的发挥,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联手合作,参与省际、国际间的分工,融入更大范围的区域生产体系,扩大区域经济的乘数效应。 --培育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巩固经济核心区农业的优势地位。银川城郊地区充分发挥银川市市场、交通、信息、农技相对发达的优势,以城市发展带动郊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优先发展鲜活农产品、“市场农业”、“效益农业”和“定单农业”,建立城郊型与基地化相结合的农业商品生产体系。依托城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全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居民生活向宽裕型小康迈进。吴灵青地区以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改造与提高老灌区,开发新灌区,整治沙漠化土地,进一步发挥区域性农业商品基地的作用,以粮食、蔬菜、经果林、畜牧业为重点,突出发展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畜牧业和肉奶加工业,提高农副产品的生产率和商品率,建成服务于城市和工矿区的城郊型农业区,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商品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初步实现现代化,农村居民全面实现宽裕型小康。 --加大工业调整力度,构造区域特色产业。对传统产业进行再创新,发展壮大以宁化、中策(长城)橡胶、大元炼化等为龙头的石化、天然气化工、橡胶深加工、电石深加工工业及电解铝为主导的冶金工业,以吴忠仪表、长城机器集团等为依托,提高数控机床、智能调节阀等优势机电工业的装备水平和配套能力,形成小精的机电一体化工业体系,扩大夏进牛奶、西夏葡萄酒、枸杞加工、西夏贡米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规模;应对结构调整、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新观念带来的发展机遇,依托已有基础和资源条件,加快苦参素系列药品、麻黄基地建设、枸杞深加工、精细化工、真空锅炉、优质煤炭清洁利用等特色医药及环保产业的成长,形成一些新的增长点;加快国有工业改革和布局调整,提高非国有经济的比重,培育自我成长机制,增强经济发展活力;调整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政策体系,运用各种政策措施和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谋求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相辅相承的分工地位,在构画经济核心区未来发展蓝图中,坚决抛弃地域封闭意识、小农意识和本位意识,放下架子,追求双赢;注重极核与边缘的区域分工整合,避免重复建设。 三、宁夏投资环境的总体评价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宁夏各市县的投资环境评价,在进行这一 过程是中,为了使评价结果更有说服力,就有必要对宁夏的整体投资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亦既要把宁夏放在全国的背景中去进行比较分析。具体评价方法与前述的方法相同。本课题对宁夏投资环境整体评价的结果与国内专家学者对全国各地区投资环境的分析成果基本一致,特别是宁夏投资硬软环境的在国的位次排序与国内一些专家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为了使评价结果更具权威性和广泛性,在此节的分析中,我们以国内有关学者研究评价得出的参数为主要依据进行分析。 (一)宁夏投资环境在西部虽有优势但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 从代表各地区投资环境优劣的综合分值可以看出,宁夏投资环境水平评价赋值位全国31个地区的第21位,在中国西部的名次比较靠前,但综合分值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11)。 表11 宁夏投资环境与全国其它地区的比较 地区 水平 排序 地区 水平 排序 地区 水平 排序 北京 0.4199 1 湖北 -0.0178 12 云南 -0.0651 23 上海 0.3539 2 吉林 -0.0269 13 安徽 -0.0705 24 天津 0.2401 3 重庆 -0.0289 14 江西 -0.0767 25 广东 0.1413 4 湖南 -0.0319 15 内蒙古 -0.0903 26 浙江 0.0837 5 陕西 -0.0351 16 四川 -0.1028 27 福建 0.0628 6 新疆 -0.0358 17 青海 -0.1084 28 江苏 0.0537 7 山西 -0.0467 18 甘肃 -0.1228 29 辽宁 0.0286 8 广西 -0.0497 19 西藏 -0.1320 30 山东 0.0248 9 河南 -0.0558 20 贵州 -0.1623 31 海南 -0.0126 10 宁夏 -0.0595 21 河北 -0.0143 11 黑龙江 -0.0627 22 1、宁夏投资硬环境建设有赶超的条件 评价结果表明,宁夏投资硬环境建设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排序第16位,在中国西部11个省、市、自治区排序第3位。就地处中国内陆的宁夏来说,投资硬环境建设应该说是比较理想(见表12)。 表12 全国各省市区投资硬件环境评价赋值排序 地区 水平 排序 地区 水平 排序 地区 水平 排序 北京 0.2826 1 河北 0.0149 12 西藏 -0.0591 23 天津 0.2708 2 湖北 0.0043 13 江西 -0.0741 24 上海 0.2357 3 新疆 -0.0031 14 吉林 -0.0743 25 浙江 0.1324 4 重庆 -0.0129 15 黑龙江 -0.1185 26 海南 0.1114 5 宁夏 -0.0336 16 青海 -0.1220 27 广东 0.0769 6 湖南 -0.0257 17 四川 -0.1225 28 福建 0.0628 7 云南 -0.0266 18 内蒙古 -0.1614 29 山东 0.0585 8 山西 -0.0326 19 甘肃 -0.1677 30 江苏 0.0420 9 陕西 -0.0407 20 贵州 -0.1869 31 辽宁 0.0318 10 安徽 -0.0455 21 广西 0.0221 11 河南 -0.0461 22 宁夏在以公路,铁路、信息网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建设方面,发展较快是完全有理由的:一是宁夏的人口相对集中,公路网的覆盖人口多于其他省区,这大大提高了公路的使用效率。公路交通运输方式灵活,易提高建设密度,适合人口少、面积小省区的发展实际。由于宁夏天然的空间距离较小,光缆距离短,成本较小,加上信息网络易于覆盖等特点,宁夏建设信息港的条件优于其他省区。因此,宁夏在基础建设方面最大限度地缩小与全国和东部的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赶上和超过全国与东部也是有可能的。 2、宁夏投资软环境的差距较硬环境更突出 经评价分析,软环境水平最好的地区是北京,代表软环境水平的综合分值为0.5411,宁夏软环境综合分值为-0.0849,两者相差0.626;而硬环境同比综合分值相差0.3162。两地区间软环境差距(综合分值差值)是硬环境的1.97倍,可见,宁夏与发达地区在软环境上的差距远大于硬环境上的差距(见表13)。 表13 全国各省市区投资软环境评价赋值排序 地区 水平 排序 地区 水平 排序 地区 水平 排序 北京 0.5411 1 湖北 -0.031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