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经济学理论
   商会史研究与新史学的范式转换      ★★★ 【字体: 】  
商会史研究与新史学的范式转换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51:17   点击数:[]    

视角”。其中视角的转换和视野的开阔又是最具关键性的,它主张对历史进行“全景式”和“全幅式”的把握。总体史固然强调宏观的、综合的、长时段的研究,具有“大历史”的特征,但它却并不排斥微观的、具体的历史研究,而常以微观、具体的历史研究作为其载体,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小中有大、以小见大,把握和审视是宏观的,切入和描述是微观的。将宏观历史研究与微观历史研究、长时段研究与短时段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史学风格。比如,商会史研究和社会群体研究本来是非常具体的研究,但我们却可贯注“大历史”的精神,对之进行“总体史”的研究。所谓总体史的研究,也就是全方位的研究。即对一个具体的商会和活跃其中的商人,既可从经济史、政治史角度切入进行研究,也可从社会生活史、心态史、思想文化史角度切入进行研究,形成立体化研究格局。在研究方法上,也要采取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历史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政治学乃至法学的各种理论和方法均可采用。这种研究的结果,是在一种新的视角和眼光之下,使某种具体的研究更趋精细化和精致化,展现历史的多面相、多维度,更接近于历史的客观真实。
    最后,所谓总体史的研究,也是一种“透视”法的研究。落实到商会史研究中,不能就商会看商会,而要透过商会看社会,看各种社会组织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看社会与政府之间的复杂关系(合作中的冲突与冲突中的合作俱在),看商会与整个城市生活之间的关系,看商会在近代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小见大”,真正能够体现和贯彻“总体史”范式的研究宗旨并深得其精髓。 【参考文献】
    [1] 赵洪宝.近几年来大陆学者关于中国商会史研究综述[J].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台北),1993,(16).
    [2] 杨念群主编.空间记忆社会转型:“新社会史”研究论文精选集[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 T.S.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李宝恒,纪树立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4] 赵世瑜.再论社会史的概念问题[J].历史研究,1999,(2).
    [5] 黄宗智.中国农村的过密化与现代化:规范认识危机及出路[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6] 马敏.规范认识的超越[J].读书,1994,(3).
    [7] 马敏.放宽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视野——评价《近世中国之传统与蜕变》[J].历史研究,1999,(5).
    [8] 章开沅.辛亥前后史事论丛[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9] 冯筱才.中国大陆商会史研究之回顾与反思[J].历史研究,2001,(5).
    [10] 冯崇德,曾凡贵.辛亥革命时期的汉口商会[A].湖北历史学会编.辛亥革命论文集[C].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
    [11] 徐鼎新.旧中国商会溯源[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1).
    [12] 屠雪华.略论清末的苏州商务总会[J].近代史研究,1992,(4).
    [13] 朱英.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概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
    [14] 虞和平.商会与中国资产阶级的“自为化”[J].近代史研究,1991,(3).
    [15] 虞和平.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16] 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17] 朱英.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8] 虞和平.近代商会的法人社团性质[J].历史研究,1990,(3).
    [19] 马敏,朱英.传统与近代的二重变奏——晚清苏州商会个案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1993.
    [20] 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
    [21] 黄宗智.中国的“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国家与社会间的第三领域[A].邓正来,[英]J.C.亚历山大编.国家与市民社会[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22] 许纪霖.评论:从范型的确立转向范例的论证[A].张静主编.国家与社会[C].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23] 张志东.中国学者关于近代中国市民社会问题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近代史研究,1998,(2).
    [24] 叶汉明.商会与民国时期的地方领袖:山东潍县的例子[A].提交香港“第三届中国商业史国际研讨会”论文(未刊),2000年,香港.
    [25]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A].饮冰室文集之七十三[C].台北:中华书局影印本,1978.
    [26] 蔡少卿主编.再现过去:社会史的理论视野[C].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上一页  [3] [4] [5] [6] [7] [8]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缺乏基础理论使经济史研究误入歧途

  • 下一篇文章:市场理论和市场史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商会史研究与新史学的范式转换”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商会史研究与新史学的范式转换”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有关FDI税收优惠政策效应的理性思考...
  • ››浅论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劳动量和产品价值的关系
  • ››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方法论初探
  • ››引进国外智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运用政治交易费用理论来研究国有企...
  • ››评析拉美国家社会政策调整
  • ››关于知识产权的正确认识
  • ››经济学发展简史
  • ››农民增收需打破制度障碍
  • ››商会史研究与新史学的范式转换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