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地方战略
   历史时期长江三峡地区的农业开发进程及其经验教训*      ★★★ 【字体: 】  
历史时期长江三峡地区的农业开发进程及其经验教训*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38:50   点击数:[]    

、冬瓜、南瓜、苦瓜、茄子、笋、芹菜、薤、葱、姜、蒜、萝卜、胡萝卜、芫荽、莴苣、葫芦、油菜、芥菜、扁豆、莲藕、蔓菁等等,几乎应有尽有。值得注意的是今日峡区居民每餐不可或缺的辣椒,虽然明末就已传人中国,但传人峡区却很晚,直到光绪十一年成书的《大宁县志》上,才在蔬菜出产项下见到记载。不过当时就有许多品种,如红青、金瓜、灯笼、七姊妹、满天星、扣子等③,说明其最初引入的时间还要稍微向前推溯。另外,万县等地利用堰塘种藕较多,往往加工成藕粉,贩售远近各地。④

明清时期三峡大部分地区都不同程度地种植茶树⑤。个别地区种植较晚,如兴山,到咸丰年间才开始引种⑥。其他地区茶的种植量也很不平衡。如正德《夔州府志》记载,明代夔州各县都种有茶树,可是《大明一统志》把茶列为当地土产的却只有开县和建始两县⑦。正德《夔州府志》记载本府茶课计54182斤,开县和建始两县合计就将近22000斤,几乎占了全府的一半;另外东乡县的茶课也高达3万斤。除去这几个县之外,真正在本文所研究的峡

_____________

    ①  嘉靖《云阳县志》卷上,《食货》。

    ②  同治《宜昌府志》卷一一,《风俗·物产》;光绪《大宁县志》卷一,《地理志·物产》;  同治《巴东县志》卷一一,《物产志》。

    ③  光绪《大宁县志》卷一,《地理·物产》。

    ④  同治《万县志》卷一三,《地理志·物产》。

    ⑤  正德《夔州府志》卷三,《土产》;《大明一统志》卷六二,荆州府土产;嘉靖《巴东县志》卷一,《物产》;嘉靖《归州全志》卷上,《物产》;弘治《夷陵州志》卷三,《土产》;  同治《宜昌府志》卷一一,《物产》。

    ⑥  光堵《兴山县志》卷一四,《物产志》。

    ⑦  《大明一统志》卷七○,“荆州府土产”。

区之内的县份,只有大宁一县被征收茶课,而且数额仅有2400多斤,还不到夔州府茶课总量的5%。至于峡区内的奉节、云阳、万县、大昌等县,根本没有征收茶课,可见其产量之微不足道①。到清道光年间,夔州府属峡区各县被征收茶课的除了大宁县之外,也仅增加了奉节一县,而且数额甚微,还有记载谓“巫(山)、云(阳)、万三县俱不产茶”②。巫山、云阳、万县当然不是根本没有茶树,如万县,咸丰二年就被征收茶课银一百多两③,说明道光年间当地肯定已种有茶树,只不过规模远不及大宁和奉节而已。三峡地区茶叶的品质,在明清时期基本上已无足称道,个别地区如兴山、巴东,虽有品质稍佳的记载④,但“惜难多得”,而且已没有唐代那样驰名全国的名品。由于当地经济落后,“采做均不如法”,“故值贱而行不远”⑤,没有多大销路。

    烟草自明末传人中国,何时引入三峡,没有见到明确记载,但至迟到清代后期,峡区已普遍栽种,并成为峡内平坝地区的主要外销商品之一⑥。

    花椒在明清时期仍是峡区内出产的重要调味食品。奉节、大宁、巫山、云阳几个县出产的花椒,都被《大明一统志》列为当地的土产⑦。正德年间夔州府共征收川椒约2000斤,纳椒县包括峡区内的奉节、大宁、云阳等县,其中尤以云阳为多,达350斤⑧。到清代,随着峡区腹地开发日渐深入,花椒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加。如大宁县与陕西交界的深山中“所产甚多”,唯惜其“运行甚远”,不易外销⑨。

_____________

    ①  明正德《夔州府志》卷四,《赋税》。

    ②  道光《夔州府志》卷一五,《茶法》。

    ③  同治《万县志》卷九,《地理志·杂税》。

    ④  同治《宜昌府志》卷一一,《物产》;同治《巴东县志》卷一一,《物产志》。

    ⑤  光堵《大宁县志》卷一,《地理·物产》;同治《巴东县志》卷一一,《物产志》。

    ⑥  同治《宜昌府志》卷一一,《物产》;光绪《大宁县志》卷一,《地理·物产》;光绪《兴山县志》卷一四,《物产志》,《三省边防备览》卷九,《民食》。

    ⑦  《大明一统志》卷七○,“荆州府土产”。

    ⑧  正德《夔州府志》卷四,《赋税》。

    ⑨  光绪《大宁县志》卷一,《地理患·物产》。

野生植物的采集,在峡区居民的生活中仍占据重要地位。三峡地区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和菌类品种繁多,如马齿苋、野韭菜、香菇、猴头、木耳、黄花菜等,无需一一陈述。其中最为主要的是蕨和葛两类。明人称“岁荒民贫,蕨以疗饥,葛以饷客”①,显然这是两种最有效的度荒野生植物。清代遇到荒年,同样是“掘薇蕨,屑葛根”,或是“藉采蕨以资食”,离不开这些野生植物②。在个别一些地方,如巴东,由于粮食不足,甚至日常食物也有相当一部分要靠蕨根粉来补充③。因此,蕨粉和葛粉也是许多地区出产的重要货物品种④。此外,至迟从清代中期起,峡区山地内已较大规模地人工培植木耳和香菇,并专门辟有木耳厂和香菇厂⑤,不再单纯依赖采摘野生菌种。

    明清时期峡区仍产蜜⑥,但已有区分家蜂与野蜂产蜜的明确记载,谓家蜂蜜分白、黄两种,白者为上,品质最差的则是“野蜂聚山岩下所酿”的“岩蜜”⑦。说明家蜂蜜已成为三峡出产蜂蜜的主体成分。

    引人注目的是光绪年间曾有人在万县试行引种供制糖用的甘蔗——糖蔗。但种植数年,未能成功,“得不偿劳”。所以大概直到民国年间,峡区才引种成功制糖用的甘蔗⑧。至于峡区原产的甘蔗品种,则因其含糖量低,“只可生啖,不堪作糖”⑨,不过是一种水果而已。

明清时期三峡地区纤维植物种植的重要变化,是桑树和木棉改变了苎麻的绝对优势地位,成为峡区的重要作物种类。譬如,在开发相对较晚的巴东,按明代官方的统计,也有了将近40亩桑地,栽桑1500多株⑩;云阳、大昌则以丝纳为重要物产⑾;奉节、万县、大宁

______________

    ①  嘉靖《归州全志》卷上,《风俗》。

    ②  同治《宜昌府志》卷五,《赋役志》卷一一,《风俗》。

    ③  同治《宜昌府志》卷一一,《风俗》。

    ④  嘉靖《巴东县志》卷一,《物产》,同治《宜昌府志》卷一一,《物产》,同治《巴东县志》卷一一,《物产》。

    ⑤  《三省边防备览》卷一○,《山货》。

    ⑥  嘉靖《云阳县志》卷上,《食货》,嘉靖《归州全志》卷上,《物产》,嘉靖《巴东县志》卷一,《物产》,同治《宜昌府志》卷一一,《物产》。

    ⑦  光堵《大宁县志》卷一,《地理·物产》。

    ⑧  民国《云阳县志》卷一三,《礼俗中》。

    ⑨  同治《宜昌府志》卷一一,《物产》。

    ⑩  嘉靖《巴东县志》卷一,《物产》。

    ⑾  正德《夔州府志》卷三,《土产》,嘉靖《归州全志》卷上,《物产》。

也向朝廷交纳从几十斤到一百斤以上不等的“税丝”和“桑丝”①。清代,三峡地区的蚕桑业继续向前发展。一些地方官员的积极督导,则进一步加速了这一发展进程。如道光到同治年间,先后有两任知县在大宁县相继捐资劝导种桑,就使当地获益不浅②。三峡地区的丝织品种类,明代见于记载的有绢、纳、缎几种③;清代大体上还是这种状况,总的来说,丝织品的品质较低。品质稍好一些的有归州童庄所产“童庄绢”,质地“坚厚洁白”,为往来经行人员所珍重。童庄产绢之所以会品质较高,则是因为这一带居民普遍栽种桑树,饲蚕缫丝,为丝织业的发展奠立了基础④。另外大宁县的蚕桑事业在道光、同治年间先后得到两位知县倡导之后,有了明显的进步,丝织品的质量也随之提高,所产细绫,甚至可以与四川盆地内的产品媲美⑤。尽管如此,三峡地区的蚕桑事业始终不够兴盛,能够穿用丝帛衣物的人还只是城市中的很少一部分⑥。

    峡区内实际取代苎麻地位的纤维植物是木棉。明代木棉在峡区已见有记载⑦。但当时的种植数量应当还比较少,所以正德《夔州府志》记载夔州共征纳棉花1250多斤,都不在峡区各县。清代峡区各县大部分都种有木棉,棉布已是当地居民最常穿用的衣料⑧。在万县、云阳等地,棉布甚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江南农区由点状分布到面状分布的演变⑴

  • 下一篇文章:吴城商镇及其早期商会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历史时期长江三峡地区的农业开发进程及其经验教训*”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历史时期长江三峡地区的农业开发进程及其经验教训*”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的本质...
  • ››温州模式与温州人的个性
  • ››开放型经济的结构性转变
  • ››经济发展在于创新
  • ››粤商与广东的航运业近代化:1842--...
  • ››王树楠与近代中国西部开发
  • ››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本节约:不同行业...
  • ››试论黑龙江省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参与...
  • ››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研究
  • ››西部大开发,利益导向和法制准备是...
  • ››历史时期长江三峡地区的农业开发进...
  •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竹林分...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